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到大崎棟步道見學去,
步道位於新竹縣橫山鄉的大山背地區。
樂善堂觀景台
經過樂善堂的門埕,看起來是座有歷史的廟宇,
樂善堂的前身為清光緒15年(公元1889年),
由大山背居民藍正然所獨資建立,
簡陋的小廟稱為石峽廟。
此廟於抗日期間遭日軍焚毀,
之後由地方人士發起募捐修建,
於大正10年(公元1921年)完工,
並易名為樂善堂。

百年古剎~樂善堂~左邊是關公像

觀音佛祖聖像+韋陀將軍
由於是地方民間信仰廟宇,
兼具佛道信仰之色彩。
新竹縣政府於公元2006年7月25日
公告為新竹縣縣定古蹟,
他日另找時間造訪。
今天走步道不是以健行為目的,
而是要認識植物,
這是聰嫂的罩門,
常常左耳進右耳出,
儘可能將短期記憶記錄下來。
老師在觀景臺上介紹了芒花,
「芒花」其實是好幾種芒草的統稱,
包含「甜根子草」、「白背芒」、及「五節芒」等。

老師在觀景臺上介紹了芒花
「甜根子草」主要長在河床砂礫地上,
「五節芒」不是因為有五個節得名,
更貼切可以叫「午節芒」,
因為花期從端午節前後開始。
「白背芒」11月前後開花,
花穗剛抽出來時是紅色系,
開花結果後逐漸展現銀白色。

偏紅色的是花;結果後逐漸展現銀白色
「芒花」屬於禾本科,
跟稻子一樣會結穗,
但沒聽過有人將穗去殼煮食,
我想應該是沒有稻子飽滿好吃吧!
今天晴空萬里,
我們飽覽油羅溪流域風光,
遠眺見到新竹南寮、橫山、芎林一帶的景色。

樂善堂~看見 關西/竹東風光

油羅溪溪谷

關西鎮

油羅溪+上坪溪=頭前溪
大崎棟步道生態見學
從善樂堂洗手間旁,
循著石階步道上行,
就接上大崎棟古道了。
在入口處有柑橘Q版娃娃,
拍完大合照繼續前進。

大崎棟古道登山口入口

大崎棟古道登山口

大崎棟古道登山口

開始上課囉
一路都是石階上坡路,
上山的坡度不大,
石階落差小,
可以小距跨步,輕鬆上行。

一路都是石階上坡路約有1600M

山友把里程註明在石階上

都是上坡

樹蔭中徐行
沿路的生態豐富,
老師解說認真詳細,
學員們很認真做筆記,
我們是來「插花仔」,
因為「初始效應」和「新近效應」,
記住了「杜虹(台灣紫珠)」
和「千金藤(金線吊-吊烏龜)」。

老師解說認真詳細, 學員們很認真做筆記

杜虹(台灣紫珠)

千金藤(金線釣/吊金龜)

山柿

山柿

水郎沒水名~雞屎樹
「吃人的嘴軟」所以不敢忘記
「南五味子」和「山桂花」。
五味子果皮是甘,
果肉是酸,種子是辛與苦,
而全部咀嚼一起卻變成鹹。
還歪樓記住了比較有趣的:
風藤小時貼心,
圓果秋海棠葉基「歪斜」,
油桐樹幹長痘子。

「南五味子」~人生酸、甜、苦、辣、鹹五味兼具

葉子很像桂花的山桂花~果實有肚臍眼

風藤小時貼心~植株小時是貼附在樹幹上

台灣何首烏
登頂大山背山
大崎棟古道的終點大山背山。
登頂海拔705公尺,
又蒐集了一個三角點。
山頂設有一座涼亭及觀景平台,
居高臨下視野寬廣,
光緒20年日軍侵台,
鍾石妹就在這裡設置據點,
佈署哨兵監視日軍的動態。
要特別說明鍾石妹是男士喔!

這50公尺算難度最高的~亂石陣

通過這段階梯就要登頂囉

大山背山三角點

全景圖

位置標定

大旗崠古道終點

同學合影

桐花裝置藝術

大合照2
我們改走產業道路下山,
經過「大山背農園」,
是沿途最主要的農園,
滿山坡種植柑橘,
茂谷柑噴石粉防曬,
我們跟農園主人買了現採紅柑,
又繞回原來的石階步道下山。

走產業道路下山

某寺廟的閉關修練中心

途經櫻花步道

大山背農園

試吃

採購

園長

戰果

生命力

下山了

前往停車場~準備用餐囉
在「大山北月」體驗真善美
出來學習很重要,
但吃美食更是旅行的重點,
今天要去漫畫家劉興欽的母校吃午餐。
這裡是豐鄉國小的舊址,
其前身是日據時代「橫山公學校」的大山背分校。
72學年度廢校。

抵達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館

豐鄉國小沿革紀錄牆

這裡曾經有過許多孩子的笑語~~~

校門依舊

神社參道不復見鳥居

鄉土教材
客委會斥資新台幣1700萬元,
重新打造為「大山背人文生態館」,
2006年四月才正式開幕。
餐飲服務部分外包廠商經營,
之前營運狀況不佳,
曾經荒廢一段時間。
直到莊凱詠和女友吳宜靜承租後,
投入心力改造,
經營「大山北月」。

大山北月
「大山北月」就是將
「大山背」的「背」上下拆開命名。
為了節省開銷,
不論是油漆粉刷、清掃垃圾、砍樹除草、
設計菜單,甚至是行銷,
他們全都一手包辦。

「大山北月」就是將 「大山背」的「背」上下拆開命名
他們認為學校是地方的精神寶塔,
小學時候又是最純真的年代,
所以將學校的元素如:
考卷、課本、黑板、課桌椅放到餐廳行銷。
而且抱著利他共好的心態,
將菜單與在地的特色美食結合,
套餐內包含東方美人香檳、窯烤麵包
客家麻糬和養生擂茶。

入園注意事項

教室活化運用~背後是福利社販賣部

福利社販賣部

創造出學校保健室的意象

你想起小時候的教室了嗎?(限4.5年級生)

想想走廊奔跑的小小身影

校園

古早時代的遊戲區

身手依舊矯健

課桌椅/黑板

大山北月國語課本~大山北月介紹書

菜單
莊凱詠幫當地農產品,
以更有趣和創意的方法推廣出去。
除了與在地的農民合作,
這裡也會展示附近小學生和藝術家的作品。
在莊凱詠和吳宜靜心目中的「大山北月」,
不只是咖啡店或是藝術博物館,
更是要和在地充分的結合。
我們在「大山北月」吃得很滿足,
找回童心開心拍照。

嘿嘿嘿~~~

~~慘~~

在校生還是畢業生?

加上老師

主任生氣囉!快去罰站

全校教職員工生家長大合照

畢業紀念冊都會寫~勿忘影中人

用餐/麻油菇面/彎月豚面/

隨堂測驗中~~

餐後藝文課程~~1939年的學校風光

大山背小學校的故事

漫畫家劉興欽筆下的學校與童年

漫畫家劉興欽筆下的學校與童年

老照片

逃學步道~為了家計 劉興欽上課中必須逃學回家放牛/弟弟妹妹沒人照顧上課還兼褓姆
以下影片能讓我們對莊凱詠和
「大山北月」有更深入了解。
很勵志很正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