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拜金融科技日漸成熟之賜,香港近年積極投入數位金融發展並屢創佳績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om)
打開銀行的App確認信用卡款、聚餐分帳時轉帳給朋友、買咖啡使用電子支付⋯曾幾何時,傳統的金融服務已無縫數位化,過去少不得要臨櫃或操作ATM才能使用的業務,現在已經可以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完成。
我們的生活能變得如此便利,很大程度是因為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逐步成熟。銀行等金融機構能否掌握這波趨勢,在確保資訊安全的前提下拓展數位金融服務,已成為後續的發展關鍵。
為確保能繼續維持金融業的競爭力,香港各界近年也積極投入數位金融發展,創下不少佳績。根據專業諮詢服務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的公佈,香港的金融科技投資於2017年度甚至排名全球第一,行業創新的動力可見一斑。
香港順利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的秘訣是什麼?
創新與監管兩難 金管局三關鍵平衡
推動Fintech發展,香港金融管理局於2016年成立了專責單位「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金管局首席金融科技總監周文正指出金管局在2017年起推出了多項措施,讓香港進入智慧銀行新紀元。這些舉措旨在促進銀行業提升到更高水平,並把握銀行和科技融合帶來的龐大機遇,從而提升銀行產品和服務的質素。這些措施包括全面接通零售電子支付的「轉數快」系統、將金融科技監管沙盒由1.0升級至2.0、引入虛擬銀行、推出「銀行易」以簡化監管要求等,希望透過科技,提升整體銀行的產品和服務品質。
其中,最讓民眾有感的莫過於虛擬銀行的引入。金管局相信虛擬銀行的發展可推動香港的金融科技和創新,並能為銀行客戶提供新體驗。另外,由於虛擬銀行一般以零售客戶為主要服務對象,有望加速普惠金融的推動。
監管與鼓勵的兩難,是各地監管單位都遇到的困境,香港金管局從三方面著手,在為消費者提供充足保障的前提下,減少扼殺新科技發展的可能。
第一,是同仁要不斷學習科技前沿知識。比業者知道的多一些,才能周詳考慮金融科技服務可能帶來的好處與風險;第二,是與業界保持良好溝通,積極聽取業界的意見。
最後,是採用「風險為本」和「科技中立」的原則。在制定和執行相關規範時,只會根據金融活動或交易的本質,以及衍生的風險作為基礎,不會因為業者採用不同的科技,而出現不合理要求,這麼做能讓業者在有利創新和公平競爭的環境下營運,消費者也無需承受不必要或過大的風險。
不過凡事有危便有機,觀察近幾個月來的疫情衝擊,周文正發現利用電子渠道的金融服務使用量都有顯著提升,以支付系統「轉數快」為例,截至今年8月,轉數快共錄得約600萬個登記,以750萬人口來說滲透率相當高。而今年8月平均每日的實時交易宗數比去年12月上升了兩倍多。疫情無疑已加速了消費者的行為轉變,亦進一步加速金融機構的數位化。
圖/(左)香港金管局首席金融科技總監周文正;(右)眾安銀行行政總裁許洛聖。
活存1% 也能賺 虛擬銀行不打燒錢戰
疫情加速金融科技發展,眾安銀行行政總裁許洛聖也很有感。
「疫情讓民眾對虛擬銀行,和行動服務的接受度提升很多。」作為第一家在香港正式開張的虛擬銀行,沒有前人經驗可以參考,加上疫情衝擊為營運帶來不少變數,外界看來困難重重。
但許洛聖自評,雖然挑戰不少,整體而言仍有比預期還要好的成績:眾安銀行在3月底正式上線,截至6月30日吸收存款已突破24億港元,客戶增長數也比想像中還要快,40歲以下的客群占七成。App也擊敗不少常用應用等,多次在不分類的下載排行榜上先拔頭籌。
能短時間吸引大眾目光,和幾項產品和服務有關。比如線上開戶迅速,在香港到實體銀行開戶平均要花一小時的時間,在App裡最多只要五分鐘,大幅降低參與門檻。
其他如打破時空限制,24小時全年無休;或貸款半小時內批核,每遲一分鐘就給現金回饋10港元等創新作法。「互動多一點,有事沒事都找找我們。」許洛聖期待,更多人性且有溫度的設計,能更加提升用戶黏著度。
利用高利率活期儲吸引資金,是許多銀行創立前期的常用作法。但有別於傳統銀行,眾安銀行毋須負擔實體分行的租金與人事等成本,加上直接的宣傳渠道,真的能做到較高利息,打破過往的想像。
許多創新看似大膽,但沒有犧牲品質與安全,像「電子客戶身分審查」(eKYC)的嚴謹程度比照傳統銀行,甚至更嚴格,新戶必須上傳證件要拍影片而非照片進行驗證,杜絕仿冒可能。
「傳統銀行可能一個月拜訪金管局一兩次,我們是每天都去。」他提到,銀行與金管局保持良好溝通,這也是讓金融科技變得更好,更值得消費者信任的重要解方。
在多方努力下,香港已具備成熟條件,在Fintech當道的年代延續金融中心的傳奇。
圖/在各界努力下,香港已備競爭優勢,在Fintech當道的年代延續金融中心的傳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