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於是我們看見了「惡」是如何被揀選並栽培長大--飢餓遊戲前傳,鳴鳥與遊蛇之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相信很多「飢餓遊戲」的讀者與觀眾都曾經思考、想像過:

「要是我被放在那樣的遊戲裡,我會怎麼做?」

現在大家可以多想像一個問題:

「如果在遊戲之外的話,我––––或著該說是『我們』––––會怎麼做?」

~~

無論喜歡或不喜歡,飢餓遊戲本傳當年引起的風潮是無庸置疑的,而且也帶起了一波對於反烏托邦(或稱敵托邦)的討論與想像。少女少年在強大的體制壓迫中,靠著自己的本領與人際聯繫,應從心意的引導,最終反抗成功。

沒有被體制擊倒的英雄獲得了讀者與觀眾的讚賞,而與英雄對立的「魔王」又是如何長成那邪惡的模樣?

這就是飢餓遊戲的前傳,鳴鳥與遊蛇之歌的故事主軸。

只是這個魔王成長的過程,恐怕跟很多讀者預期的,或是快速翻閱開頭與結尾的印象,不太一樣。

我們都以為自己知道希特勒是怎麼誕生的––––就只是「以為」而已

我們都以為自己知道希特勒是怎麼誕生的––––就只是「以為」而已

「惡」是如何被養成的呢?

或著我們具體一點講,能夠像希特勒這樣毫不猶豫地運用暴力的獨裁者,是如何產生的呢?

如果我們只憑直覺,快速地反射性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個答案恐怕就是「獨裁者是被恐懼煉成的」吧。

這個答案聽起來很合理,從歷史的紀錄與故事的發展也確實能看見,本傳中的獨裁者史諾總統,在前傳中只是一個經常恐懼於「即將失去現在的生活」的脆弱中學生。

少年史諾活在曾經榮耀的家族結構裡,即使那份家族的榮耀早就隨著毀滅舊體制的戰爭一起灰飛湮滅,只剩下一棟空蕩蕩的頂樓公寓,以及祖奶奶頂樓花園裡少到幾乎等於沒有的美麗玫瑰花苞可供記憶,年輕時代的他,依然活在名為「史諾家的驕傲」的結構,或許應該精準一點地說,牢籠裡。

但是少年史諾不知道除了家族榮耀之外的生活,家族的榮耀就是他的一切,是他生活的基礎,也是他痛苦的源頭。因此,無知的少年史諾只能忍受著一切的痛苦,並且維持著這份榮耀,即使這份榮耀根本不是他能夠維持的。

這份不該由中學生承擔的,虛妄的責任感,在前傳故事核心的「第十屆飢餓遊戲」裡,獲得了一個被成就的機會。

跟本傳開場的第74屆不同,第10屆的飢餓遊戲,不過是戰爭後10年,一切都還在重建之中,人人都還很菜的時候。導師制度跟賽場規模以及對決方式,都還等待被遊戲設計師們摸索出來。

在這麼菜的第十屆裡,第一次摸索的實驗,就是讓少年史諾這樣的中學生,跟被挑選的祭品組成搭檔,一起挑戰飢餓遊戲的最終勝利。

年少祭品與少年導師,年齡相近,但成長背景卻完全不同的對照組合,確實給了第10屆飢餓遊戲足夠的新刺激。一個足以讓觀眾們直接看見,那些來自非都城的行政區的孩子,與「我們都城」自己的孩子之間有多大的差距的刺激。

而且也讓少年史諾與他同樣被選為導師的同學們,經歷了一場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的人生基礎,甚至必須拿命來換才能學會的教訓。

從故事內部的觀點來說,那個教訓就是「沒有人可以離開這場永恆的戰爭」。

但是從故事之外的讀者,現在正在寫這篇文章的我,以及正在讀這篇文章的妳/你的觀點來看,那個教訓會產生兩個分歧:

