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 別鬧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股票不是要看線嗎?」這是我在很久以前對股票的認知。那些紅色綠色的長條、那些絢麗的圖形、那些交織舞動的線條…也是很多人對於股市的第一印象。不信的話,去網路上搜尋股市,看看第一排出現的圖片是什麼。
或許各位都有聽過一些技術分析的理論,也或許有指標和線型的高手,但我認為技術分析是高度無效的。在我錄的影片裡面,技術分析是最受歡迎的,這實在很諷刺,因為我並不信這一套,也僅是介紹給大家認識而已。就像雖然我不信星座,但我也多少會一點星座的說法。(星座位置是地球經太陽對宇宙的投影,千餘年來已經位移了十幾度,甚至還有第13星座,和原始理論已經不同,會準也很奇怪) 沒想到社會上有許多人熱衷此道,讓我相當感慨。
首先,技術分析是透過歷史資料,去預測之後的價格走勢。有些人會說這是經過統計的結果,所以比較準,用比較專業的術語來說,就是有顯著統計意義。如果事情真的有這麼簡單就好了,現在有些證券商,提供線型和走勢對比,不但可以讓我們任意擷取一段線圖來比較,還可以幫我們統計照這種模式猜漲跌的勝率和平均獲利。很可惜,答案就是無效,勝率大概50%,也就是有講等於沒講。明明前段是一樣的走勢,後面卻有漲有跌,無規律可循。我隨便猜也會有一半的機率正確,那我需要這種技術分析做什麼。
有些比較認真的人,像是之前的我,就會藉由電腦程式輔助,去跑不同技術分析的回測。我可以告訴各位,有時候確實有類似51%的勝率,但拉長來看又會變成48%,這些數字就像隨機出現一樣。我在這些技術上鑽研,往往和隨便猜的結果差不多。那些說是統計結果的,我很懷疑其真實性。
另外,有些做法確實會在一段時間內獲利,例如用平均線的交叉來判斷買入和賣出時機,遇到牛市也是會獲利。問題是,金融市場是大家一起競爭的,不能單純看自己有沒有賺錢。大盤漲了35%,技術分析賺了20%,難道我還該高興嗎? 透過這些訊號跑進跑出,往往不如長期持有。如果再算上現實中的交易成本,光是手續費和交易稅就吃掉一部份了,我要怎麼贏別人?
還有,有時候在執行層面會遇到困難。開盤的時候就知道,有時候一根K線還沒走完,一下子綠一下子紅,我要怎麼套用到我所知的招式? 往往只能用猜的,結果就是我要先猜線形怎麼走,再依據我所相信的統計,去猜之後的線形會怎麼跑。這種就像連續賭博一樣的行為,執行就很困難,怎麼會準確?
再者,有時候技術分析只會給個大概,例如K線裡的晨星(放心,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也沒關係,我也沒打算告訴各位),我要怎麼知道那是個星? 答案是用肉眼看。我要怎麼是大K棒,我要怎麼知道是第幾波,我要怎麼知道MACD頂背離…這些推論往往都含有主觀意識,我所認為的大,不一定是別人認為的大。一部份是一半還是三分之一? 這種問題往往不會有答案,因此分析本身的準度就不穩定,遑論正確預測股價?
