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興趣論看哲學普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蘇格蘭走一遭,幾乎讓人迷上健行。
相信每個哲學人,都希望社會大眾對哲學更有興趣。那麼,興趣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讓我們來看看行為科學研究的大致說法,如何可以應用在哲學普及之上。
1992年,希地(Hidi)與安德森(Anderson)提出了學習興趣的理論,可區分為個人與情境兩類。其中,個人興趣相對穩定持久、不隨情境差異而變動;情境興趣則是與情境互動而有,離開情境即消失。
當然,這兩者並不互斥,還能共同解釋長期興趣的形成:首先是情境引發,訴諸於當下情境所帶來的正向感受,或說透過情感刺激來引發關注;其次是情境持續,個人漸漸開始主動投入,與情境之間的意義感也隨之產生;接著是個人啟動,亦即個人想要累積相關知識、自訂任務或尋求挑戰;最後是個人成型,亦即形成了穩定的參與模式,持續投入時間心力並得到回饋,理想情況下會形成正向循環。
據此,對初階接觸者而言,哲學本身的特質、與其他學科的差異,或具有哪些推動社會文明的貢獻,其實都不是特別必要的東西。它們在知性上很重要,但培養興趣所需要的是感性或體驗,至少一開始體驗要佔頗高比例。
然而,體驗有很多種,哲學普及應該提供怎樣的體驗呢?已有越來越多推廣者意識到,除了哲學知識本身以外,有意再次參與哲普活動或課程的一般人,大多都想要重現平等發言、安心思考與觀點重視的氛圍。或者乾脆說,讓人覺得「哲學就是沒有標準答案」。
學院中人可能不太喜歡「沒有標準答案」這類表述。但至少在常人那裡,很少一開始以追求真理為目標,而是想要在最少阻礙與壓力之下,蒐集各種說法與觀點,了解其他人大概怎麼想,再據以建構出自家的基本判斷,而非單向接受掌權者規定的答案。
這就代表,哲普活動的最大賣點,很可能是能夠提供一種友善情境,來讓參與者輕鬆地獲得、消化或提供新資訊。這裡的輕鬆,同時指認知上的、發言上的與人際互動上的。其實這跟初識朋友聊天差不了太多,但人數多一些、過程燒腦一些、題材嚴肅一些,同時也更帶有目的性,譬如使參與者對議題更多認識、更有興趣。
在呈現討論內容時,加入愛、歡樂、希望、自豪、激勵、驚奇或困惑等元素,或是融合這些元素的故事,對塑造討論氛圍通常頗有幫助。但必須注意的是,課程不能只停留在這個層次,否則會太偏娛樂性質。娛樂印象如果過強,其實不利於導向個人興趣。
此外,據我自己的經驗,對剛接觸的人而言,單項活動、營隊或課程頂多引領到情境興趣的層次,要促成自發的個人興趣,需要後續更多配套,如社團、讀書會或社群網站等。當然,有些人原本就有某領域的興趣,而把哲普看成是興趣的一部份,這樣也很好。
或許有人會想問,那什麼時候開始,才應該帶入比較專業的哲學議題或論證?這個問題可能已超出了培養興趣的範圍以外,因為興趣強度和專業程度不必掛勾,或說興趣者本來就不需要特別專業。
所以我認為答案也沒有一定。但我自己的做法會是:1.如果有人問了一個初階版本的問題,告訴他哲學家會怎樣思考其進階或困難版本;2.如果輿論正在討論某項時事,指出哲學家會從什麼角度思考,或討論過什麼類似的、但更根本的問題。
但這需要以一定的知識量與教學技巧為基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3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怎麼會是遷就學生喜好,講這些「不那麼哲學」的東西?
在潛意識中,人們會一直想要進行已排序的任務,好告訴自己總算完成了。
記錄任何全神貫注、精力充沛的時刻,並想想自己有何正向改變。
如果採取一種高標準,就是會有很多人達不到。
「找不到學習感」早就有了,但以前的學生大多會忽視它。
有限的時間心力是資產,各個升學評量科目則是投資標的。
怎麼會是遷就學生喜好,講這些「不那麼哲學」的東西?