太過熟悉本傳故事,所以簡單快速直覺的「獨裁者是如何被煉成的」。

與把整個故事重新咀嚼一次後,就能感受到的「惡的種子是如何被環境挑選並栽培長大」。


對於熟悉本傳的讀者跟觀眾來說,或許最想看到的,與只想看到的,就是本傳中的獨裁者是如何長出來的。於是我們會很自然的聚焦於少年史諾是如何痛苦於家族的榮耀,但又同樣恐懼於失去這份令他痛苦的榮耀,特別是隨著故事的進展,少年史諾的恐懼全部成真時,他就在恐懼中做出了各種「足以證明他將來會成為獨裁者」的邪惡行動。

更多人期待的或許是,想看見獨裁者崩潰的瞬間。因為這個瞬間具有「娛樂價值」

更多人期待的或許是,想看見獨裁者崩潰的瞬間。因為這個瞬間具有「娛樂價值」

但是這樣理解這個故事,對於少年史諾實在是很不公平,對於「獨裁者」這個形象也很不公允。

我不否定「獨裁者是恐懼煉成的」這樣的標語讀起來很簡單明快,甚至有種報復性的爽快。但這個標語的角度,其實也把「獨裁者」給單一化、惡魔化,看做了遊戲最終的魔王,所以就跟遊戲一樣,只要打倒魔王,整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好,或至少恢復原狀––––雖然這個故事的主體確實是「飢餓遊戲」,但整個故事讀完後,只讀到這句標語的話,也未免太可惜了。

畢竟這是飢餓遊戲的前傳,不是本傳主角的故事,不該用本傳主角的第一人稱觀點來理解。

而是要用前傳的主角,少年史諾的第三人稱視角來跟隨。


在前傳的故事裡,少年史諾與本傳主角最大的差別,就是他「並不真正身處於遊戲之中」。

作為導師的少年史諾其實是遊戲的玩家,是比觀眾更靠近遊戲,但終究不在遊戲之內的人。說的簡單一點,他就是個寶可夢訓練家,只不過這是飢餓遊戲第一次啟用訓練家系統,所以被選為訓練家的導師們,都菜到不知道該怎麼具體影響遊戲的走向與結果。

因此少年史諾一直與整場飢餓遊戲之間,有著旁觀者的距離––––這或許也是作者採用了第三人稱的原因。

但這個距離很快就被拉近了。

少年史諾在遊戲中得到了屬於他的祭品,同時也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次的心動與愛戀。少年少女的戀愛故事,總是能夠提供足以挑戰體制的動力來源。

因為心動,因為不想失去,所以少年史諾經歷了很多。面對邪惡的首席遊戲設計師,面對中學校長的惡意背後小手段,面對同學之間的口角爭鬥,面對不知潛藏於何處的叛軍突如其來的恐怖攻擊,甚至是飢餓遊戲開戰過程裡的意外狀況。

他最終找到了,也實踐了比任何同學都更有效的,介入遊戲結果的手段。

然後付出了代價。

那個代價就是,他所恐懼的一切,都在同一瞬間發生。

少年史諾得到了遊戲的勝利,同時失去了人生的所有地基。

從這個瞬間開始,少年史諾雖然以為遊戲已經結束,自己仍在遊戲之外,被迫過著痛苦的真實生活。

但他從這一刻起,才是真正的踏入了飢餓遊戲之中。


這裡我們得先論述一個前傳故事的特性:並非整個施惠國的人民,都熱衷於飢餓遊戲。

因為這個時候遊戲機制還很笨拙,轉播系統也不完善,加上遊戲本身的魅力與娛樂性都還不夠,所以在整個前傳故事裡,比起飢餓遊戲,如何讓飢餓遊戲更完善,更刺激,更好玩的過程,才是真正的重點。

這就是首席遊戲設計師想要解決的問題。

如何讓飢餓遊戲這場「永恆的戰爭」可以進入所有國民的生命裡。

導師制是一個嘗試,開放觀眾賭博與贊助也是一個嘗試,少年史諾失去一切之後的流放生活,則是通往答案的起點。

現實中的永恆的戰爭,也很值得喜愛飢餓遊戲的讀者去進一步探索

現實中的永恆的戰爭,也很值得喜愛飢餓遊戲的讀者去進一步探索

看見「永恆的戰爭」這個詞,相信很多人應該會反射性地想起「暴力的成因」「殺人的心理狀態」與「戰爭的結構與過程」等等,隨便都能寫上一大本書的關鍵句。

但是飢餓遊戲之所以為永恆戰爭的邪惡面在於,這個遊戲表面上看起來只屬於每年一次被選出來的祭品們,在限定的場地內互相殘殺。實際上飢餓遊戲是屬於所有人的。

屬於實際下場拿武器互殺的祭品們。屬於隔著轉播看實況的觀眾們。屬於被導師跟主持人的言語說動,發動贊助的贊助者們。也屬於設計這一切的遊戲設計師,與在外維持秩序與安全的維安部隊,甚至掃地工人。


