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合理與社會合理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Daniel Tafjord on Unsplash
我沒有看政見發表會——我是指第二次第十五屆總統與副總統的辯論會,就在我寫文章的此當下。我不意外的是由蔡英文女士開始攻防,其他候選人接招。當然,寫文章的這個此刻,他們仍激烈交手。對於台灣的未來,「習慣」由台灣人民共同負責與承擔,與共同決定——只可惜,所謂的台灣人民共同負責與承擔是指哪些?
我當然是其中的一份子,但也可惜,沒有說中我的心聲。所謂的我們,指的又是哪些人?多數人吧?你一定會這麼認為,事實上,當社會合理成為必須,這確實也成為合理的一種過程。而所謂的社會,也肯定是由多數人認可決定的一種社會化過程而決定。而什麼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吵吵鬧鬧的「全球」社會,不只是單一的台灣社會結構性,我們不免俗又要分出「你與我」的不同。我們確實有不同,但能夠相互包容,指的是什麼?當然是愛與理性啊!
社會教導我們要有人性,人性的需求是人性的尊重與理解,是很自然不過的一件事,人際相處上就是這樣,我們不應該要求對方應該多理解我一點,但也應該做到同理上多一點的認可,不要求人與人之間「應該」如此,但也應該理解「或許」如此,也就是說,「有也好」,「沒有,也不應該如此苛求」什麼的方向。
如果台灣的薪資結構能夠調整,最先要調整的應該是總統與政治官員的薪餉,與他們的分配所得。我每次看著政府官員的薪餉,只有一個疑問,如果我是他們其中之一,坐擁這麼豐厚的「利潤」,我怎麼可能不心動,「想要」退休?當然我沒有想要退休,坐擁「退休俸」,人人都很「想」要,但「退休」的思考方向卻是「你內心最想要」做什麼為依歸,如果你「真的」用退休作為你未來人生的籌碼,為何不從「現在」開始?
沒時間?沒心力?沒有預算?為何不從現在,從有限的開始?為何要想從退休開始?你可以到處遊山玩水,花你自己的退休金,或是你的儲蓄金(不管你怎麼稱呼它),人生從你進入職場,到你退休,到你養家活口,建立一個「全心」的家庭,再到你真正完成人生的意義,這是你要的最後遺願?
人生的意義有這麼多,但大多數人幾乎「成立」的一樣,這是多數人的機制,從社會合理結構上的認可,可以看出,固有的退休思維,應該重新檢討。或者在社會結構的思考上,我們「做牛做馬」一輩子就是希望可以「安享晚年」,看著自己的孫子,或是曾孫長大。放眼國際的傳統社會,走到現代社會結構的產業變化,這一點幾乎沒有停過。
那麼,社會合理上的意義,當我們多數認可社會是一種社會福利結構產生的意義制度時,所有的認為是變成政府所認為的一種共享結構。政府給你錢,這是你所謂的退休制度,政府的錢,工程的預算,以及每一個人在工作時所想到得到的「利益」(不管是實質上還是心理上),我們都有一種渴求上的「回報心態」,如果總統的薪資是一元(不管貨幣),有人想要競選嗎?
Sara Hamza on Unsplash
總統的職務是捍衛國家主權,堅持國家的「認可」(不管這是否為大眾所接受),總統認為「國家」的定義是有「國家」的認可方針。套用政治的話語,就是「國家」該有應該的結構性,從上到下,有「自己」的思考結構,不為他人所影響。
可能嗎?美國與中國做生意,怎麼可能不受影響?一隻 iPhone 的所有零件不是通通由中國統一製造到生產,一手包辦。螢幕來自其他國家,螺絲來自其他國家,一個鏡頭零件來自其他國家,晶圓體來自其他國家,然後給「中國」拼在一起,就是一隻 iPhone。而現在就有利潤要被瓜分了!
美國想要分一杯羹,希望大多數的利潤都給美國,或者在往來之間的「貿易」,能夠給此國家一點錢才能賣——這就是關稅。全球化的世界,太平洋島國也會影響澳洲,甚至是東南亞的地形結構,處處都有影響,微乎其微不代表沒有影響,請了解這點,再來談談一切在連結之間,我們好像都只看到某種的固體思想?
