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設計日記#1】丹麥設計學校 Design School Kolding 初探!

2020/10/1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我所就讀的丹麥 Design School Kolding,牆外寫著「DESIGN FOR HOPE」 ✨
感謝教育部的菁培獎學金,我得以公費前往位於丹麥的科靈設計學院 Design School Kolding 以視覺傳達設計(Communication Design)為專業,就讀 Design for People 的碩士學程。
接下來,將分享我的學校、系所與課程安排囉🌼
關於丹麥的 Design School Kolding
DSK 是間專業設計學院,學校裡只有三個科系,科系的區分方式蠻特別的,不是以設計專業領域為區分,而是以「為__而設計」來分系。
這三個系分別為 Design for Planet 、由樂高 LEGO 所贊助的 Design for Play,以及我所就讀的 Design for People。
學校內亦有許多不同的設計專業領域,如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時尚設計、織品設計、珠寶設計等不同的設計專業,每個設計專業領域也都有幾位各自的專業教授,但並不以此作為分系的標準。
除了有別於我過往所習慣的分系方式外,這裏的課程安排亦相對彈性。
Design for People 課程安排
我目前系上碩一第一學期的課程是由「兩門系上主軸課+各自設計專業領域的課程+多元的實作工作坊」所組成。
⚈ 主軸課
我們這屆碩一上學期,有兩門主軸課程,分別為 Situatiing Social Deisgn 和 Empathic Equality ,兩者都是屬於設計實務課程。
以目前我正在上的第一門主軸課 Situating Social Design 為例,在這門課中,所有在 Design for People 裡具備不同專業設計能力的學生會一起上課,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設計,並在最後合作產出一個完整的設計作品與設計執行專案。
第一門課程的專案為期兩個月,而我們這組四個人中,就有一位是工業設計,一位是時尚設計的同學,另外一位同學和我則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和來自不同專業設計背景和能力的人合作,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十分新鮮且很有挑戰性的學習經驗啊!
專業課程(Master Course)
除了主軸課外,我在視覺傳達設計(Communication Design)的專業課程(Master Course)中,則會和同樣具備傳達設計專業,但來自 Design for Planet 和 Design for Play 的學生們一起上課。
來自不同系所的同學們,雖然同樣具備視覺設計的語言,但由於長期關注與研究的角度和議題不太一樣,因此在討論時,總能獲得很多不同的視角和切入點,讓整個專案在腦力激盪與設計思考流程時,擁有許多有趣的激盪和碰撞!
實體工作坊(Workshop)
鼓勵橫跨不同設計專業與不同關注焦點的設計思考學習之餘,學校亦設立了各式各樣的實體工作坊,如金工、木工、刺繡、紡織、網版印刷、3D 列印、珠寶、飾品、駭客工作坊等,讓我們能更為彈性、自由地探索與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設計媒材和技術。
然而,實體工作坊雖說為工作坊(Workshop),實際上,學校只會在學期初,安排一次正式課程,介紹每個工作坊的設備與負責的老師和學生,告訴你學校有這些資源可以使用。
接下來,若我們想深入學習某個工作坊的媒材,或使用工作坊內的機具,則要自己主動寄信聯絡負責的老師或學生做更近一步的諮詢和請益,學校並不會再位學生安排正式的工作坊課程了。
與教授的一對一面談
在各自的設計專業領域裡,都有幾位負責各自設計專業的教授,像我的教授就是視覺傳達設計背景的教授。
我們可以每週定期預約與他們一對一的面談(Supervision),但並非強制性的,若你覺得當週沒什麼進度想聊,其實不用參加也沒關係。
面談一週只有半小時的時間,像我的教授由於是 Design for Play 的教授,因此在跟他分享我在主軸課時的進度和挑戰時,他除了給我一些視覺設計的專業建議外,亦會分享他過去在Play 執行專案時的經驗,讓我可以試著跳脫原先的框架去重新思考專案。
因此,小小統整丹麥 DSK 設計學校課程的主要四大構面:
  • 主軸課 — 能夠和不同專業領域的設計學生學習不同的設計方式、設計技術與思考流程等,同時學習如何跨設計專業的溝通與合作,共同執行專案。
  • 專業課程 — 讓我能與研究不同設計觀點與目標族群的視覺傳達設計師學習和交流。
  • 實作工作坊 — 開放學校資源與空間讓學生能自由探索感興趣的技術與媒材。
  • 一對一面談— 針對個人的學習進度與教授討論,獲得更專業與深入的意見。
在這些交織的學習網之中,老師皆不硬性給予任何要求與規範,甚至要不要參加都是交由學生自己決定。
「學習成效」高度仰賴學生積極與自主的態度,讓「學生」成為這趟學習旅程的主角。
在學生主動自發的學習前提下,學校透過不同的課程安排鼓勵學生不斷地與其他專業領域和不同設計思考邏輯的專業人們更深、更廣地一起探索出設計與人的可能性。
校舍內大面玻璃採光的挑高空間,和標誌性的黃色溜滑梯,腦袋卡住就去溜一下🎢
除了在課程安排十分開放與多元外,室內的空間設計亦不吝於給予需要活力與靈感的設計學生們各式各樣的討論空間。
在基本的各系所設計教室以外,亦開放許多討論室。各種形狀和顏色的沙發與討論圓桌也設置在校內各個角落的開放空間裡。
多虧這些舒服且自由的討論空間,讓更多有趣的想法和創意得以隨時隨地的激盪與誕生。
小結
這間位在丹麥科靈的設計學校,全校人數雖然不到五百人,不過透過開放的校內空間規劃結合橫跨各種設計和思考領域的課程設計,讓學校的人們能更加緊密且頻繁地彼此交流和分享,為學生們設計出一趟精彩好玩的學習歷程!
現在在DSK的求學過程也讓我持續反思我在台灣就讀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那兩年的經驗。
這些不論在課程、學校和學習氛圍的異同確實是很有趣的觀察和體驗,或許之後可以再寫一篇來聊聊兩者的差別呢!

喜歡這篇文章或是想看更多分享,歡迎〖 ❤️按愛心❤️ / 分享 / 追蹤 / 贊助作者 〗給我更多支持與鼓勵,讓我寫出多好文章!
(也可以順便來IG找我玩🌞
✨ Wish you all love and light.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個專題將分享我在丹麥 DSKD 讀設計研究所時的設計學習筆記、日常觀察與一點心情隨筆。【丹麥設計日記】主要分享我在丹麥學習視覺設計、社會設計與設計思考的紀錄,以及對丹麥教育的觀察和心得。【丹麥生存日記】則關於我在丹麥的日常生活觀察、體驗與心情隨筆。 有興趣的人歡迎訂閱支持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