文明毀於戰爭的結果,沒有讓施惠國選擇放棄戰爭之路,而是走向了永恆戰爭之途。這個國家害怕忘記「戰爭的恐怖」,結果就是讓整個國家永遠處於戰爭。

飢餓遊戲是一場國家對國民發起的全面內戰,雖然每年都會有個結果,但永遠不會結束。在遊戲開始之前,戰爭就已經開始,在遊戲結束之後,戰爭依然持續。

這種永恆戰爭的「環境」,才是真正扭曲了少年史諾那初次悸動的少年少女戀愛動力的原因。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橘逾淮為枳。

為了在遊戲中求勝而使用有效手段的經驗,讓少年史諾在流放生活裡同樣選擇了更有效的手段。

換言之,他變得很熟悉該如何「保護現在的生活」。

要說這樣的少年史諾充滿恐懼,我認為是不公平的。

他確實恐懼過,但那是在面對自身即將遭到物理性的即刻傷害時。

他也確實崩潰過,但那是在「失去現在的生活」這個恐懼已經成真時。

少年史諾的恐懼,不是對未來的擔憂,也不是對民族大義失落的痛心,而是更基本的「戰或逃」反應。

而飢餓遊戲這個環境、施惠國這個環境、家族榮耀這個環境,讓少年史諾一直選擇戰鬥到底。

因為不戰鬥的話,就會死於這場永恆的戰爭,永遠不會結束的飢餓遊戲。


這不是什麼獨裁者誕生的故事。

是「惡」如何被環境挑選出來,栽培成長的故事。


說起來很有趣。我在讀這本前傳的時候,少年史諾在文字裡的形象,一直讓我想起「小鬼當家」的主角。

不是單純的外型相似,而是那股「雖然家庭很大,但只有自己被遺棄在這裡」的孤寂感非常相似。而且他們同樣試著以自己的方式對環境進行抵抗。差別在於,小鬼當家的主角最終得回了他想要的關懷與陪伴,可以不再被困於那種孤寂感的生活模式裡,少年史諾的故事卻沒有「選擇」這個結局。

我對小鬼當家最有印象的一幕,不是他整爆盜賊,而是第一天在只有自己的家中醒來後,誤拍大人用的洗臉水而慘叫。這個慘叫不只是他耍笨了,也是他對孤寂的恐懼

我對小鬼當家最有印象的一幕,不是他整爆盜賊,而是第一天在只有自己的家中醒來後,誤拍大人用的洗臉水而慘叫。這個慘叫不只是他耍笨了,也是他對孤寂的恐懼

少年史諾真正成長為「惡」的最後一步,就是他自己的選擇。

比起不確定的未來,他更安守於確定的現在。

而且會不擇手段。

因為只有不擇手段,才能在飢餓遊戲裡守住「確定的現在」。而這個「確定的現在」只要被守的夠久,自然就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這個勝利的形象在故事裡,被寫為「史諾至高至尊」,這是家族對少年史諾的期望,也是少年史諾被賦予的「確定的現在」。

在前傳故事的最後,少年史諾終於成為被環境挑選出來的「惡」之種子,有機會長成他從小到大就不斷被提醒的,那個「確定的現在」的樣子。

也就是本傳故事裡的獨裁者,史諾大總統。

他才是第十屆飢餓遊戲的真正勝利者。


不管是本傳或前傳,其實都能發現飢餓遊戲這個故事,或著說遊戲機制的特質就是:沒有人可以離開。

你贏了檯面上的遊戲,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你成為了英雄。但緊接著就是第二輪、第三輪,直到你死,你也無法離開。因為死後的你依然會成為遊戲故事的一部分,繼續作為遊戲機制存在著。

