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攀緣,讓一切雲淡風輕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現場開示精華語錄》:「修行,係修心,因心是千變萬化的,故,要內斂,不外攀。」
一切唯心造,相由心生,凡夫心隨境轉,認妄為真,心生煩惱,煩惱為苦,餘生中迷失在念頭苦海直到死去。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能生萬法,修行要向內修,修掉執心、妄想心、分別心。在日常生活中覺知當下,心是修行下手處,六根對六塵時,觸處不迷,應無所住而生心,不去攀緣,攀緣就是起分別心、我執心、妄心。攀緣就是有所住,你的心現在在哪裡呢?心還在嗎?還是心隨境迷無法做主?
心能生萬法,萬法有生滅,要於相離相,不為萬法所困。隨緣圓滿,不攀緣,知而不著,無我自在。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如如不動是我們的真心,隨緣是處變不驚、不攀緣,盡好自己本分離相不離心,對境覺心、歷事鍊心、發覺盲點,發心懺悔是改變的開始,堅定信心,定能轉識成智,回歸本心。
感恩十方一切諸佛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分享二
《現場開示精華語錄》:「遇到來磨(考)你的人,要懂得轉念,要用感恩的心快樂地做,如此這般,考試方能通過,爾後堅持以相同方式處事,心性就能提升。」
又到了期末,學校一直在安排下學年度行政工作,有一天負責協調行政工作的老師,突然在群組要我和同事A協調好其中兩樣行政工作!
看到這訊息,我找這位同事兩次但他都沒在教室,於是請教一位較有資歷的同事B該怎麼處理,與B討論,之前我們的共識都由帶畢業班術科的老師,來做其中某一項行政工作,因為急著上課,我請那位在A同事教室隔壁的B老師,請他幫我轉達A老師我們之前協調的結果,那位B老師要我先群組告知我們協調的結果,A同事就會看到了!
到了晚上A同事生氣的在我們與主任們、組長的群組直接對我興師問罪,他為何被排那一樣工作?感覺不被尊重,直接嗆我,我當下很錯愕,於是跟他解釋並跟他道歉,B同事此時也說明,他忘記我交代他的事情了!A同事後來息怒了,並說他接受這樣的說法,了解原來之前有這樣的共識。
每個誤會都來自於不良的溝通,都執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都認為「我」最了不起,雖然我跟他道歉,但內心深處還是覺得,他怎麼會用這種當眾讓人難堪的處理方式呢?怎麼不會私下問我,而是當著主任們的面前這樣處理呢?得理不饒人、咄咄逼人的做法,讓我有點難以釋懷,我明瞭自己有不對的地方,但他何必小事化大,讓主任們都知道呢?
雖然主任們跟很多同事說我這件事處理得很好,主任說:「當同事們之間有衝突時,要把來龍去脈說清楚,不管怎樣『放低身段』是化解誤會的良方,這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人與人相處就是要這樣。」但我內心對這位A同事,還是有點小生氣,「我相」在心裡作祟!
有一天讀到《維摩詰經》佛國品第一:「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
南懷瑾老師在《花語滿天維摩說法》解釋這段話:「我再讀一次,『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心要深,要厚道,包容,善心,那麼深,菩薩成立佛土的時候,更具足一切功德的眾生才能往生佛國啊!你們修藥師和淨土法門的要特別注意了,不要以為光叫幾聲佛名就可以往生的,你唸佛要像父母憶子女那樣的唸。這只是修的功而已,你還要有「具足功德」的德。《淨土經》上告訴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阿鞞跋致,就是八地以上不退轉的菩薩,那已經深心具足一切功德,豈有不往生之理,這就是它的秘密。所以凡夫眾生,以貪求妄想之念,要想往生佛國,是何其狂妄而愚痴啊!」
讀完這段話,突然恍然大悟,原來我怎麼那麼沒有包容心和善心,為人也不厚道呢?還緊緊黏著「他讓人難堪的處理方式」牢牢不放,這朵「不慈悲且執著他人對我的傷害之花」還緊緊黏著我咧!這樣怎麼去佛國淨土呢?真的是癡心妄想!
