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黃軒醫師說:被COVID 19 危害的三大重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由於COVID 19 病毒大流行

我們都將醫學注意力集中在治療受影響的COVID 19 患者和保護他人免受COVID 19感染上但是

我們如何照顧非COVID 19 相關重病患者?

raw-image

最近愈来愈多文章告知我們,在疫情流行的國家,醫院急診的急性冠心病的病例變少了、中風住院下降了、取而代之 :

是心臟驟停和求助電話

raw-image

美國休斯敦消防局數據顯示,

在2月 : 心臟驟停,求助電話的次數猛增了45%(奇怪,難道那時疫情已開始了?)

在3月 : 有250次,告知死亡的電話

依序下來:

在6月,告知死亡電話次數,增加到將近300次

在7月,此類死亡電話次數,仍在增加:一天中最多可達18次

那麽多人都死於,非COVID 19疾病?

raw-image

說一些近日文章提到的 :

被COVID 19 危害的三大重病

冠心病

raw-image

美國

raw-image

COVID 19大流行期,急性冠心病的病例下【降了38%】(95%置信區間:26%至49%; p <0.001)。原本每月大約有> 180次急性冠心病的緊急處置(平均每月23.6次)。而在COVID 19大流行期間,僅有約138次的緊急處置(平均每月15.3次)。

西班牙

raw-image

在西班牙 顯示做PCI緊急處置的數量也【大大減少(─40%)】。

腦中風

raw-image

COVID 19大流行期,美國人如果有中風,他們不會打911,不去醫院。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叫救護車或大流行期是住院的不好時機或更有風險。但如果有中風症狀,包括面部無力,言語不清,語言變化或手臂或腿無力,這將是一個錯的決定。

美國神經科專家調查發現:過去一個月,這裡的中風住院率,已比平時【下降了60%至80%】。

癌症

raw-image

經常涉及到【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腫瘤切除】和【住院治療】的癌症受到Covid-19的影響很大。

腫瘤治療

raw-image

通常都是看存活率 (Overall Survival, OS) 和無進展生存率(Progession Free Survival. PFS)

【白話文再說一篇】

一個是看你可以活(OS)多久 ?

一個是看你可以舒服(PFS)多久 ?

raw-image

治療淋巴癌的腫瘤科醫師,格羅斯巴德(Grossbard)說,他只好修改化學治療次數,減少化學治療就診的頻率。
舉凡那些之前說:癌症治療方式,只可以改善無進展生存率(Progession Free Survival. PFS) 而不是存活率 (Overall Survival, OS) ,他一律不推薦使用。


存活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

大家可以理解:就是指從治療開始至死亡的時間。

無進展生存率(Progession Free Survival rate. PFS)
但是,實際上大部分醫師治療的卻是看有沒有改善無進展生存率(Progession Free Suurvival. PFS)