你就算從檯面外俯瞰整場遊戲––––一如少年史諾覺得自己正在這麼做––––你其實也已經參與了這場遊戲。在沒有任何娛樂文化可言的施惠國裡,你最終必定會被迫接受這最大也最刺激的娛樂活動。雖然沒有實際下場拼殺,但是賭博勝利的你,是英雄;贊助最多的你,是英雄;作為導師引導祭品勝利的你,是英雄;把遊戲設計成功的你,是英雄。

飢餓遊戲其實提供了一個誰都能把自己當成英雄的娛樂環境,同時也把全國人民的精神困在這個遊戲裡。

整個施惠國就是一場永無止境的飢餓遊戲。

正如首席遊戲設計師的期望:永恆的戰爭。

raw-image

至此我們終於可以回到前傳的故事標題:鳴鳥與遊蛇之歌。

一般來說,本傳的讀者會立刻意識到,鳴鳥就是本傳象徵反抗的學舌鳥。但是學舌鳥並非這次真正的標題。

因為這是前傳啊。

學舌鳥在故事中還不成氣候,只能透過與本傳的前後呼應,讓少年史諾提早感覺這種鳥很危險,必須殺光而已。

鳴鳥是前傳的女主角,跟本傳主角一樣來自12區的祭品,嚴重地觸動了少年史諾的青春動力的那個人物。

至於遊蛇是什麼呢?

從故事的表層看,這位女主角擅長找蛇,也知道怎麼利用蛇作為武器,去對付甚至殺死對手。

但這真正的意涵是,這位女主角找到的人,都是遊蛇。

遊走在飢餓遊戲之內,或許有毒或許無毒的蛇。

鳴鳥與遊蛇之歌,就是女主角與她生命中找到的那人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必然走向惡的結果。

因為在這個故事的環境裡,所有的遊蛇,特別是從飢餓遊戲的核心處遊走出來的那蛇,都是被首席遊戲設計師改造過後的,色彩斑爛的危險毒蛇。

單看標題與故事的表層,你或許會疑惑,遊蛇為什麼只作為武器出現?

不。

你其實一直都在看著那頭蛇。

而且那頭蛇直到最後,才順應環境,進化出了毒液。

獨裁者的誕生,不是因為個人的恐懼。

是因為那個環境有所需求。

在毫無選擇的環境裡。

「惡」就是最後且唯一的選擇。

獨裁者只不過是個最廉價的解釋罷了。

被現代認知習慣性地看做一切惡之標準象徵的希特勒,打倒他之後,世界並沒有因此和平,而是開始了更長更凶險的冷戰時期。

被現代認知習慣性地看做一切惡之標準象徵的希特勒,打倒他之後,世界並沒有因此和平,而是開始了更長更凶險的冷戰時期。

但是為了滿足娛樂的需求,我們最終都會想要尋找一個簡單可打倒的對象。而不是探究那個對象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因為探究的過程裡,我們往往都要面對自己不想面對的自己。(以上兩圖出自「功夫厲」Kung-Fury)

但是為了滿足娛樂的需求,我們最終都會想要尋找一個簡單可打倒的對象。而不是探究那個對象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因為探究的過程裡,我們往往都要面對自己不想面對的自己。(以上兩圖出自「功夫厲」Kung-Fury)

~~

這篇評論與心得,我盡量避開了所有複雜的論述與名詞,像是法西斯主義或現代人精神困境之類的。但如果有誰想要更進一步探討故事沒有涉入的討論空間的話,底下是一些值得大家找來探究的書目:

raw-image

「論殺戮」(On Killing。戴夫 葛斯曼著,遠流出版)


raw-image

「暴力 從常態到殘暴,以微觀角度探索個人、家庭和社會中超過30種暴力的形成和真相」(Violence。藍德爾 柯林斯著,臉譜出版)