我想的是:「原來最大的慈悲就是原諒與包容他人的過錯,這是世界上的第一等人,而不是等著他人來原諒你的人!」
當放下這一切,這朵花不再黏著我時,昨天上班我很主動的去關心並與他聊天,原來當第一等人真是好!
(分享完畢)
第一則分享告訴我們平日應如何用功,不再以攀緣心,貪求世間的六欲。若遇到順境喜、逆境憂,則煩惱源源不絕,去除分別心,方能回歸清淨心。
內心的煩惱,多半來自對現況的不滿足。然而,修行並非要我們修得像木頭一樣,什麼都不管、不去想、不去做了!修行是在引導我們能夠看清自己的內心,並且朝著正確的方向走。
《楞嚴經》:「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
以下節錄自宣化上人講述《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淺釋》:
孫陀羅難陀,妻子名孫陀羅,兩人感情最好,如膠似漆,時常在一起。有一天,佛看因緣成熟,就往度他。佛托缽至其處乞食,難陀見佛來,就叫妻子暫避開,讓他自己拿飯菜供佛。妻子要他即刻回來,便在地上吐口水,向他說:「在這口水未乾前,必須回來,否則不准入屋。」難陀答應,即趕快拿飯菜,跑到佛那邊。
可是佛用神通,難陀跑得怎樣快,都追不上佛,最後追至給孤獨園,佛便告訴他:「不要回去吧!就在這裡出家好了。」難陀說:「不可以的,因妻子在家等待。」佛說:「你不出家,那麼就跟我到林裡散散步,再回去不遲。」
難陀就跟佛到一森林中,看見樹上有很多猴子。佛問他:「猴子美麗,還是你妻美麗?」答:「當然是我妻美麗!」佛又帶他到天上,見天宮裡有五百多位仙女,在打掃宮庭。難陀問仙女:「你們在做什麼?」答:「佛有一堂弟,名孫陀羅難陀,將來他會到這裏來居住,故我們先打掃乾淨,待他來服侍他。」難陀心中暗喜,將來可以到這裏來享福!佛就問他:「仙子美麗,還是你妻美麗?」答:「當然仙女美麗,吾妻就如猴子一樣,怎能比得上仙女呢?」
然後佛又帶他到地獄,見有兩鬼,假睡在油鍋旁邊,難陀就問:「你們在做什麼?」鬼答道:「佛有一堂弟,他只修天上福報,將來享完五百年天福,便墮地獄。我們在等他來,享受油炸之味。」嚇得難陀,毛孔直豎,原來生到天上,還要墮落,沒有意思,還是跟佛出家好了。
佛度難陀,費盡精神,要帶他上天下地才明白。現在度阿難,亦費盡唇舌,作種種譬喻,但阿難還不明白,故佛不得不再舉出這二種根本,即真妄二本,來開示他,令他知道怎樣修才能成佛。
第一種根本就是從無始劫以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相續之根本。什麼是生死相續之根本?前邊已說:皆因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亦就是你現在與諸眾生,用攀緣心而認為自性者。
攀緣心即妄想心。譬喻學生讀書時,要討好教授,恭維送禮,說好話,希望教授能給高分。又如國家,要選舉總統、議員或市長,都用拉攏,請客送禮,請多投一票,這都是不自然,都是攀緣。如果真有本事,真有道德,眾望所歸,不用拉攏,自然被人選舉,才屬不攀緣。
中國古時有一位堯帝,因年紀老,想將帝位讓給有德行的賢人,聽說巢父有賢德,因此便往見他。巢父住在樹巢窩裏,人們就叫他巢父。他飲水時是用手掬水而飲,人們送他一水瓢,他把它掛在樹上,風吹瓢響,他嫌麻煩,便丟棄它。現在聽堯帝要讓位給他,連聽都不願聽,還說把耳朵都弄髒了,便走到溪邊去洗耳。恰遇許由牽牛飲水,就問他何故洗耳?巢父就將實情告他。許由聽罷就說:「溪水被你洗污垢的耳朵所汙,我的牛不能飲。」立刻牽牛至上流。
這種作風是何等清高!一點都沒有攀緣心。阿難既錯認攀緣心為自性,就絕對不能斷生死。所以佛呵他:認賊作子。
(引用完畢)
凡夫之所以煩惱重重,在於無法認識、過濾自己的起心動念,藉由佛法讓我們重新認識清楚,煩惱全來自於自身的心念。當我們對於無法達成目的、不符合預期情況的時候,就開始產生煩惱。這在佛法上來講,就是一種攀緣心。攀緣是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於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起了執著,它涵蓋的範圍極廣,除了貪戀世間名利、權位這些以外,假設在行善法時,有渴望得到回報的心態,這也成了一種攀緣。過分的期望,就轉變成攀緣。
