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天晴的小說教學】(十四)題材:什麼是衝突

2020/08/2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談及小說,大部分人都會有個共識,那就是「衝突是小說的根本」。
  一部作品如果精彩好看,那必然與故事中所展現的衝突有關。可能是劇情上的衝突非常曲折離奇,也可能是角色內在的衝突刻劃非常細膩別緻。
  但不論如何,我們不免還是要回頭討論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什麼是衝突?

什麼是衝突?


  拋開小說不談,所謂的衝突其實就是一種矛盾,一種左右為難的困境。
  左右為難,不是左右為男。
  好比一對情侶要用餐,但男生堅決吃飯不吃麵,女生堅決吃麵不吃飯,這時候「衝突」油然而生。
  而既然衝突已經建立,劇情勢必就要延續著衝突繼續發展下去。
  舉前例而言,既然男女方想吃的東西不同,最正規的解決之道,就是找一間有飯也有麵的餐廳。
  但是,這並不代表故事中的每一個衝突都需要被解決。
  譬如這對情侶的衝突,可能就會引爆口角,繼而造成情侶分手。以這樣的劇情線來說,哪怕衝突沒有解決,故事還是繼續進行下去了。
  總而言之,衝突,其實就是一種讓角色們困擾,卻又不得不去做的尷尬窘境。
  而作者的職責,就是不斷地製造衝突,讓角色遭遇難以解決的困境,使其煩惱、折磨,藉此推進劇情。
  或者我們也可以這麼說,所謂的故事,都是圍繞著衝突在進行。哪裡有衝突,哪裡才有故事。
  至於衝突該如何實際插入作品呢?就我看來,先前提過的「題材三大要素」,其實都是作者能活用巧思,安插衝突的地方。
  一樣的內容,其實之前也有略提,在此簡述帶過。

世界觀


  世界觀是故事世界的背景,其規模最大,也最具備廣泛性,換言之,世界觀就是故事世界的「大前提」。
  而世界觀的衝突,當然就要建立在這個「大前提」之上。
  例如災難作品中,世界觀可能是「世界毀滅,殭屍肆虐,人類幾近滅亡」,那衝突當然就是「在逼死人的環境中,人類如何求生」。
  或者像是《鋼之煉金術師》,故事世界觀是「煉金術的原則是等價交換」,但賢者之石卻可以無視等價交換此一原則,於是人人都想追求賢者之石,衝突因而產生。
  像這樣的故事,由於世界觀衝突清晰明確,往往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吸引住讀者的目光。
  不過也有些故事,礙於故事題材的關係,除非作者刻意變化,否則無法具備這麼強烈的世界觀衝突。
  例如都市愛情故事,由於背景設定在你我熟知的現實世界,當然沒有殭屍會出來咬人,也沒有外星人入侵地球。
  像這樣的故事,就很難在世界觀上製造衝突。
  這樣說來,難道這類型的作品就不能寫嗎?當然不是。

劇情


  世界觀的衝突,對我來說只能算是錦上添花。實際上很多精彩好看的故事,都不具備強烈的世界觀衝突點。
  譬如漫畫《偽戀》,其故事世界觀設定在現代日本,完全沒有什麼特別的衝突點,就是你我都知道的那個日本。
  也就是說,哪怕是這麼普通,不具備衝突的故事世界觀,也能成為一部佳作。
  但要注意的是,《偽戀》只是沒有「世界觀衝突」,絕對不是「沒有衝突」。
  《偽戀》的衝突在於劇情。故事講述一對高中男女,兩人都出身黑道世家,且兩派彼此看不順眼,只要一言不合就會打個你死我活。
  為了避免械鬥,兩個幫派的老大決定讓彼此的子女──也就是男女主角──假扮成情侶,藉此安撫住幫派底下的弟兄們。
  兩人為了避免家族衝突,無可奈何之下只能順從,可偏偏這兩人卻又討厭對方討厭得要死。
  一對超討厭對方的情侶,這就是《偽戀》的故事衝突。
  稍做歸納。我認為世界觀有衝突很好,沒有衝突也還能接受,但是劇情衝突,絕對是一部作品最、最、最重要的關鍵。
  沒有衝突的劇情,就沒有看點,不會精采,甚至無法構成「故事」,充其量只是「流水帳」而已。

角色


  最後要說的是角色。角色衝突在設定上最直覺簡單,但那只是理論上簡單,實際能否發揮得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角色衝突通常可以分成「內在」和「外在」,內在指的類似「反同教育體制下的同性戀」這種心理層面的問題。
  也就是角色對自己的厭惡、喜歡、接受、排斥……
  角色內在衝突牽涉非常複雜,卻未必與故事精采程度直接相關,所以我並不打算細講。
  我比較看重的是角色的「外在衝突」。
  在我看來,如果希望故事鮮明有特色,那角色的外在衝突絕對比內在衝突重要許多。
  要說到角色的外在衝突,有一位台灣超有名的輕小說家必須要提,就是御我。
  御我的作品向來很強調主角的外在衝突,例如長得很帥的女轉男人妖(《1/2王子》)、不殺人的殺手(《不殺》)、不會劍術只會魔法的騎士(《吾命騎士》)。
  由於這些主角的特色都非常明確,以至於就算多年過去,讀者已經完全忘記故事內容在講什麼了,但只要一看到這部小說的名字,還是能在一瞬之間想起主角。
  其實光是御我筆下的幾個例子舉完,角色衝突這塊差不多就講完了。
  至於為什麼我會說,角色衝突在設定上是最直覺簡單的呢?因為這甚至可以列成一條公式:
  「A」的「B」,且A與B要是相互矛盾的。
  「長得很帥」的「女人妖」。
  「不殺人」的「殺手」。
  「不會劍術」的「騎士」。
  而且更重要的是,角色衝突並不是故事創作中才會出現的虛構題材,現實世界也時有所聞。
  例如這個:
  「聽不見」的「音樂家」。
  沒錯,就是貝多芬。
  所以,要設定出一個具備衝突性的角色真的一點都不難,難的是如何活用這個角色,讓這個角色好好演示出該有的面貌,藉此讓故事變得精彩。

  最後是工商時間。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5下Like來表達對我的支持,或者留言回應,幫助我繼續寫下去。
  我是顧天晴,你也可以叫我阿栗。
  下次再見,掰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顧天晴
顧天晴
顧天晴,也可以叫我阿栗。 一名小說家兼評文人,之前在巴哈姆特替網友評論文章,現在也開始撰寫書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