raw-image

「英雄 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Heros: Mass Murder and Suicide。法蘭克 貝拉迪著,時報文化出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年一本游擊編輯組
70會員
384內容數
一年一本,做好故事。 我們研究故事。 我們撰寫故事。 我們尬聊故事。 同時也幫助所有寫不出故事的人,完成故事。
2025/04/19
鏽釘,這是一種調酒的名字,同時,也是一部強者我朋友,歐若奇所撰寫的短篇科幻小說,而作品的原案則是另一位強者我朋友琉璃百合,收錄於科幻小說短篇合輯《時命的觸發機關》一書。 這本書其實是我與包含若奇在內的好些文友共同合作進行自費出版的作品,其實這本書成書已是數年前,為何現在才談它?答案沒有別的,就
Thumbnail
2025/04/19
鏽釘,這是一種調酒的名字,同時,也是一部強者我朋友,歐若奇所撰寫的短篇科幻小說,而作品的原案則是另一位強者我朋友琉璃百合,收錄於科幻小說短篇合輯《時命的觸發機關》一書。 這本書其實是我與包含若奇在內的好些文友共同合作進行自費出版的作品,其實這本書成書已是數年前,為何現在才談它?答案沒有別的,就
Thumbnail
2025/02/28
比起「導演想要表達什麼」,這部片更重要的是「觀眾自己腦補了多少」。這是一部觀眾獲得完整詮釋空間的電影,也是非常適合看完後立刻開聊的類型。
Thumbnail
2025/02/28
比起「導演想要表達什麼」,這部片更重要的是「觀眾自己腦補了多少」。這是一部觀眾獲得完整詮釋空間的電影,也是非常適合看完後立刻開聊的類型。
Thumbnail
2025/01/17
2024版的電影《八犬傳》是絕對值得花錢花時間進場去看的好電影,不只是因為他用現代的技術拍出了精彩的古老故事,而是處處都會讓人心領神會那古老的「世間竟有如此巧合之事!」的驚艷感。 還有八犬士們真的都很帥,連女裝美少年都真的比女人還美的那種帥。
Thumbnail
2025/01/17
2024版的電影《八犬傳》是絕對值得花錢花時間進場去看的好電影,不只是因為他用現代的技術拍出了精彩的古老故事,而是處處都會讓人心領神會那古老的「世間竟有如此巧合之事!」的驚艷感。 還有八犬士們真的都很帥,連女裝美少年都真的比女人還美的那種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覺得,飢餓遊戲是小說翻拍電影的少數成功案例,其實小說改編成功的電影,還真的很少,但飢餓遊戲是真的不錯,票房上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能夠因為電影成功,進而影響小說家蘇珊·柯林斯又在為飢餓遊戲故事再寫一篇前傳,在2020年完成,就是鳴鳥與游蛇之歌。在今年終於翻拍成電影。   老實說看完後,還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覺得,飢餓遊戲是小說翻拍電影的少數成功案例,其實小說改編成功的電影,還真的很少,但飢餓遊戲是真的不錯,票房上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能夠因為電影成功,進而影響小說家蘇珊·柯林斯又在為飢餓遊戲故事再寫一篇前傳,在2020年完成,就是鳴鳥與游蛇之歌。在今年終於翻拍成電影。   老實說看完後,還
Thumbnail
壓不扁的玫瑰之史諾黑化前傳   劇情聚焦在主線大反派史諾總統的成長過程,講述一個沒落貴族之子如何在惡劣的政治
Thumbnail
壓不扁的玫瑰之史諾黑化前傳   劇情聚焦在主線大反派史諾總統的成長過程,講述一個沒落貴族之子如何在惡劣的政治
Thumbnail
經典反烏托邦系列作品的前傳, 原本非常期待的超級反派, 在前傳中卻成為一個中二病患者。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經典反烏托邦系列作品的前傳, 原本非常期待的超級反派, 在前傳中卻成為一個中二病患者。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副標題:唯有愛上你的對手,才有一絲存活的機會。 和前傳相比,確實比較容易讀,也有說明的遊戲緣由。
