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應讀一萬本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談談最近的,「一生一萬本」的讀書論。


一個人從研究所階段開始,一生大約念的書是10,000本左右。老實說這個數量並不算多,人生極為有限的。


不知為何,「一萬」好像有著某種魔力,或代表一種里程碑。


譬如「一萬小時法則」也曾風行。那大致是說,無論你居何領域、學何技藝,都需要至少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才能明顯出彩、得到應有回報。


原文也是類似思維:


當你處在一個許多天才的世界裡,我能想到的只有這兩種方法:增加閱讀速度和時間。這樣的閱讀速度單純只是為了「跟上世界」(或者跟上課堂上的要求)。」


簡而言之,滿足「一萬」之類的要求,你才真有可能摸到「成功」的邊。


相較之下,如果落後這個數字太遠,那就別怪什麼天賦或運氣了。


光「不夠努力」就足以解釋一切。


因此我想分析一下,這類「一萬法則」究竟講對了什麼事,又可能遇到什麼問題。


讀一萬本,真有可能?


首先有人說,「一生讀一萬本書」有點誇張。


讓我們算一下:一年365天,十年3650天,二十八年才會有破萬的10220天。


也就是說,平均一到兩天得讀完一本書,一生才能讀到破萬本。而原文還一再強調這不算多。


老實說,這應該不太符合一般人的閱讀經驗。


不過,如果採取非常善意的理解,這個數字是有道理的。前提是,他讀書時有非常特殊的目的性,譬如做研究或寫論文。


對研究者而言,很多背景知識是理所當然的。


那麼在讀同領域的書籍時,他當然可以很快瀏覽內容,直接找到重點部分。


又或者寫論文,其實你的前提、推論甚至結論都已經確定了,只是需要文獻、數據或案例佐證。


這樣也可以讀得超級快,因為你只是要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而已。


但對一般人而言,閱讀能力已經不見得強了,在看其他領域的書時,更不可能直接就熟悉整個思路。


(皮凱提《二十一資本論》,讓我整整讀了一個月。)


何況有的書籍還是大部頭。


所以這個法則到底適不適用於一般人,或者更像是身為學者的必須(原文一再以博士生舉例),在我看來蠻明顯的。


學習必須是一種習慣


但我仍認為,原文說對一件很重要的事。


那就是,如果不去計較精確數字,「閱讀是對自己的最好投資」基本無誤。


或者說,原文的真正意念在於,請把閱讀培養成一種人生習慣。


在我看來,這也是「一萬法則」如此風行的核心原因。


無論是一萬小時,或一萬本書,都是把「一萬」說成某種高標準,或許很難企及,但至少可以接近。


這無形中就代表了,必須滿足這個標準,你的成功才最值得自豪。


更重要的是,「一萬」做為數字,可以去平均。


譬如一萬小時法則,10年內完成的話,平均一天要練習3小時左右。


如果你專心勤練一項技藝,這要求應該不算過分。


當然,搭配舒適區/挑戰區/恐慌區的理論會更好。


你在舒適區內重複練習,其實不會有什麼進步。一直待在新手村打稻草人,經驗值不會增加多少。


一下跳到恐慌區也不會有用。剛出新手村就去地獄練功,只有被秒殺的份,什麼都學不到。


必須一直待在挑戰區,找到難易度適中的關卡,才最能精進自己的操作流程。


這又被稱為「刻意練習」,就是精確定位自己的不足之處,並專心磨練它、精進它。


把一天3小時都花在刀口上,才是一萬小時法則的真意。


真的做對的話,理論上你會處於「既有挑戰也有期望」、「既有挫折感也有進步感」的平衡區間。


事實上,原文也有近似敘述,只是更偏心態一點:


