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黃軒醫師說:被COVID 19 危害的三大重病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由於COVID 19 病毒大流行
我們都將醫學注意力集中在治療受影響的COVID 19 患者和保護他人免受COVID 19感染上但是

我們如何照顧非COVID 19 相關重病患者?

最近愈来愈多文章告知我們,在疫情流行的國家,醫院急診的急性冠心病的病例變少了、中風住院下降了、取而代之 :

是心臟驟停和求助電話

美國休斯敦消防局數據顯示,
在2月 : 心臟驟停,求助電話的次數猛增了45%(奇怪,難道那時疫情已開始了?)
在3月 : 有250次,告知死亡的電話
依序下來:
在6月,告知死亡電話次數,增加到將近300次
在7月,此類死亡電話次數,仍在增加:一天中最多可達18次

那麽多人都死於,非COVID 19疾病?

說一些近日文章提到的 :
被COVID 19 危害的三大重病

冠心病

美國

COVID 19大流行期,急性冠心病的病例下【降了38%】(95%置信區間:26%至49%; p <0.001)。原本每月大約有> 180次急性冠心病的緊急處置(平均每月23.6次)。而在COVID 19大流行期間,僅有約138次的緊急處置(平均每月15.3次)。

西班牙

在西班牙 顯示做PCI緊急處置的數量也【大大減少(─40%)】。

腦中風

COVID 19大流行期,美國人如果有中風,他們不會打911,不去醫院。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叫救護車或大流行期是住院的不好時機或更有風險。但如果有中風症狀,包括面部無力,言語不清,語言變化或手臂或腿無力,這將是一個錯的決定。
美國神經科專家調查發現:過去一個月,這裡的中風住院率,已比平時【下降了60%至80%】。

癌症

經常涉及到【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腫瘤切除】和【住院治療】的癌症受到Covid-19的影響很大。

腫瘤治療

通常都是看存活率 (Overall Survival, OS) 和無進展生存率(Progession Free Survival. PFS)
【白話文再說一篇】

一個是看你可以活(OS)多久 ?

一個是看你可以舒服(PFS)多久 ?

治療淋巴癌的腫瘤科醫師,格羅斯巴德(Grossbard)說,他只好修改化學治療次數,減少化學治療就診的頻率。
舉凡那些之前說:癌症治療方式,只可以改善無進展生存率(Progession Free Survival. PFS) 而不是存活率 (Overall Survival, OS) ,他一律不推薦使用。

