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樂

含有「吳曉樂」共 5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雖然是以小說的形式呈現 但此書氛圍非常沉重、鬱悶 自殺本身就是很嚴肅的議題 只是作者更多著墨在揣測自殺者的心理狀態 以出生在台灣的女性角度而言 米雅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共鳴 相信許多人一定也會跟著主角身歷其境 想起那些壓抑在內心深處 無以宣洩的黯然神傷
Thumbnail
5/5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那部影片的其中一個問題在於,作為影片核心的問題意識「為什麼海裡沒有昆蟲?」並不是老高問的,而是那部日文影片問的。那部日文影片的作者基於這個問題意識去蒐羅了那些資料,並以那樣的順序表述它們。所以當老高擷取那部影片的段落在自己作品裡重述一遍時,雖然那個段落自身是融貫的,卻和老高影片的主題不直接相干。
我曾經以為可以挑戰父母的權威、捍衛自己的選擇、替自己的決定負責是理所當然的事,卻在聽過許多人的故事及接觸更多書籍中得知,原來多數的孩子都成長於「生不由己」的家庭環境而感到痛苦不堪。 最令孩子感到難受的事情肯定有「學業」這一項,在日益繁重的課業壓力之下,即便沒有師長及父母的催逼都感到喘不過氣
Thumbnail
謝謝婷婷分享!答:「不值得」。
一直想找個安靜、隱匿的地方書寫,我想方格子就像一個樹洞,一個地窖,還沒什麼人看過我的文章,沒有人會留言、收藏、評斷,僅僅幾個表示「閱畢」的愛心,並不會造成書寫於此的壓力。 看完吳曉樂這本新書已經有兩週了,其實閱讀的速度不算太慢,每天看一些,厚厚的紙頁就在一兩週內翻遍。
Thumbnail
5/5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我們好像應該要振作起來,不能一路低潮下去,因為戰鬥才剛剛開始,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但這好難好難,不能迴避、但也不能讓自己被這陣子的事情拖進情緒的泥潭。很想哭就先去哭,暫時不要繼續看了。去找身邊的人聊聊、讓沒那麼易染的朋友幫你分擔一下情緒。然後我們繼續支持這些勇敢的人,再繼續和他們站在一起好嗎?
在看完《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之後我對吳曉樂這個作者的興趣有增無減,我的直覺告訴我,她有我人生想探求的答案,或者,她很靠近我的追求的疑惑。 所以我繼續借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是作者的第一本書,她的體材更像散文,我不能說它是小說,根據事實所記述應該是散文。 作者深諳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係寫出
Thumbnail
故事始於一位名校女高中生跳樓輕生,主角吳依光是她的班導師。做為一位老師,吳依光認為自己有責任對學生的死調查真相,除了試圖撫平班上的其他女孩的傷痕與恐懼,更重要的是,為她自己的人生找出一個答案。
Thumbnail
4/5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大人虛榮的生死鬥,小孩無辜的大冒險,送小孩讀明星私校,是晉升上流的快速通關券?!當命運之門華麗開啟,為了「青出於藍」的夢想,你敢不敢帶著孩子一起投身,玩一場上流遊戲?
Thumbnail
偶然在鄉內圖書館看到我待看書單上的書,蹲在圖書館看了一下子之後借出去,到了公車站等車時一邊看。 距離末班車還有40分鐘,午後陽光炙熱的照著柏油地板,專屬離島的風慵懶的吹拂,遠處樹梢上點綴昭告夏天來到的翠綠枝椏,鳥兒啁啾,飛翔在湛藍的天空。 今天很適合看書,我這麼想著。 看著看著,我站在灰白
Thumbnail
5/5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吳依光之後回首,遲遲领悟,人跟命運的關係,就像魚跟水,魚明明澈底浸潤於水中, 却對水的存在不怎麽上心,非得等到有日,水濁了、温度不對勁了,鱼才會温吞地想,今天這水,真是怪啊。吳依光對父母的困惑,也她發現「命運」的過程。她怎麼會是這對父母的小孩,而不是其他父母的呢? 名叫吳依光的人,她的命運的毛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