歷史可以借鑑,但不是這樣一廂情願的使用。就像驗屍一樣,我們藉由過去的資料,就想預測下一秒的變化,這在我看來就是過度自信。市場在短期內會被各種因素左右,但長期會趨於穩定,如果是基於這種歷史做的統計,非常合理。問題是幾乎所有的技術分析,都著重短期內的預測,想要抓出買賣訊號。各位何時看過用年K在操作的? 還是年度MACD/KDJ/%威廉? 真的有1000MA線,恐怕也沒人敢用吧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所有知名的方法都會失效。我很喜歡講金凱瑞的王牌天神,有一幕是他當上上帝,結果答應所有祈求中獎的人民。隔天這些人全部中獎,但是因為人數太多了,所以獎金被大量分散,結果大家都只拿到一點點錢。如果有一種策略很厲害,最好不要有太多人去用,因為一旦傳開了,那大家就會開始瓜分,導致最後變得沒效。想想看高速公路,一台車的時候,可以跑得很快,可是當車子越來越多,大家就會越來越慢,甚至直接塞在原地。所以,只要我們叫得出名子的技術分析,基本上是已經被用到沒效的過時方法。
有時候光是改變時間尺度或價格單位,同一種技術分析對同一支股票,會有相反結論。例如,有時候連續4天陰線接上1根大陽線,那周K可能還是下影很長的陽線,結果用日K和周K的標準來判斷,往往是完全不同的說法。(我說過我不會教任何技術分析的,此段看不懂請見諒) 還有,我還真的有看過論壇上在討論支撐位和壓力位時,用不同幣別,真的笑破肚皮。例如1美元兌31台幣好了,那99美元就是3069台幣,結果那位大師說接近100美元會被壓住,結果馬上又說3000台幣是一個支撐位。意思是那支股票應該同時上漲又下跌,叫我們同時買進又賣出,不知道有哪個投資者會真的聽信他,否則同時獲利又損失不知是什麼感覺。
還有更好笑的,不先思考面對的是什麼走勢,就直接套用腦中所學。例如,面對單日槓桿ETF,不去參考原始追蹤指數,卻針對該ETF走勢分析,還可以說得頭頭是道。這邊就先不提槓桿耗損了,否則結論會更荒謬。我還親身遇過只分析ETF卻不看大盤的,價量都用上了,看似很有道理,但他是很期望ETF和指數出現誤差嗎? 另外一例,有人不知道歷史拆股,直接用均線去推論,他還能說出一套理論,我真的很「佩服」。所以,哪天各位遇到說不複權會均線紊亂的,還是聽聽就好了,這種案例太多了。就算技術分析有效,也不該這樣生般硬套的。
「話若要講透支,我眼淚就流不完。」寫到這邊我都快哭了,笑到哭。我實在很難在幾千字內把實際遇到的技術分析笑話都寫出來,盡力而為吧。仔細觀察各種技術指標和勢圖,會發現有很多作者主觀的設定。為什麼要用EMA來代替MA? 為什麼KDJ裡面是3分之1? 為什麼DMI裡需要ADXR來做最終判斷? 為什麼判斷市場熱度有這麼多種方法? 很多方法在被創出來的時候都有道理,但往往都是一廂情願,在我看來就是草率。簡單均線就算了,如果是建構較多層次的指標,我想只會越混亂。
實務層面,往往人們在判斷走勢的時候,會想搭配不同指標,這時就會出現相反的訊號。如果知道這些技術分析的基本原理,就能理解這個現象並非偶然。例如一些指標是用除法,一些用減法,那這兩個指標當然是同類。有些人的作法是區分不同類型的指標,各取其一,不過我認為依然很多指標用到重複的參數和資料,無法被分開,例如均線。上面這還是頭腦比較清楚的,如果不去了解指標原理就貿然使用,我想結果就是毫無頭緒。
以上說了許多技術指標的缺點和不適用性,為何還有這麼多人愛使用呢?
