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股市投機越後期進場越危險

更新於 2020/12/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投機角度在意的是價格,預期股價會延續目前的表現,越是強勢上漲,股價表現越好,吸引越多資金投入,股價上漲就是買進的理由,成交量隨著股價上漲而增加,而投資角度在意的是預期報酬,價格則是影響報酬率的因素,價格越高使報酬率越低,股價上漲使投資吸引力降低,在股市上漲行情過程,投機性質的資金逐漸增加,投資性質的資金則逐漸減少。
行情的末端股價顯得太高貴,沒有投資性質的資金願意進場,且最後一批投機資金也已經進場,在市場現象是成交量無法再創高,股價漲升空間縮小,在技術分析角度,相對較大的成交量對應著相對高價區,上週是台股連續第5週上漲,成交量逐漸擴增,上周成交量已經超過1.5兆,是近年最大單周成交量,約是5周前周成交量0.89兆的170%,且近期的融資餘額的增加速度加快,有成為相對高價區的條件。
實際無法清楚界定是否最後一批投機資金已經進場,但投資人需要自我警惕不要成為最後一批進場的資金,當市場沒有利空,只有利多新聞,市場熱絡,融資增加快速,成交量創高,股價對中長期均線乖離率過大,許多人覺得股市不會跌,未來繼續看好,持續調高預期高點,都是最後一批投機資金進場的跡象,是眾人貪婪而該恐懼的時候。
投機角度不會長期持有股票,股價拉高了,具有一定幅度的獲利空間之後,投機大戶考慮的是如何安全的撤退,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2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給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30會員
1.5K內容數
<p>在這裡,你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吸收我的畢生精華,找到正確的理財關鍵字。</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俊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市場波動可能出乎意料之外的走勢,無法預知未來會如何發展,如果能夠接受不確定性,在投資或投機冒險過程的判斷正確時,就能夠獲得很大的將賞,但絕非盲目冒險,而是經過審慎考量的冒險。
適合長期投資的企業需要長期可供檢驗的營運績效,投資角度而言,過去的成績比故事題材更重要,但中短期的故事題材比較有收視率,檢驗企業中長期的數據則顯得比較乏味。
噪音會在市場最樂觀或恐慌時出現,而那是市場心理情緒所建構的預期,忘記理性評估所形成的看法,最常見的現象就是不斷上看更高的目標價,即使股價已經偏高,仍可以編織出更看好的理由
不論無論前景樂觀與否,風險隨時都存在,該做的事情不是預測股市會漲到哪裡,而是要如何處理風險。 股價上漲時,不利於股價的因素會被忽略,等到漲不動回頭檢視才會發現,原來很多人趁著股價上漲時已經偷偷溜走了。
除了須決定要什麼,更應決定不要什麼,避開什麼,知道什麼是應該避開的風險,才能保留獲利。
許多製造業都有景氣循環特性,雖不像典型景氣循環產業的大起大落,但在獲利特別突出的年份,有可能是股價相對高點,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景氣已經達到高峰,另一個可能原因是基期已經墊高,
市場波動可能出乎意料之外的走勢,無法預知未來會如何發展,如果能夠接受不確定性,在投資或投機冒險過程的判斷正確時,就能夠獲得很大的將賞,但絕非盲目冒險,而是經過審慎考量的冒險。
適合長期投資的企業需要長期可供檢驗的營運績效,投資角度而言,過去的成績比故事題材更重要,但中短期的故事題材比較有收視率,檢驗企業中長期的數據則顯得比較乏味。
噪音會在市場最樂觀或恐慌時出現,而那是市場心理情緒所建構的預期,忘記理性評估所形成的看法,最常見的現象就是不斷上看更高的目標價,即使股價已經偏高,仍可以編織出更看好的理由
不論無論前景樂觀與否,風險隨時都存在,該做的事情不是預測股市會漲到哪裡,而是要如何處理風險。 股價上漲時,不利於股價的因素會被忽略,等到漲不動回頭檢視才會發現,原來很多人趁著股價上漲時已經偷偷溜走了。
除了須決定要什麼,更應決定不要什麼,避開什麼,知道什麼是應該避開的風險,才能保留獲利。
許多製造業都有景氣循環特性,雖不像典型景氣循環產業的大起大落,但在獲利特別突出的年份,有可能是股價相對高點,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景氣已經達到高峰,另一個可能原因是基期已經墊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當市場處在牛市,不斷創新高時,如果直接單筆一次All In,萬一之後剛好股市大跌怎麼辦?然後又不想分批進場,就只能先保留現金,待在場外觀望,等待股市下跌之後再單筆投入。像是在去年疫情,如果有留一筆錢在那時候單筆投入,該有多好啊!現在已經翻好幾倍了 。 預留股市加碼金逢低買入,和我們之前強力推薦的「
