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限電的原因

中國限電的原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0年進入歲末寒冬之際,中國多個省區進行限電措施,但過去18年之間,中國的發電總量增長七倍,為何出現缺電的現象?多方解讀,但卻經不起邏輯的檢驗。

最先被解讀是抵制澳洲所造成

中國抵制澳洲的媒礦,但澳洲煤炭用於中國發電佔比應該不高,貿易抵制應該不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中國在2019年自己產煤超過37億噸,接近全球總產量的一半,同年進口近3億噸,出口只有600多萬噸。雖然進口澳洲煤占進口量的一半,但進口佔不到中國銷耗量的十分之一。況中國發改委宣佈電廠進口煤(除澳洲以外)全面開放,不得限制通關。因此禁止進口澳洲煤炭和限電停電並沒有必然聯繫。

中國疫後經濟復甦?

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經濟成長率出現負成長,下半年出現V型反轉,經濟大噴發,但就經濟成長率規模還不及2019年的一半,況企業生產只是恢復往年水準,為何去年沒有限電,而如今卻限電?

中國發改委並列出3項具體限電的原因,一是工業生產快速恢復帶動用電成長;二是遭遇極寒天氣進一步增加用電負荷;三是湖南、江西等省「外受電能力」有限和機組故障增加電力保供困難。

工業快速『恢復』生產用電只是恢復而已,怎麼反而用電成長?天氣異常是近年來的常態,今年非例外,唯一可以解釋的『外受電能力』保供困難。尤其內蒙也不是工業大省,更不是外銷重鎮,卻也是限電的省區。外受電能力是否暗指跟外國購電出現問題?

最有可能是中俄關係出變

12月中,俄國企業突然宣佈:叫停對中國電力供應,俄羅斯每年賣電給中國30億度電,俄羅斯的電費分為零售價與批發價,中國從俄羅斯買電已經二十年,相對自己發電成本,跟俄羅斯買電相對便宜,中國還可以賣電給越南。俄羅斯企業會在關鍵時刻『斷電』,不是要趁機調高價格,就是俄羅斯藉由中美貿易糾紛之際,凸顯中俄的外交關係。

如果只是要調漲電費,中俄購電重新談判之後,應該就可以解決,但如果是中俄外交關係,相對比較複雜。中國如果要一勞永逸解決,中國整體的發電需要重新佈局,要面臨用電與環境的關係是發展過程必經的痛。




avatar-img
洪耀南的沙龍
45會員
148內容數
透過新聞事件,了解中國體制的運作,看新聞了解背後的邏輯,有些是千年古中國文化,有些是政治運作的淺規則,更多是意識形態下的中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洪耀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期,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隨著晶片事件掀起波瀾。一方面是對輝達(NVIDIA)的調查,另一方面則是董明珠宣布進軍半導體產業的「晶片夢」。義和團式的民族主義表現再度浮現,令人不禁深思。 輝達與黃仁勳:從偶像到「背叛者」的矛盾角色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作為一位台灣裔科技領袖,長期以來受到中國網民的推崇。他
本文探討柯文哲在臺北市市長任內涉入京華城容積率問題的情況,並分析中共如何將此案件政治化,利用其作為統戰與批判臺灣執政黨的工具。中共的報導強調柯文哲的政治迫害,並與反臺獨的立場掛鉤,反映出其雙重標準與對臺灣內部矛盾的操控。這一事件展現了中共在利用司法案件進行政治鬥爭的現實主義策略,並探討其影響與後果。
隨著中國政府考慮通過降息以拯救房地產市場,這一潛在政策引發市場劇烈反應及行業股市波動。儘管短期內可能緩解家庭債務壓力,降低房貸利息,但根本上未能解決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借鑒日本經驗,中國的低利率策略可能只是在拖延經濟回暖,未來面臨長期經濟停滯的風險。
近期,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隨著晶片事件掀起波瀾。一方面是對輝達(NVIDIA)的調查,另一方面則是董明珠宣布進軍半導體產業的「晶片夢」。義和團式的民族主義表現再度浮現,令人不禁深思。 輝達與黃仁勳:從偶像到「背叛者」的矛盾角色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作為一位台灣裔科技領袖,長期以來受到中國網民的推崇。他
本文探討柯文哲在臺北市市長任內涉入京華城容積率問題的情況,並分析中共如何將此案件政治化,利用其作為統戰與批判臺灣執政黨的工具。中共的報導強調柯文哲的政治迫害,並與反臺獨的立場掛鉤,反映出其雙重標準與對臺灣內部矛盾的操控。這一事件展現了中共在利用司法案件進行政治鬥爭的現實主義策略,並探討其影響與後果。
隨著中國政府考慮通過降息以拯救房地產市場,這一潛在政策引發市場劇烈反應及行業股市波動。儘管短期內可能緩解家庭債務壓力,降低房貸利息,但根本上未能解決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借鑒日本經驗,中國的低利率策略可能只是在拖延經濟回暖,未來面臨長期經濟停滯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