存活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
大家可以理解:就是指從治療開始至死亡的時間。
無進展生存率(Progession Free Survival rate. PFS)
但是,實際上大部分醫師治療的卻是看有沒有改善無進展生存率(Progession Free Suurvival. PFS)
其實疾病進展是指 : 【腫瘤有沒有增長】,或【腫瘤有沒有轉移】,或【有沒有發現新的病灶】....這些務實的治療、保障病人的生活品質
Sources :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依年齡不同,人類免疫反應,也有不同。 美國傳染病專家弗奇(Fauci)說:“我希望看到不止一種疫苗能達到目標。” “因為世界需要不止一種疫苗。” 美國小兒科教授Andrew Pollard 亦表示: 我們應該準備好多種SARS-CoV-2的疫苗,而不是只有一種。 免疫力可以分為兩大類: 1.自然免
    分享7月14日在新英格蘭國際期刊首次發表https://www.nejm.org/doi/pdf/10.1056/NEJMoa2022483?articleTools=true  人類首次COVID 19 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 : 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An mRNA Vaccine aga
    病人因為左腹股溝疼痛,在求診時出現普通的發燒、咳嗽、腹瀉等症狀,臨床醫生僅以為是細菌感染,處方抗生素,但兩日之後,就休克,送到法國凡爾賽中心醫院。 沒有發現陰莖一直勃起 62歲患者,當下已經呼吸衰竭、需要用呼吸器維持呼吸,他的血壓也一直下降,需要注射昇壓劑來維持血壓。後來法國凡爾賽中心醫院團隊
    醫療人員緊急插管,就是和病患一樣,一起靠近了 【死亡最近的地方】。 在4月份,國際期刊JAMA  JAMA.2020;323(20):2027-2028. doi:10.1001/jama.2020.6627 研究人員模擬在緊急情況下,在病人的緊急插入呼吸管過程中,病人反射的咳了兩次,看看共有8名
    A. 2020年7月6日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 已經接受了 "Solidarity Trial" 委員會的建議 :  中止了羥氯喹( hydroxychloroquine) 和 洛匹那韋( lopinavir) / 利托那韋(ritonavir)的臨床試驗 Solidarity Tria
    昨天,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宣布,在致力推動四種疫苗研發, 1.DNA疫苗 2.胜肽疫苗 3.重組病毒疫苗 4.次單位疫苗等。 E 其中,選擇了,DNA疫苗被選定為開發主軸!為什麼呢? 在這些4大疫苗中 1.不需麻煩去培養病毒本體 2.也就不需購置太多特殊設備 3.開發的成本低 4.可短時間內大量製造
    依年齡不同,人類免疫反應,也有不同。 美國傳染病專家弗奇(Fauci)說:“我希望看到不止一種疫苗能達到目標。” “因為世界需要不止一種疫苗。” 美國小兒科教授Andrew Pollard 亦表示: 我們應該準備好多種SARS-CoV-2的疫苗,而不是只有一種。 免疫力可以分為兩大類: 1.自然免
    分享7月14日在新英格蘭國際期刊首次發表https://www.nejm.org/doi/pdf/10.1056/NEJMoa2022483?articleTools=true  人類首次COVID 19 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 : 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An mRNA Vaccine aga
    病人因為左腹股溝疼痛,在求診時出現普通的發燒、咳嗽、腹瀉等症狀,臨床醫生僅以為是細菌感染,處方抗生素,但兩日之後,就休克,送到法國凡爾賽中心醫院。 沒有發現陰莖一直勃起 62歲患者,當下已經呼吸衰竭、需要用呼吸器維持呼吸,他的血壓也一直下降,需要注射昇壓劑來維持血壓。後來法國凡爾賽中心醫院團隊
    醫療人員緊急插管,就是和病患一樣,一起靠近了 【死亡最近的地方】。 在4月份,國際期刊JAMA  JAMA.2020;323(20):2027-2028. doi:10.1001/jama.2020.6627 研究人員模擬在緊急情況下,在病人的緊急插入呼吸管過程中,病人反射的咳了兩次,看看共有8名
    A. 2020年7月6日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 已經接受了 "Solidarity Trial" 委員會的建議 :  中止了羥氯喹( hydroxychloroquine) 和 洛匹那韋( lopinavir) / 利托那韋(ritonavir)的臨床試驗 Solidarity Tria
    昨天,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宣布,在致力推動四種疫苗研發, 1.DNA疫苗 2.胜肽疫苗 3.重組病毒疫苗 4.次單位疫苗等。 E 其中,選擇了,DNA疫苗被選定為開發主軸!為什麼呢? 在這些4大疫苗中 1.不需麻煩去培養病毒本體 2.也就不需購置太多特殊設備 3.開發的成本低 4.可短時間內大量製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英國劍橋大學和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及聖卡洛斯臨床醫院科學家於2024年8月2日在發表了《心血管疾病和covid-19:系統評價》,對繼發於新冠肺炎 的急性和慢性心血管併發症進行系統回顧。。。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國內新冠第六波,預計7月達高峰、暑假過後9月才可能降溫,另一方面科學也「恰巧」發表了許多新冠的新研究。鑒於目前新冠病患激增醫療人員應對新冠緊繃、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場景: 有些人看起來很好,沒有喘氣或捂胸口,然而他們的血氧飽和度可能低得驚人,新冠病毒彷彿和人類玩一場秘密遊戲,將危險隱藏在平靜的外表。。。
    Thumbnail
    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6日的報導: 「新冠大流行後出現了“不尋常”的癌症。醫生問新冠病毒是否是罪魁禍首?」先說結論,2024年新冠第五年,科學家和醫生說: 「希望我們錯了!」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侵襲性、晚期和罕見癌症的增加,是否和感染新冠有關? 美國國家數據和大型癌症機構證實了這一趨勢
    Thumbnail
    心臟病是美國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導致「殘疾」(身體或心理的疾病或狀況,使人無法從事某些活動)的主要原因。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Thumbnail
    20240318 今天是父親住進加護病房的第9天了,週一早上最讓人振奮的消息是: 因為生命跡象穩定且所有數值除了腎臟之外其餘都大幅度持續下降,再加上另一名頭號大敵"新冠"已經確定悄然退場,因此將安排心臟超音坡及肺部X光檢驗,待結果出爐後視情況招集其他相關科目醫生進行拔管評估!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Thumbnail
    約每十萬人會有 50 至 100 個發生心因性猝死 最重要的疾病因子:第一名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第二是擴張型心肌病變,第三是肥厚型心肌病變性
    Thumbnail
    英國劍橋大學和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及聖卡洛斯臨床醫院科學家於2024年8月2日在發表了《心血管疾病和covid-19:系統評價》,對繼發於新冠肺炎 的急性和慢性心血管併發症進行系統回顧。。。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國內新冠第六波,預計7月達高峰、暑假過後9月才可能降溫,另一方面科學也「恰巧」發表了許多新冠的新研究。鑒於目前新冠病患激增醫療人員應對新冠緊繃、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場景: 有些人看起來很好,沒有喘氣或捂胸口,然而他們的血氧飽和度可能低得驚人,新冠病毒彷彿和人類玩一場秘密遊戲,將危險隱藏在平靜的外表。。。
    Thumbnail
    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6日的報導: 「新冠大流行後出現了“不尋常”的癌症。醫生問新冠病毒是否是罪魁禍首?」先說結論,2024年新冠第五年,科學家和醫生說: 「希望我們錯了!」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侵襲性、晚期和罕見癌症的增加,是否和感染新冠有關? 美國國家數據和大型癌症機構證實了這一趨勢
    Thumbnail
    心臟病是美國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導致「殘疾」(身體或心理的疾病或狀況,使人無法從事某些活動)的主要原因。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Thumbnail
    20240318 今天是父親住進加護病房的第9天了,週一早上最讓人振奮的消息是: 因為生命跡象穩定且所有數值除了腎臟之外其餘都大幅度持續下降,再加上另一名頭號大敵"新冠"已經確定悄然退場,因此將安排心臟超音坡及肺部X光檢驗,待結果出爐後視情況招集其他相關科目醫生進行拔管評估!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Thumbnail
    約每十萬人會有 50 至 100 個發生心因性猝死 最重要的疾病因子:第一名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第二是擴張型心肌病變,第三是肥厚型心肌病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