說起來,太多時刻我們大概都是以攀緣心在生活著。小編反省自己,以前總是非常執著他人對於自己的評價,攀緣貪戀美好的讚美,厭惡不善的批評,活在太過在意他人目光的情況下,日子過得並不輕鬆,然而執著的事情愈多,心中的煩惱、辛苦愈甚。
其實,在任何情況下每個人都可能有攀緣之心,父母對於子女達不到希冀的標準時,是否會忽略觀察孩子的狀況而過度要求?當別人對我們做了不好的事情時,若本身感到委屈,是否期待對方向我們道歉,或是希望對方受到應有的懲處?如果沒有達到預想的結果,是否更加自怨自艾,怨天尤人?這樣說起來,舉凡從家庭、人際關係、學業、事業…等各式各樣的層面,為了自身的欲望而強行達成目標,就是以攀緣心來生活著。佛法告訴我們,攀緣心是無始生死根本,從攀緣轉化為隨緣,進而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以下引用自《雜阿含第三九經》: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教導比丘們說:「比丘們!植物利用五種方式繁殖,哪五種呢?有從根部繁殖的,稱為根種子;有從莖部繁殖的,稱為莖種子;有從節處繁殖的,稱為節種子;有從落葉直接生根的,稱為自落種子,有從種子發芽繁殖的,稱為實種子。
這五種種子如果不壞、不腐,足夠成熟,一遇到有土壤與水分的環境,就能發芽成長而繁殖開來。比丘們!那些種子,就如同糾取諸蘊聚集的識。土壤就如同四個識所安住處。水分呢?就像識的貪喜攀緣。
識在哪四個地方貪喜攀緣安住呢?就在色、受、想、行等四個地方貪喜攀緣安住;在那裡經由喜貪潤澤,而生長增廣。比丘們!如果說,離開色、受、想、行而有識的安住處,那是無法理解,也無法經驗的,只有徒增大家的困惑而已。
比丘們!如果能於色處斷貪愛,一旦離貪愛後,色的安住處就被封鎖,識與色的繫縛就斷了。繫縛一斷,攀緣就斷了,識就失去了安住處。一旦失去安住處,識就不能生長增廣。同樣的道理,受、想、行等其它三個識的安住處也一樣,只要斷了貪愛,識與四個安住處就失去了聯繫,就沒有安住處。沒有安住處的識,因不能生長增廣而解脫了。
解脫了以後,於世間的一切都無所取著。無所取著的緣故,所以自知已證得涅槃而說:我的生死已到了盡頭,清淨的修行已經確立,該作的都已完成,自己知道不會再有下一生了。
不再攀緣執取下一生的識,我說不會再到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到處攀緣,只會看到緣起正法,而想要趣入涅槃、寂滅、清涼、清淨、真實。」(引用完畢)
斷除攀緣的根本,讓我們身心不再糾纏於各種境界上。《六祖壇經》:「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第二則分享中,作者面對同事間的矛盾摩擦時,適時地用佛法化解同事的誤會與自己心中的芥蒂。這裡有兩個重點:
一、分享者先道歉並解釋:雖事件的發生不完全歸咎於分享者本身,但是願意不計榮辱面子問題,選擇先道歉並好好與對方解釋,這一點是很值得學習的。解開誤會需要過程,但是必須要有一方先放下身段,否則雙方將無法進行後續的溝通。
二、包容:分享者一開始無法釋懷同事的行為,攀緣著對方處理不當的舉動,心中有些怨言。但是分享者從佛經裡體悟到佛菩薩的深心,對於世間一切沒有不包容的,故而明白「原來最大的慈悲就是原諒與包容他人的過錯,這是世界上的第一等人,而不是等著他人來原諒你的人!」因此,才能從執著於「不滿他令人難堪的處理方式」中解脫。
《攝大乘論本》卷二:「又能滅盡忿怒怨讎,及能善住自他安隱,故名為忍。」在修行的過程,放下他人與自我對錯的執著,願意以忍辱謙和的心來成就與他人的圓滿,這是菩薩心,《維摩詰經》:「忍辱是道場,於諸眾生心無礙故。」