我想,有個原因是技術指標可以讓我們快速得到結論。不管我現在看的是分時圖、30分圖還是日K,我都能馬上得出一個結論,哪怕這套方法禁不起推敲。不管說對或說錯,我總能講出一套理論出來。不管聽不聽得懂,我都能得出上漲或下跌的預測結果。這對於很多喜歡炒短線、賺價差的人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
另外一個原因,技術分析很多是被去脈絡化的,意思是只知道結果而不知道過程。對於懶得動腦的投資人來說,這些理論直接告訴他們該買還是該賣,非常簡單。我隨便一個總體經濟都要講半天,他們一招金叉死叉,兩秒學成還不會忘。
市面上有很多老師和書本,特別喜歡講技術分析,讓民眾覺得他們很神秘、很厲害,最好是講那種大家聽不懂的,會更被崇拜。想想也有道理,如果他今天講說,反正就買0050放著,我想他會招不到學生、收不到版稅。
我敢說這麼多,是因為我也曾花心力去研究各主流技術分析指標和走勢理論,也接觸過小眾的分析方法,我還利用程式回測,佐證我的猜想。我也很希望找到一種厲害的方法,看著價格和成交量變化就能預測未來。很可惜,沒有,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我也不相信未來會有。
有人不死心的說,那如果我結合基本面、籌碼面、資訊面和技術面,有勝算嗎? 我只能說,勝算高了一些,但依然沒有顯著統計的意義。(這句話是對散戶說的,如果是機構另當別論) 與其花心思在研究這種細節上的戰術,不如拉高一些,去研究投資的戰略,才能夠獲利。
結尾說個小故事。我曾經知道某些公司內幕,所以看著網路民眾在用技術分析討論時,我覺得很好笑。千線萬線不如一條電話線,市場上充斥著隨機和混沌,各位時間寶貴,回頭是岸。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4會員
107內容數
我喜歡研究和挑戰艱澀的學科,也喜歡用易懂的人話分享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狂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投資和投機差在哪裡? 發音一個是漢語一個是粵語,本篇完。
有人說,與其想著怎麼投資致富,不如先累積第一桶金。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很愛抽菸也很愛喝酒,他身體很健康,活到了91歲。所以,抽菸和喝酒可以讓我們保持健康,增長壽命。這個結論對嗎?
相信很多人想要中大獎,但有多少人規劃過中獎之後的生活呢?
股票和偏財運有什麼關係?
人類,很可能是地球上唯一會投資的動物了。
投資和投機差在哪裡? 發音一個是漢語一個是粵語,本篇完。
有人說,與其想著怎麼投資致富,不如先累積第一桶金。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很愛抽菸也很愛喝酒,他身體很健康,活到了91歲。所以,抽菸和喝酒可以讓我們保持健康,增長壽命。這個結論對嗎?
相信很多人想要中大獎,但有多少人規劃過中獎之後的生活呢?
股票和偏財運有什麼關係?
人類,很可能是地球上唯一會投資的動物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貳、技術指標的迷思(以KD、RSI為例) 前篇提到技術分析只是拿來參考的指標,不能盡信。我們來看看最近的例子: 多頭時,KD值高檔鈍化 加權指數從2023年12月到2024年7月,K值<20的時間只有一次,時間為2024-1-10日,之後股市一路往上,K值也很快在2024-1-24達到80,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股票技術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K線圖和移動平均線的定義和用途,以及型態學的應用。此外,文章也介紹了葛蘭碧八大法則的相關內容,並討論了其歷史和潛在侷限性。最後,文章提醒投資者要理解技術分析工具的原理,不依賴單一指標做出投資決策。
Thumbnail
KD<20買,KD>80賣:技術指標真的那麼可靠嗎? 很多人非常相信技術指標,我自己以前也是一樣,常常覺得如果利用這種簡單不帶情感的操作,就可以帶來豐厚的報酬。但實際上真的那麼厲害嗎?KD<20買,KD>80賣,這樣操作就可以了嗎? 就多頭或空頭而言,當KD<20時,有截然不同的意義。通常在多頭
Thumbnail