在潛意識中,人們會一直想要進行已排序的任務,好告訴自己總算完成了。
記錄任何全神貫注、精力充沛的時刻,並想想自己有何正向改變。
如果採取一種高標準,就是會有很多人達不到。
「找不到學習感」早就有了,但以前的學生大多會忽視它。
有限的時間心力是資產,各個升學評量科目則是投資標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學習英文文法對許多孩子來說可能是困難的挑戰,但透過有趣的教學方法,他們的興趣和成效都能大幅提升。以下是幾個實用的建議,幫助孩子快樂學文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音樂教學中使用歌詞的多重益處,特別是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如自閉症兒童。透過將歌詞融入鋼琴樂譜,學生能夠提高節奏感、感受音量變化以及增強記憶力。此外,歌詞還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具趣味性和互動性。這種方法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深化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與享受。
要讓孩子積極學習並非易事,但採用身教勝於言教的方式,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挑戰,將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創造友善的學習環境、以身作則,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習慣學習,成為他們的學習夥伴,這樣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也能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好奇心,是學習的起點 還記得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嗎?從生理需求到自我實現,層層堆疊出我們對生活的渴望,經理人雜誌對更多的需求模型做過描述。但你有沒有想過,好奇心在這座金字塔中佔據什麼位置? 好奇心是學習的火種,目標是學習的指南針。 事實上,好奇心並未被明確歸類在任何一個層次,因為它貫穿了整座金字
現代教育強調創新教學法,家庭教育中也可應用這些方法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本文將分享如何在家庭中使用翻轉教室和STEM教育等方法。 應用翻轉教室 讓孩子在家中預習學習材料,課後進行討論和實踐。 引入STEM教育 在家庭中進行簡單的科學實驗和工程項目。 鼓勵自主學習    -
在每個人的人生中, 都一定會被探討說:「你的興趣到底是什麼?」 從自己出發去摸索興趣來了解真實的自己需要什麼以及怎麼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什麼是哲學呢?為什麼要去了解哲學呢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欲望與需求,也會有追求的理想與目標。 而在滿足需求與實踐理想的過程中,總會有許多困阻與問題,導致事物的發展狀況無法符合心理所期待的。 這時我們心裡就會產生困惑,到底是哪裡有問題?於是我們就會開始思考, 想要找出問題,來改善狀況與結
Thumbnail
如何透過興趣與英文學習連結,讓學習變成快樂、有趣的事情,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學習英文文法對許多孩子來說可能是困難的挑戰,但透過有趣的教學方法,他們的興趣和成效都能大幅提升。以下是幾個實用的建議,幫助孩子快樂學文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音樂教學中使用歌詞的多重益處,特別是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如自閉症兒童。透過將歌詞融入鋼琴樂譜,學生能夠提高節奏感、感受音量變化以及增強記憶力。此外,歌詞還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具趣味性和互動性。這種方法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深化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與享受。
要讓孩子積極學習並非易事,但採用身教勝於言教的方式,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挑戰,將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創造友善的學習環境、以身作則,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習慣學習,成為他們的學習夥伴,這樣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也能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好奇心,是學習的起點 還記得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嗎?從生理需求到自我實現,層層堆疊出我們對生活的渴望,經理人雜誌對更多的需求模型做過描述。但你有沒有想過,好奇心在這座金字塔中佔據什麼位置? 好奇心是學習的火種,目標是學習的指南針。 事實上,好奇心並未被明確歸類在任何一個層次,因為它貫穿了整座金字
現代教育強調創新教學法,家庭教育中也可應用這些方法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本文將分享如何在家庭中使用翻轉教室和STEM教育等方法。 應用翻轉教室 讓孩子在家中預習學習材料,課後進行討論和實踐。 引入STEM教育 在家庭中進行簡單的科學實驗和工程項目。 鼓勵自主學習    -
在每個人的人生中, 都一定會被探討說:「你的興趣到底是什麼?」 從自己出發去摸索興趣來了解真實的自己需要什麼以及怎麼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什麼是哲學呢?為什麼要去了解哲學呢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欲望與需求,也會有追求的理想與目標。 而在滿足需求與實踐理想的過程中,總會有許多困阻與問題,導致事物的發展狀況無法符合心理所期待的。 這時我們心裡就會產生困惑,到底是哪裡有問題?於是我們就會開始思考, 想要找出問題,來改善狀況與結
Thumbnail
如何透過興趣與英文學習連結,讓學習變成快樂、有趣的事情,從而提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