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金大建築系刊》第22期徵稿活動開始囉!

《Q&A金大建築系刊》第22期徵稿活動開始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期系刊主題 : 《建築人的四道菜:道謝、道愛、道歉、道別》

上次吃到媽媽做的菜,是什麼時候?上次向伴侶說我愛你,是什麼時候?上次跟好兄弟、好閨蜜聊天,又是什麼時候......

如果每個人在這輩子都需要烹飪四道菜 : “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你覺得,你所煮出來的菜,是酸,是甜,是苦,還是辣呢?

就讀建築系的我們,這五年中所體會到的艱辛,一定是常人所無法理解的。這一期的系刊,我們想要來談談,身為建築人,人生的四道菜,會是什麼滋味?

人生中最可惜的事,莫過於錯過。趁著這次機會,與我們傾訴你最印象深刻的,來不及。

活動辦法

Vocus方格子

一. 追蹤vocus金門大學建築系系學會官方帳號「金大建築」

. 發文在Q&A金大建築系刊中,並加上關鍵字「建築人的四道菜」


Instgram

一.追蹤金門大學建築系系學會官方instagram帳號 @nqusuda發布貼文後請在內文中

1.標記 @nqusuda

2. hashtag #建築人的四道菜


Facebook臉書

一.追蹤金門大學建築系官方臉書帳號 『SUDA』國立金門大學建築系學會 Student Union of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以獲得最新資訊

二.發文在個人頁面

三. hashtag #建築人的四道菜


入選後小編將會親自私訊通知

活動獎勵:投稿者皆可獲得本期系刊一份

截稿日期:即日起至2020/11/25(三)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4會員
692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感謝大四時期,皓禎、函清、玟慧包容。 大五時期,對念喬、瀅珊,深感抱歉。
總之沒去成Open House NY這件事我仍舊放在心快一年了~ 9月的時候就瘋狂刷Open House Chicago & New York,直到剛剛我滑La Vie才知道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打開紐約導入虛擬實境體驗還有戶外自導式導覽的活動,透過線上直播& Podcast的方式讓大家不用冒著中鏢的
這集打開台北第一彈 我們想跟各位老闆們分享我們最有興趣的一些打開空間, 分別是📍國家兩廳院、📍jca、📍豪華朗機工以及📍金浦頓大安酒店, 除了介紹該空間的吸引點外,我們也會提到其他類似的展覽或得獎作品喔!
這集打開台北第一彈 我們想跟各位老闆們分享我們最有興趣的一些打開空間, 分別是📍國家兩廳院、📍jca、📍豪華朗機工以及📍金浦頓大安酒店, 除了介紹該空間的吸引點外,我們也會提到其他類似的展覽或得獎作品喔!
敝舍週記|零柒 聽覺環境的改變,會不會影響我們選擇聆聽或忽略的聲音類型?               - R . Murray Schafer 延續上篇的結尾,這次要來記錄一下畢業設計(是之於小設計之後的畢業設計)的思緒。
時尚圈日漸惡化的跟風問題,大眾真的知道自己消費了甚麼嗎?社會階級?炫耀心理?透過穿插於消費行為中的教育性質空間,是否能做到這件事情? 本土設計師必須經歷各大國際時裝周的洗禮,才有機會嶄露頭角,但參與一次時裝周的經費不容小覷,又回到經費的問題-本土服裝品牌極度缺乏舞台。
感謝大四時期,皓禎、函清、玟慧包容。 大五時期,對念喬、瀅珊,深感抱歉。
總之沒去成Open House NY這件事我仍舊放在心快一年了~ 9月的時候就瘋狂刷Open House Chicago & New York,直到剛剛我滑La Vie才知道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打開紐約導入虛擬實境體驗還有戶外自導式導覽的活動,透過線上直播& Podcast的方式讓大家不用冒著中鏢的
這集打開台北第一彈 我們想跟各位老闆們分享我們最有興趣的一些打開空間, 分別是📍國家兩廳院、📍jca、📍豪華朗機工以及📍金浦頓大安酒店, 除了介紹該空間的吸引點外,我們也會提到其他類似的展覽或得獎作品喔!
這集打開台北第一彈 我們想跟各位老闆們分享我們最有興趣的一些打開空間, 分別是📍國家兩廳院、📍jca、📍豪華朗機工以及📍金浦頓大安酒店, 除了介紹該空間的吸引點外,我們也會提到其他類似的展覽或得獎作品喔!
敝舍週記|零柒 聽覺環境的改變,會不會影響我們選擇聆聽或忽略的聲音類型?               - R . Murray Schafer 延續上篇的結尾,這次要來記錄一下畢業設計(是之於小設計之後的畢業設計)的思緒。
時尚圈日漸惡化的跟風問題,大眾真的知道自己消費了甚麼嗎?社會階級?炫耀心理?透過穿插於消費行為中的教育性質空間,是否能做到這件事情? 本土設計師必須經歷各大國際時裝周的洗禮,才有機會嶄露頭角,但參與一次時裝周的經費不容小覷,又回到經費的問題-本土服裝品牌極度缺乏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