Thumbnail
副標題:唯有愛上你的對手,才有一絲存活的機會。 和前傳相比,確實比較容易讀,也有說明的遊戲緣由。
Thumbnail
延續創造出系列熱潮的幕後班底,這回《飢餓遊戲前傳 : 鳴鳥與遊蛇之歌》再次找來了法蘭西斯勞倫斯回歸擔任導演,劇本則是由曾撰寫過《飢餓遊戲 : 星火燎原》的麥可安特與原著作者蘇珊․柯林斯共同負責,堅強的幕後陣容群會如何呈現書中的世界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Thumbnail
延續創造出系列熱潮的幕後班底,這回《飢餓遊戲前傳 : 鳴鳥與遊蛇之歌》再次找來了法蘭西斯勞倫斯回歸擔任導演,劇本則是由曾撰寫過《飢餓遊戲 : 星火燎原》的麥可安特與原著作者蘇珊․柯林斯共同負責,堅強的幕後陣容群會如何呈現書中的世界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Thumbnail
「蒼蠅王」是糞便、髒物的王,所以也是醜惡的代名詞。而這樣醜惡的象徵,又如何在人性之間穿梭?《蒼蠅王》的故事是許多著名電影和小說的原型,魯賓遜漂流記、大逃殺⋯⋯都令人印象深刻。我們可以從很多故事當中看到《蒼蠅王》情節的影子,但不見得都有同樣發人深省的結局。而《蒼蠅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Thumbnail
「蒼蠅王」是糞便、髒物的王,所以也是醜惡的代名詞。而這樣醜惡的象徵,又如何在人性之間穿梭?《蒼蠅王》的故事是許多著名電影和小說的原型,魯賓遜漂流記、大逃殺⋯⋯都令人印象深刻。我們可以從很多故事當中看到《蒼蠅王》情節的影子,但不見得都有同樣發人深省的結局。而《蒼蠅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Thumbnail
飢餓遊戲前傳,獨裁者史諾總統的故事,與其說是少年墮落的過程,不如說是控制狂被好好培養成長,終能發揮所長 XD
Thumbnail
飢餓遊戲前傳,獨裁者史諾總統的故事,與其說是少年墮落的過程,不如說是控制狂被好好培養成長,終能發揮所長 XD
Thumbnail
相信很多「飢餓遊戲」的讀者與觀眾都曾經思考、想像過: 「要是我被放在那樣的遊戲裡,我會怎麼做?」 現在大家可以多想像一個問題: 「如果在遊戲之外的話,我––––或著該說是『我們』––––會怎麼做?」
Thumbnail
相信很多「飢餓遊戲」的讀者與觀眾都曾經思考、想像過: 「要是我被放在那樣的遊戲裡,我會怎麼做?」 現在大家可以多想像一個問題: 「如果在遊戲之外的話,我––––或著該說是『我們』––––會怎麼做?」
Thumbnail
很多年前就看完《飢餓遊戲》系列了,今天會想起這部作品,是因為一件我關注超過十年的案子,剛發生了人神共憤的進展。很多時候人們對一個政府不滿,往往盼望革命,或政權輪替。然而當真正輪替了以後呢?這時就會驀然發現,推翻舊政權的,也不過就是個差不多爛的新政權。 連一部科幻小說都要這麼寫實,真是太讓人不舒服了。
Thumbnail
很多年前就看完《飢餓遊戲》系列了,今天會想起這部作品,是因為一件我關注超過十年的案子,剛發生了人神共憤的進展。很多時候人們對一個政府不滿,往往盼望革命,或政權輪替。然而當真正輪替了以後呢?這時就會驀然發現,推翻舊政權的,也不過就是個差不多爛的新政權。 連一部科幻小說都要這麼寫實,真是太讓人不舒服了。
Thumbnail
「從來都沒有改變...」 「人類...」 「過分愛慕、尊崇著虛假、不存在的事物...」 「貪圖著無盡的享樂,卻憎恨著短暫的辛勞...」 「熱衷於尋求金錢、爭討權力上的優越..,」 「逃避著現實的疑問,虛度、荒廢著時間...」 「自比公義,侵犯他人...」
Thumbnail
「從來都沒有改變...」 「人類...」 「過分愛慕、尊崇著虛假、不存在的事物...」 「貪圖著無盡的享樂,卻憎恨著短暫的辛勞...」 「熱衷於尋求金錢、爭討權力上的優越..,」 「逃避著現實的疑問,虛度、荒廢著時間...」 「自比公義,侵犯他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