拚命般的努力,接著在不斷挫折中找到自己學習的樂趣。這其實是一件很單純的事情,如果你單純看它的話。


書要讀在刀口上


回過頭來看一萬本書法則。我想大致也可以說,這得配合「書要讀在刀口上」。


也許直至中國明朝,或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還有人真的可以讀盡天下書。


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顯然是不可能的。


於是,選什麼來讀、讀哪些部分、讀了之後要用在哪裡,都變成了需要規劃的東西。


我自己就遇到類似問題。看到就記下來的結果,書單都排了快一百本。


好像快變成,自己寫閱讀計畫自己審的地步了。


如今我考慮的首先就是,讀一本書能化成什麼產出。


可以是單純書摘,可以是主旨簡介,可以是議題連結與改寫,而最後要走向書籍還是課程。


所以我也可以接受,「平均幾天最好讀完一本」的思維。至少不要落下太久,習慣一放掉就很難找回來。


總之,人人都想寫作,人人都會寫一點的結果,就是所需亮點會越來越多、融合它們會越來越重要。


尤其是,你想把寫作當成職涯助力的話,通常會有一種門檻效應。


就是必須要經營到某個程度,回報才會迅速成長。如果沒到一個門檻,外在回報就趨近於零。


這個門檻在哪裡,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但是否接近門檻,或離門檻還很遠,還是大概看得出來的。


所以得讀多少、得寫多少,都是必須考慮的事。


此外,剛好看到有人分享,2024年閱讀書籍最多的國家。


臺灣是第12名,年閱讀6.83本,每人平均投入157小時閱讀,每本平均閱讀近23小時。


raw-image


選擇而後努力,或努力而後選擇


最後再談一點,可能比較沒那麼樂觀向上。


我可以理解,上一輩流行一種,「天才的成功是99%的努力,通常還帶點怪氣」的敘事。


那種怪氣故事,常常是為了降低菁英口吻導致的距離感。


面對這種距離感,每個人的處理方式不太一樣,像我會比較直接。


所以當我看到,「處在天才的世界,你必須想辦法比天才更努力」之類的敘述時...


我的第一個想法會是,那為什麼我要自己跳進滿是天才的地方,尤其自己不是天才時。


世界很大,可能性很多,不是嗎?


網路上很多人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當然不是說不要努力,而是選對領域的話,會讓你的努力事半功倍。


原文說:你要一直努力,將來才會結交一群努力的朋友。


這或許是對的,但也可以再細分成不同情況。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競爭,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