人為什麼要修行?就是在繁瑣如織的煩惱中找到自性與解脫。修行,是要在心地上下功夫。《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外不攀緣,叫做禪;內心不亂,叫做定;外面愈亂時要以定慧平息煩惱,定靜安慮得。只要功夫用得深,鐵杵磨成繡花針。」期勉讀者能一同在佛法的修持中,揮別攀執飄忽的妄心,在境界上時時定慧等持,無論順逆境,皆能於心自在,有著雲淡風輕的寬闊心境!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頂級的保養品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請讓祂走!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見苦知福,救苦救難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讓氣球變得不一樣想在酒店房間與您的伴侶一起享受美好時光?但不知道如何讓您的住宿更加精彩?別擔心,房間氣球佈置可令您添加大量驚喜,美麗的氣球裝飾之一的形式使住宿更加特別!無論是您伴侶的生日,還是您正在慶祝您的周年紀念日,房間氣球佈置給他們一個浪漫的驚喜,愛在空氣中,也在氣球中 https://macauballoon
    Thumbnail
    avatar
    lon lee
    2021-08-17
    讓你哭的不是一句話,是相似的經歷,是一直無處安放的委屈,是你始終不被愛的事實。​讓你哭的不是一句話,是相似的經歷,是一直無處安放的委屈,是你始終不被愛的事實。​ 這世界本就沒有任何一句話,可以令你脫胎換骨,真正讓你清醒和長大的,只能是一段經歷。​ 你看了又看,也只是想找一個替你說故事的人。
    Thumbnail
    avatar
    少願
    2021-07-21
    我不願讓你一群人如果要你選擇,你會想跟一個跟自己個性完全不合的人一起吃飯,還是說你寧願一個人?或許大家會認為當然選擇一個人就好,怎麼可能會有人願意跟一個和自己個性完全不合的人相處,但的確就是有人這麼的耐不住寂寞,情願跟一個不怎麼喜歡的人相處,也不願一個人,那就是曾經的我。 圖片來源:pexels 因為本身個性的關係
    Thumbnail
    avatar
    A Wei
    2021-06-01
    不計一切,直到自己的主宰力令所有對手望塵莫及──《生來張狂:科比.布萊恩傳》作者序與他初次相遇時,他看起來就是個貪玩的孩子。然而他不是,科比.布萊恩(Kobe Bryant)必須不辭勞苦,向世人展示沒有自己無法跨越的難關。尤其是那個問題重重的新秀球季。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他在夏洛特體育館以一顆三分球寫下個人NBA生涯第一次進球紀錄。那個夜晚,我在場邊目睹一切順其自然地發生。
    Thumbnail
    avatar
    堡壘文化
    2021-03-22
    不要讓一群男人決定女人的子宮該怎麼用「你是否同意優生保健法施行細則第15條第1項:人工流產應於妊娠24周內施行,修正為『應於妊娠8周內施行』?」意即8周後,除非懷孕會危害母體性命安危,進行人工流產將會犯下墮胎罪。
    Thumbnail
    avatar
    LBB 嚕嗶啵
    2019-12-21
    權力不是一切我要更正我之前的觀點: 我說過我想升官,等有更多的權力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然而,這是有疑慮的... 現在的每一刻我就可以用我現有的力量幫助人,不用等未來! 想升官、想要握有Power,其實仍舊在世俗的漩渦裡打轉
    Thumbnail
    avatar
    勇者無懼Ching
    2018-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