改變一個人是有可能的,問題是,要花多少心思能夠深入核心去影響其結構?人的個性受到環境,教育,教養,以及薰陶,再加上習慣的重複,構成一套某種核心結構。我們不可能沒有摔倒就知道怎麼站起來,我們沒有嘗試,就可能不知道尺寸不合,或是白白浪費錢才去嘗試所有可能,才有最合乎自己,最適合我們的產品。因此,從雛形,再到原型,再到成品,一定有連結之中,從學著怎麼了解自己,而就是所謂的個性演化的由來。然而,受到了環境時空的牽引,這也一定會改變,人性在九零年代不曾像現在這麼到處「宣傳」,我們從種族歧視,到同性戀思想,走來,有多少人「受害」?
傳統思想一直沒有變過,因為那是當初最文化深刻的銘記,走向文明起落,都會有依定的見證,也因為如此,保留傳統,與進化傳統之間的鴻溝,一直沒有停下過,還在為此爭論。就像歷史,不管受害者家屬要求要過去的歷史遺跡負責,好像遲來的正義就是有遲來的正義,一直宣傳下去。
我沒有暗喻應該放棄追朔,我只是想說,堅持歷史的追討與放棄對受害者的責任追朔,這之間其實相當微妙。該堅持什麼。該放棄什麼。該遺忘什麼,該記住什麼,我們並沒有辦法「自行」決定。我們不需要「最強大腦」,大腦生於此,一定是有道理的。
我很討厭政治,所以不要問我政治議題,或是兩岸議題,我無法具體回答你。我是地球人,你可以說我是台灣人,中國人,不是人,隨便你(我沒有意見)。
萬事通不應該存在於此,或者現在常識性節目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喚起我們的知識,而所謂的知識,也在胡用與亂用之間變成真真假假分不清的結構。拿假新聞或是 DeepFake 的科技水準可以把我們眼見為憑的思想耍得團團轉,我母親分不清臉書的貼文與廣告有何分別,她很容易把臉書的廣告都當成貼文,因此,什麼才是你真正看到的,什麼才是你不想看到的,個體固體主義不免俗地又要插一角,就是「過濾」。
過濾很重要,也很不重要。看你想看的,就宛如你只會訂閱有興趣的 YouTube 頻道,其他的的介入,通通塞進「不感興趣」的選項中。接著,新聞,透過關鍵字,你曾經搜索的字詞,在新聞中只給你相關的關鍵字詞新聞。人工智慧做得一直很不錯,只是太「保護」我們,好像不太好?
拿著圓筒窺看一頭豹,以為是貓,其實是一頭豹。有狹義的思想就宛如我們都只想某種追蹤想要的個人需求,就可能忘記其他的需求,即使有交叉。看看低頭族就知道了,螢幕大於列車的人數,或是過多的上車需求,或是讓位需求,或是「你才可能想下車」的需求,結果你坐過頭。
資訊時代,或者說螢幕世代,把我們帶進人工智慧所包覆的一個全新的世代中,總統候選人講的很有威嚴,或是很有進步體制的思想,要捍衛國家的主權等等,但請注意,總統所認為的國家政治主體思想,是你認為的,還是我認為的?
我很討厭政治,所以不要問我政治議題,或是兩岸議題,我無法具體回答你。我是地球人,你可以說我是台灣人,中國人,不是人,隨便你(我沒有意見)。我曾經強調一點,人是一種隨便你怎麼稱呼它的一種東西。你可以說是怪物,生物,物種什麼之類,還是有靈魂軀體之類的一種物質。人被定義得亂七八糟,但去思考,生為人,何為人的同時,社會也把我們的思想不免去加上什麼定義才行。
社會合理上的這種思想,已經被徹底地認為我們是什麼,我們是人,這幾乎每一個人沒有否認過,只是多了個民族。我是中國台灣地球太陽系的人(這樣稱呼你滿意了吧?)。有意義嗎?人是什麼?心理上的思想該怎麼在我們個體所認為?政治講得很有道理,我們當然也有,捍衛國家,西蘭公國,自體國,我們是一國,這樣的稱呼只是掛上你的門牌,要別人尊敬你的前提,這當然,很難做生意,因為沒有(東西)可以置身事外。
好笑的是我們要尊重這樣的前提就像尊重這兩個字的寫法,都以為是一種合理,社會非合理是一種認可的做法,一定是有某種為依歸,這是作為某種存在的所在。不管喜不喜歡,社會不是你向來認為「可以」就表示合理,合理就有意義。意義是在社會和平安定之中尋覓出來的一種真理,但真理容易被入侵,被改寫,被誤解,被「刺傷」,被扭曲,被有陰謀論的人們解釋成他們想要解釋的意義,這就是現代社會的「局勢」。
是風暴,還是末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會員