技術指標源自統計學原理,反映市場變化的概率分佈,而非預測工具。本文了解指標背後邏輯有利活學活用,甚至自行改良創新。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很多股票投資人,都想要預測,什麼時候股票會漲,什麼時候股票會跌,但是最廣為人的K線等技術指標,最容易失靈的原因,他是透過歷史數據而形成的走勢圖,就好像看這後照鏡開車,所以使用景氣燈號,是一個更好的方法。
Thumbnail
(感謝方言文化贈書) 我在剛入市的時候研究過好一陣子的技術分析,經過這幾年在市場的淬鍊,漸漸發現技術分析是一個分析「結果」而非預測的方法,但歷史總會不斷的重複,藉由研究歷史,可以了解會漲的股票的軌跡 技術分析是用來觀察記錄價格走勢
Thumbnail
*思考技術分析背後的邏輯與原因,比一直學新的技術指標重要。 --實際嘗試後,就會知道技術線圖並非萬能。 *原本以為非常容易執行的交易策略,在真正進場的時候,反而變得難以執行。 例如模擬交易策略: 股價站上均線就買,跌破均線就賣。 真的進場時,股價卻是一下站上均線、一下又跌破均線,結果一直反手
如上一篇所提到,大部分的門派都是再用統計學跟過去的方法,由因推向果,看到投信籌碼開始布局,看到財報跟未來題材發展的可能性,去(預估)一檔個股跟標的後續可能會漲,看到均線、看到指標開始落底,開始試單。 而動能交易,在第一根上漲之前,是絕對不會發現的,也就是說,所謂的動能,不是預測,而是真正的真金
Thumbnail
學習K線圖的好處是能夠在這項技能當中研判各國股市、匯率或個股的趨勢脈動,因K棒的形成是真金白銀打出來的型態,就是最真實的市場的反映,若將K棒及成交量結合,就能掌握大部分市場的走向,未來您可以做波段或是當沖交易都適用,就不需要再聽任何消息能夠自己做判斷。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貳、技術指標的迷思(以KD、RSI為例) 前篇提到技術分析只是拿來參考的指標,不能盡信。我們來看看最近的例子: 多頭時,KD值高檔鈍化 加權指數從2023年12月到2024年7月,K值<20的時間只有一次,時間為2024-1-10日,之後股市一路往上,K值也很快在2024-1-24達到80,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股票技術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K線圖和移動平均線的定義和用途,以及型態學的應用。此外,文章也介紹了葛蘭碧八大法則的相關內容,並討論了其歷史和潛在侷限性。最後,文章提醒投資者要理解技術分析工具的原理,不依賴單一指標做出投資決策。
Thumbnail
KD<20買,KD>80賣:技術指標真的那麼可靠嗎? 很多人非常相信技術指標,我自己以前也是一樣,常常覺得如果利用這種簡單不帶情感的操作,就可以帶來豐厚的報酬。但實際上真的那麼厲害嗎?KD<20買,KD>80賣,這樣操作就可以了嗎? 就多頭或空頭而言,當KD<20時,有截然不同的意義。通常在多頭
Thumbnail
技術指標源自統計學原理,反映市場變化的概率分佈,而非預測工具。本文了解指標背後邏輯有利活學活用,甚至自行改良創新。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很多股票投資人,都想要預測,什麼時候股票會漲,什麼時候股票會跌,但是最廣為人的K線等技術指標,最容易失靈的原因,他是透過歷史數據而形成的走勢圖,就好像看這後照鏡開車,所以使用景氣燈號,是一個更好的方法。
Thumbnail
(感謝方言文化贈書) 我在剛入市的時候研究過好一陣子的技術分析,經過這幾年在市場的淬鍊,漸漸發現技術分析是一個分析「結果」而非預測的方法,但歷史總會不斷的重複,藉由研究歷史,可以了解會漲的股票的軌跡 技術分析是用來觀察記錄價格走勢
Thumbnail
*思考技術分析背後的邏輯與原因,比一直學新的技術指標重要。 --實際嘗試後,就會知道技術線圖並非萬能。 *原本以為非常容易執行的交易策略,在真正進場的時候,反而變得難以執行。 例如模擬交易策略: 股價站上均線就買,跌破均線就賣。 真的進場時,股價卻是一下站上均線、一下又跌破均線,結果一直反手
如上一篇所提到,大部分的門派都是再用統計學跟過去的方法,由因推向果,看到投信籌碼開始布局,看到財報跟未來題材發展的可能性,去(預估)一檔個股跟標的後續可能會漲,看到均線、看到指標開始落底,開始試單。 而動能交易,在第一根上漲之前,是絕對不會發現的,也就是說,所謂的動能,不是預測,而是真正的真金
Thumbnail
學習K線圖的好處是能夠在這項技能當中研判各國股市、匯率或個股的趨勢脈動,因K棒的形成是真金白銀打出來的型態,就是最真實的市場的反映,若將K棒及成交量結合,就能掌握大部分市場的走向,未來您可以做波段或是當沖交易都適用,就不需要再聽任何消息能夠自己做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