《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是不是都太驕傲了,以為自己可以不只是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孩子還未出生開始,我們便已開始學習如何做個父母,更長遠些來看,或許早在小時候,我們就已開始看著自己的父母,在心裡對自己說,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父母。

從多了一個角色的那天起,我們也多了一份責任,覺得自己扛起一條生命,必須為此負責。我們的社會設定了標準,在18歲前,我們必須為孩子負責,但往往在這之前,孩子已在懵懵懂懂之中成長。我們擅自作主的將孩子推到自己的舞台上,退居幕後,化身為聚光燈,將他們打亮,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細細思量,下一幕戲、下一句台詞,要怎麼說才不會辜負了肩上的重擔。

然而,在退下舞台的那一刻,父母主動放棄了自己生命的舞台,在孩子眼裡看見的,是渴望掌控自己,嘴上說著你是我的責任,卻未承擔起自己生命責任的父母。或許,這太極端也偏頗,但在不將自己的生命視為主體而為自己負責的教導下,又如何培養出一個為自己負責,能承擔起生命之重的孩子。

於是,家庭的輪迴開始了,彷彿永無止境,越晚發現自己下了舞台的父母,越晚讓孩子回到自己生命裡的父母,那孩子所能真正為自己承擔生命的經驗與選擇便不斷減少,一分一秒,直到有一天父母即便下了台,孩子卻發現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又該為自己負什麼責任。

我們是不是都太驕傲了,以為自己可以不只是自己。儘管在孩子誕生之初,父母確實應負起一定的責任,然而那並不代表我們有權利剝奪,他是自己生命主角這回事。可能我們缺乏一種教育,教導我們好好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告訴孩子:「我會成為自己的典範,所以你也要好好站在自己的舞台上,我們一起為自己負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日宣的沙龍
13會員
57內容數
日宣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4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Thumbnail
2024/07/14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Thumbnail
2024/02/10
是否有一條路徑,在抵達終點的時候能夠說明,那條路究竟是如何被開闢出來的?在孤寂與熱鬧的駕駛室與車廂之間,直面隧道陰暗與光線明亮的穿梭之間,乘車者的眾無名臉孔,亦以平行面壁的方式注視著如流星搖曳,瞬眼即過的燈光。
Thumbnail
2024/02/10
是否有一條路徑,在抵達終點的時候能夠說明,那條路究竟是如何被開闢出來的?在孤寂與熱鬧的駕駛室與車廂之間,直面隧道陰暗與光線明亮的穿梭之間,乘車者的眾無名臉孔,亦以平行面壁的方式注視著如流星搖曳,瞬眼即過的燈光。
Thumbnail
2023/04/05
我們大概都想長成那種四面玲瓏的大人,在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伴侶、自己與孩子,自己與各種他者之間。然而人並不是這樣構築的一種生物,在各種關係之前,作為一個獨立運作與思考的生物,這個我便已是一道過度龐大而厚實的牆壁,矗立在所有事物之前。早在我們誕生而還未有意識之時。
Thumbnail
2023/04/05
我們大概都想長成那種四面玲瓏的大人,在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伴侶、自己與孩子,自己與各種他者之間。然而人並不是這樣構築的一種生物,在各種關係之前,作為一個獨立運作與思考的生物,這個我便已是一道過度龐大而厚實的牆壁,矗立在所有事物之前。早在我們誕生而還未有意識之時。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