raw-image

其實疾病進展是指 : 【腫瘤有沒有增長】,或【腫瘤有沒有轉移】,或【有沒有發現新的病灶】....這些務實的治療、保障病人的生活品質

Sources :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91會員
50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近日的確診人數仍然是持續的出沒,只能說出門在外場所多的時候,口罩還是要有防護,以免又2確.3確診的持續,雖然再次確診的經驗來說(大部分病患)感覺就跟疫苗一樣,頂多呼吸道症狀(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等),但身旁仍有年長的長輩呀!希望不要傳染給長輩,畢竟長輩還會夾雜很多症狀跟慢性病問題,所以我還
Thumbnail
近日的確診人數仍然是持續的出沒,只能說出門在外場所多的時候,口罩還是要有防護,以免又2確.3確診的持續,雖然再次確診的經驗來說(大部分病患)感覺就跟疫苗一樣,頂多呼吸道症狀(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等),但身旁仍有年長的長輩呀!希望不要傳染給長輩,畢竟長輩還會夾雜很多症狀跟慢性病問題,所以我還
Thumbnail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3.05 本集小編與大家分享12則有關健康的新聞,節目後面有分享免費五癌篩檢資格,別忘了聽到最後,看看你有符合資格嗎? 快來收聽這集吧! 新冠第四波疫情,小兒科急診大爆滿 |中國基因檢測工具侵台,衛福部曝調查結果|感染罕見寄生蟲! 次世代定序及時救回一命|獨自就醫者
Thumbnail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3.05 本集小編與大家分享12則有關健康的新聞,節目後面有分享免費五癌篩檢資格,別忘了聽到最後,看看你有符合資格嗎? 快來收聽這集吧! 新冠第四波疫情,小兒科急診大爆滿 |中國基因檢測工具侵台,衛福部曝調查結果|感染罕見寄生蟲! 次世代定序及時救回一命|獨自就醫者
Thumbnail
疫情猖獗,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健康😷 幫大家稍微整理了關於COVID-19症狀、確診與匡列流程等 但是要特別強調 現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持續進行規範上滾動式修正 這些內容隨時都有可能更新 ⚠ 更多圖文歡迎追蹤【HiBODY 嗨健康|物理治療 x 插畫】Instagram帳號
Thumbnail
疫情猖獗,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健康😷 幫大家稍微整理了關於COVID-19症狀、確診與匡列流程等 但是要特別強調 現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持續進行規範上滾動式修正 這些內容隨時都有可能更新 ⚠ 更多圖文歡迎追蹤【HiBODY 嗨健康|物理治療 x 插畫】Instagram帳號
Thumbnail
流感季節愈來愈靠近了,在臺灣10月5日開始施打流感疫苗接種。但大家都在問那麼COVID19 呢?在年底之前,並沒有任何疫苗接種出現啊! 【流感化】的進程愈來愈明顯了,我們人類的專家,真的一個方法都沒有嗎?JAMA 國際期刊在8月20日,已經報導引述專家學者們的憂心: 美國🇺🇸專家愛德華 (Ed
Thumbnail
流感季節愈來愈靠近了,在臺灣10月5日開始施打流感疫苗接種。但大家都在問那麼COVID19 呢?在年底之前,並沒有任何疫苗接種出現啊! 【流感化】的進程愈來愈明顯了,我們人類的專家,真的一個方法都沒有嗎?JAMA 國際期刊在8月20日,已經報導引述專家學者們的憂心: 美國🇺🇸專家愛德華 (Ed
Thumbnail
臺灣,目前本地的病人,幾乎都沒有了。大家似乎都忘了,那些COVID19 患者可能的症狀,更不知道🤷‍♂️原來現在COVID19 新的症狀,已經歸納總結為「6種型態症狀群」。 英國🇬🇧的倫敦國王學院 ( King’s College London ) 的研究發現,現在COVID19 的每種症狀
Thumbnail
臺灣,目前本地的病人,幾乎都沒有了。大家似乎都忘了,那些COVID19 患者可能的症狀,更不知道🤷‍♂️原來現在COVID19 新的症狀,已經歸納總結為「6種型態症狀群」。 英國🇬🇧的倫敦國王學院 ( King’s College London ) 的研究發現,現在COVID19 的每種症狀
Thumbnail
由於COVID 19 病毒大流行 我們都將醫學注意力集中在治療受影響的COVID 19 患者和保護他人免受COVID 19感染上但是 我們如何照顧非COVID 19 相關重病患者? 最近愈来愈多文章告知我們,在疫情流行的國家,醫院急診的急性冠心病的病例變少了、中風住院下降了、取而代之 是心臟驟停
Thumbnail
由於COVID 19 病毒大流行 我們都將醫學注意力集中在治療受影響的COVID 19 患者和保護他人免受COVID 19感染上但是 我們如何照顧非COVID 19 相關重病患者? 最近愈来愈多文章告知我們,在疫情流行的國家,醫院急診的急性冠心病的病例變少了、中風住院下降了、取而代之 是心臟驟停
Thumbnail
不知不覺,人類和COVID19 交往半年了。記得剛開始,歐美媒體以為香港🇭🇰和臺灣,會是全球最嚴重的 慢慢的韓國,日本🇯🇵大爆發⋯⋯歐美國家似乎仍然在隔岸觀火,到了意大利🇮🇹、整個歐洲國家,已經摳成病毒🦠之家,美國🇺🇸仍然只是輕呼籲大家加油吧! 美國🇺🇸,又成功追上成功病毒�
Thumbnail
不知不覺,人類和COVID19 交往半年了。記得剛開始,歐美媒體以為香港🇭🇰和臺灣,會是全球最嚴重的 慢慢的韓國,日本🇯🇵大爆發⋯⋯歐美國家似乎仍然在隔岸觀火,到了意大利🇮🇹、整個歐洲國家,已經摳成病毒🦠之家,美國🇺🇸仍然只是輕呼籲大家加油吧! 美國🇺🇸,又成功追上成功病毒�
Thumbnail
黃軒醫師說:洗腎,是COVID19 重症存活的支柱,但歐美開始洗腎機缺貨了⋯⋯ 這個要小心。當疫情重症風暴一開始,全世界可以看到美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會為「呼吸器」大搶購,因為我們知道COVID 19🦠重症病患,需要這些「呼吸器」,予他們最需要的氧氣供應。 大家以為只要有呼吸,就一定可以活下來了
Thumbnail
黃軒醫師說:洗腎,是COVID19 重症存活的支柱,但歐美開始洗腎機缺貨了⋯⋯ 這個要小心。當疫情重症風暴一開始,全世界可以看到美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會為「呼吸器」大搶購,因為我們知道COVID 19🦠重症病患,需要這些「呼吸器」,予他們最需要的氧氣供應。 大家以為只要有呼吸,就一定可以活下來了
Thumbnail
我個人常常說:「一個病人錯過了自己的黃金治療時間,犧牲的只是自己生命,而一個國家決策者,萬一錯過了防疫的黃金時間,那得賠上千萬名自己國民生命呢!」 在covid19 重災區歐洲國家,第一缐醫療人員前繼後倒,當我看到西班牙每十個染疫中有一人可能是醫療人員!天啊!這真的是醫療漰潰。當然大家都以為醫療物資
Thumbnail
我個人常常說:「一個病人錯過了自己的黃金治療時間,犧牲的只是自己生命,而一個國家決策者,萬一錯過了防疫的黃金時間,那得賠上千萬名自己國民生命呢!」 在covid19 重災區歐洲國家,第一缐醫療人員前繼後倒,當我看到西班牙每十個染疫中有一人可能是醫療人員!天啊!這真的是醫療漰潰。當然大家都以為醫療物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