20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ornik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箴言(續)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陰謀說法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隨筆(19)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個體合理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個體固體主義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隨筆(20)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榮格心理學:個體化的心理成長與心靈療癒之路本文以中年之路的穿梭敘事,描繪了作者在土星迴歸期間遇到其伴侶,共沉澱內在的傷痛與陰影。透過星盤解析、心理諮商的學習,作者逐漸發掘自己與伴侶靈魂深層的共鳴,並投入陪伴與療癒的旅程。文章對心靈探索、創傷心理學、個體化與中年掙扎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avatar
于玥心理師心靈命理
2024-06-19
個體性的建構當我們太常過於傾向於使用標準制
avatar
Kentzeur(aka 邱胤瑋)
2024-05-12
個體意識 人類制訂了規則教條,來使人們服從,也讓自己受限與被制約, 然而, 制訂規則教條的,是全觀地洞察,還是企圖控制, 制訂的是真理,還是以真理為名的限制?! 誰能夠決定誰,誰又能夠定義誰, 我們可以做的, 是從個人意識的覺醒、賦權與整合, 為集體意識的推動與進展貢獻一份力量。
Thumbnail
avatar
Sanuya心靈內在空間
2023-12-13
體制化和個體化的迷思那天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聽到了體制化這三個字,一下子靈光一閃,豁然開朗。 原來我的人生過程中,不管是自覺或是不自覺的都在排斥體制化,努力追求屬於自我的個體化。 這並不表示我是自私的,我願意在體制化裡面認真扮演我的角色,可是當體制化侵犯到我個人的自由或原則、甚至底線時,我就會悍然拒絕,然後走向個體化的
Thumbnail
avatar
新石
2023-10-03
個體自由與性騷擾──無法「逆轉變好」的壞人? 「對於做過壞事的人—他們自己應該怎麼做,我們這個社會應該對他們做什麼。現今,不斷有毫無誠意的人公開道歉,很可能已經讓大家懷疑原諒的意義。但過去做過壞事的人應該怎麼辦呢?……我想我的意思是,如果等待自己惡劣行徑被揭露的壞人不在少數,那該怎麼辦?要是我們全都是那樣的人,那又該如何?」
avatar
不可方物
2023-06-24
個體迴路人被設計成不受別人影響?這種被鎖定在「個體」本身的鬥爭,這種情感是如此的能夠建立一個人的力量來改變對方、激怒對方、鎖定對方、固定他們的波浪、改變他們,並使他們銳變;而這裡是克制的燃料。而且它不是在牽制人的意義上的克制。它是在不允許「個體」受到任何影響的意義上的克制。
Thumbnail
avatar
守候正確邀請的PROJECTOR
2022-10-21
【個體經營】如何運用與生俱來的想像力,提升一輩子都需要的人際力?「我該這樣回覆他嗎?他會不會覺得我太主動了呢?」 「這樣講會不會太直接啊,不知道與會的其他人會怎麼想?」 「該怎麼表達,才能讓爸媽知道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卻又不會讓自己情緒失控呢?」 邀請閱讀至此的你,一起回想看看,通常在你面臨人際課題的選擇時,你通常會採取哪個作法呢? 「⋯⋯」 什麼是感知位置?
Thumbnail
avatar
你的學涯教練 利他能
2022-08-05
個體主動探索熟悉旋律與琴鍵的相對關係中蘊含著正向回饋上周當我注意到C是有目地性的低頭試著彈出記憶中的《兒歌小蜜蜂》旋律時,讓我對C探索鍵盤的行為感到訝異。 許多特殊需求者因不同原因由家長安排接受或轉介到音樂治療,被動進入到音樂療育空間,有的本身喜歡,喜歡樂器。因此,當他們會有高動機融入,也在音樂療育情境中有很多主動的反應與回饋。 #第一個正向回饋
Thumbnail
avatar
蕭瑞玲音樂治療隨想
2022-03-10
【個體經營】在他人的身上,看見成為Giver的責任:不是我太博愛,而是這世界真的需要關懷「我明明嘗試了很多,卻好像還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那天深夜,與我一同參與創業計畫的夥伴這麼說著。 不只因為開會導致身體疲憊,我彷彿看見她的眼中透漏出心裡的疲倦。那樣的無力來自於,明明已經那麼努力的參與各種社團、實習、培訓,但每到了送出履歷的那一刻,我卻還在猶豫...
Thumbnail
avatar
你的學涯教練 利他能
2021-11-21
個體看到就一定存在嗎? 看不到就不存在嗎? 每個人的定義不同 孰對孰錯無關對錯 不盡相同尋求解答
avatar
一線曙光
20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