Thumbnail
最近跟一個年輕朋友聊天。他從周遭染疫朋友的遭遇來觀察,對未來疫情的發展感到很悲觀,但又很困惑,為什麼股市卻一直漲?或許這也是很多網友的疑惑,我在此一併分享我個人的看法。  
Thumbnail
阿寶包子是在我國小的時候就開在家裡附近的早餐店。 早期它開在中華路上一間中藥行前面,那裡就只有一堵白牆和能一個能稍微遮雨的鐵皮屋簷。 當時老闆和闆娘夫妻二人,清早推著一個煎台推車,旁邊放上一個大大的蒸包機,再擺上一兩張桌椅,就地賣起了早餐,早期品項不多,大概就是包子、饅頭、蘿蔔糕。
Thumbnail
為什麼大家都會怕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單筆一次性投入市場呢?因為會擔心現在股市是不是已經到高點了?因為怕賠錢的關係,很多投資人不是在場外痴痴等待猶豫不決,不然就是分批進場試水溫。 在上篇文章我們分析了六大國家的股市,平均下來大約有2/3的時間單筆投入會贏過定期定額,我們也分析了單筆贏跟輸的時候報酬不對稱的
Thumbnail
在大多研究文獻當中,比較分批投入以及一次性投入這兩種方式,比較常用到的說法是DCA(定期定額)以及LSI(單筆投入)。標題下的有點聳動,定期定額注定賠錢指的是有高機率輸給單筆投入。   (1)DCA是Dollar-Cost Averaging的縮寫,代表定期定額、平均成本法、分批投入。 (2)LSI
Thumbnail
在市場裡面打滾一段時間的投資人,多多少少會覺得這個市場『怪怪的』、『毛毛的』,有些老前輩甚至對這個市場相當敬畏,那初入市場的年輕人又該如何做好準備呢? 第一怪:在股市裡越認真的人賠越多? 在股市裡不乏所謂的"技術分析高手"、"籌碼面高手"、"基本面高手",但這麼多的高手有讓你(投資人)賺錢嗎?
Thumbnail
危機能否入市?在我們討論市場危機能否進場大賺一筆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危機」代表的意義為何。市場危機是一項重新定義資產價格,並從心理面、交易面等等,重建市場秩序的時刻。那麼,強迫資產重新定價的「危機行情」是怎麼發生的呢?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當市場處在牛市,不斷創新高時,如果直接單筆一次All In,萬一之後剛好股市大跌怎麼辦?然後又不想分批進場,就只能先保留現金,待在場外觀望,等待股市下跌之後再單筆投入。像是在去年疫情,如果有留一筆錢在那時候單筆投入,該有多好啊!現在已經翻好幾倍了 。 預留股市加碼金逢低買入,和我們之前強力推薦的「
Thumbnail
最近跟一個年輕朋友聊天。他從周遭染疫朋友的遭遇來觀察,對未來疫情的發展感到很悲觀,但又很困惑,為什麼股市卻一直漲?或許這也是很多網友的疑惑,我在此一併分享我個人的看法。  
Thumbnail
阿寶包子是在我國小的時候就開在家裡附近的早餐店。 早期它開在中華路上一間中藥行前面,那裡就只有一堵白牆和能一個能稍微遮雨的鐵皮屋簷。 當時老闆和闆娘夫妻二人,清早推著一個煎台推車,旁邊放上一個大大的蒸包機,再擺上一兩張桌椅,就地賣起了早餐,早期品項不多,大概就是包子、饅頭、蘿蔔糕。
Thumbnail
為什麼大家都會怕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單筆一次性投入市場呢?因為會擔心現在股市是不是已經到高點了?因為怕賠錢的關係,很多投資人不是在場外痴痴等待猶豫不決,不然就是分批進場試水溫。 在上篇文章我們分析了六大國家的股市,平均下來大約有2/3的時間單筆投入會贏過定期定額,我們也分析了單筆贏跟輸的時候報酬不對稱的
Thumbnail
在大多研究文獻當中,比較分批投入以及一次性投入這兩種方式,比較常用到的說法是DCA(定期定額)以及LSI(單筆投入)。標題下的有點聳動,定期定額注定賠錢指的是有高機率輸給單筆投入。   (1)DCA是Dollar-Cost Averaging的縮寫,代表定期定額、平均成本法、分批投入。 (2)LSI
Thumbnail
在市場裡面打滾一段時間的投資人,多多少少會覺得這個市場『怪怪的』、『毛毛的』,有些老前輩甚至對這個市場相當敬畏,那初入市場的年輕人又該如何做好準備呢? 第一怪:在股市裡越認真的人賠越多? 在股市裡不乏所謂的"技術分析高手"、"籌碼面高手"、"基本面高手",但這麼多的高手有讓你(投資人)賺錢嗎?
Thumbnail
危機能否入市?在我們討論市場危機能否進場大賺一筆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危機」代表的意義為何。市場危機是一項重新定義資產價格,並從心理面、交易面等等,重建市場秩序的時刻。那麼,強迫資產重新定價的「危機行情」是怎麼發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