#哲學看世代變遷,之3


「一萬本書」原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Ka2AP6MnWKt4DPPu/


「2024年閱讀書籍最多」製圖,交易猿的閱讀筆記: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RAGHrTPFGhxc9voA/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深邃月光-avatar-img
2024/09/23
自己的書本自己看,沒有必要跟別人比。下定決心要寫一萬篇文章,也就是自己的目標而已,只是興趣使然,這樣是不是就輕鬆許多?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4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09/15
「想找一個人討論哲學、社會議題、電影情節,男女都可以,不過這世界應該很少這樣子的女生。」 這引來眾多留言撻伐,甚至被轉到FB大肆嘲弄一番。
Thumbnail
2024/09/15
「想找一個人討論哲學、社會議題、電影情節,男女都可以,不過這世界應該很少這樣子的女生。」 這引來眾多留言撻伐,甚至被轉到FB大肆嘲弄一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其實,只要10分鐘, 就能快速挖掘一本書的價值與精華!
Thumbnail
★其實,只要10分鐘, 就能快速挖掘一本書的價值與精華!
Thumbnail
如果你只有一個小時閱讀時間,你會怎樣安排運用以至吸收當中的內容呢?許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幫助自己進入閱讀夢境之中💤利用有限的時間來遊玩整個夢幻又多變的書鄉世界,卻慢慢真的進入了夢鄉🙌🏻要如何全面利用自己的能力將當中的內容消化並吸收?以下會是你開始高效率閱讀的最佳方法🥳
Thumbnail
如果你只有一個小時閱讀時間,你會怎樣安排運用以至吸收當中的內容呢?許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幫助自己進入閱讀夢境之中💤利用有限的時間來遊玩整個夢幻又多變的書鄉世界,卻慢慢真的進入了夢鄉🙌🏻要如何全面利用自己的能力將當中的內容消化並吸收?以下會是你開始高效率閱讀的最佳方法🥳
Thumbnail
網路上雖然充斥著各種資訊,但光是閱讀這些零碎的資訊,並無法讓人變得更有深度。換句話說,唯有透過閱讀才能強化一個人的體驗,進而促進思考,以及將知識有效轉化。 在書店被其書名所吸引。確實網路上什麼都有,但它同樣考驗你的專注力。《最高學習法》裏頭提到一個實驗,說要求175個人盡可能回想「過去一週內在網路
Thumbnail
網路上雖然充斥著各種資訊,但光是閱讀這些零碎的資訊,並無法讓人變得更有深度。換句話說,唯有透過閱讀才能強化一個人的體驗,進而促進思考,以及將知識有效轉化。 在書店被其書名所吸引。確實網路上什麼都有,但它同樣考驗你的專注力。《最高學習法》裏頭提到一個實驗,說要求175個人盡可能回想「過去一週內在網路
Thumbnail
有關「如何學習」這件事,已經有很多書籍和文章可以參考,而我這次從圖書館借來一本出版已超過 12年的書。雖然不是新書,但我發現內容還是不錯的,有些重點可以記一下。 閒話少說,底下是我的重點筆記。
Thumbnail
有關「如何學習」這件事,已經有很多書籍和文章可以參考,而我這次從圖書館借來一本出版已超過 12年的書。雖然不是新書,但我發現內容還是不錯的,有些重點可以記一下。 閒話少說,底下是我的重點筆記。
Thumbnail
《極簡閱讀》:看書名以為是在談閱讀,其實重點是在談學習的一本書。怎麼樣才是透過書籍正確的學習呢?滑 FB 稱的上閱讀學習嗎?本篇將一一為你揭開這些問題。
Thumbnail
《極簡閱讀》:看書名以為是在談閱讀,其實重點是在談學習的一本書。怎麼樣才是透過書籍正確的學習呢?滑 FB 稱的上閱讀學習嗎?本篇將一一為你揭開這些問題。
Thumbnail
你還把讀書作為知識輸入的方式嗎?你多久會讀一本書呢?一本書又需要讀多久?  相較於上課、參加成長社群、找個人教練指導等作法,「閱讀」可說是自主性最高、彈性最大、成本最低的個人學習方式。許多成功人士都把「讀書」視為持續提升自我的方式,你也應該這麼做!
Thumbnail
你還把讀書作為知識輸入的方式嗎?你多久會讀一本書呢?一本書又需要讀多久?  相較於上課、參加成長社群、找個人教練指導等作法,「閱讀」可說是自主性最高、彈性最大、成本最低的個人學習方式。許多成功人士都把「讀書」視為持續提升自我的方式,你也應該這麼做!
Thumbnail
很多人在公開2019讀了多少書,曬了多少封面,或者到了現在,會想告訴大家一月份讀了多少書,啃了多少頁。 不需要羨慕那些一年宣稱看了幾百本,幾千本的閱讀大師,閱讀的量從來都不是重點,他們是站在推廣閱讀很好的導師,但並不是每個人的閱讀目的,都應該像這樣,努力的堆高自己的房間書架上的書本。
Thumbnail
很多人在公開2019讀了多少書,曬了多少封面,或者到了現在,會想告訴大家一月份讀了多少書,啃了多少頁。 不需要羨慕那些一年宣稱看了幾百本,幾千本的閱讀大師,閱讀的量從來都不是重點,他們是站在推廣閱讀很好的導師,但並不是每個人的閱讀目的,都應該像這樣,努力的堆高自己的房間書架上的書本。
Thumbnail
這幾年有了正職工作後,反而連續幾年都能閱讀超過100本書。 能在工作之餘閱讀如此多的書,除了本身的閱讀速度外,其實還是有一些小技巧。
Thumbnail
這幾年有了正職工作後,反而連續幾年都能閱讀超過100本書。 能在工作之餘閱讀如此多的書,除了本身的閱讀速度外,其實還是有一些小技巧。
Thumbnail
【科技業全職上班族如何一年讀50本書+寫40篇書評,實踐心得、書單、書評分享】先分享一段我自己為何設定一年讀50本書,開始擁抱閱讀習慣的故事。身為一個標準的理工科技人,30歲前不愛讀課外書,研究所畢業進入了半導體龍頭廠後,埋頭職場與工作。雖然混出了一點成績,也開始帶領團隊,但年近30時……
Thumbnail
【科技業全職上班族如何一年讀50本書+寫40篇書評,實踐心得、書單、書評分享】先分享一段我自己為何設定一年讀50本書,開始擁抱閱讀習慣的故事。身為一個標準的理工科技人,30歲前不愛讀課外書,研究所畢業進入了半導體龍頭廠後,埋頭職場與工作。雖然混出了一點成績,也開始帶領團隊,但年近30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