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設計的求婚,卻換來對方一句「我要再想一下」掉頭就走,這究竟是拒絕,還是另有苦衷?
引起話題的台劇《未來媽媽》前兩集即拋下震撼彈,男主角柏謙找來眾親友,在廣場安排場面盛大的求婚,引來許多路人的觀看並起鬨「嫁給他」,但換來的女主角家妃的回應,不是想像中的「我願意」,而是「我要再想一下」,引起眾人一陣錯愕,開展了男女主角鬧分手的一連串誤會。
「高家妃小姐,你為什麼要拒絕,你這次這樣真的太過分了」
「我沒有拒絕,我只是說我要再想一下」
「你沒有拒絕,就要說我願意啊」
「求婚那麼大的事情,他應該要先跟我商量吧。這不叫求婚,這叫逼婚」
「你們女生不就喜歡驚喜嗎?」
「我就還好」
在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或許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驚喜」,過於突然的驚喜求婚在某些人眼中可能是「驚嚇」。更重要的是,為何屬於兩個人的「要不要結婚」這件事,變成一群陌生路人觀看的戲碼?甚至認為結婚這終身大事,要在一瞬間想清楚答應才應該?
浪漫愛的觀念改變 從「求婚嫁娶」到「討論結婚」
隨著社會文化改變,人們對於「如何決定要不要結婚」的觀念、喜好逐漸不同。「求婚」的觀念,可能源於傳統「浪漫愛」觀念、父母長輩安排的「嫁娶式婚姻」,重視特定禮節,例如:男方主動提親,女方被動接受;而婚後就是女方「嫁入」男方家,男方「娶進」老婆,男女有著不對等的關係。
然而,現代已是越來越強調平等的「匯流愛」,唯有雙方獲得滿足才能維繫,感情的付出與接納必須平等,且越趨重視婚後雙方平等的權力及雙方「共同協討論」。甚至,越來越多人認為娘家、婆家一樣「可以隨時回家」,更逐漸淡化「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娶觀。
文化轉變是漸進的,從傳統到現代的過程中,也就形成了一些新舊觀念交織的矛盾與落差。
例如《未來媽媽》劇中,男主角和親友舉辦「求婚」的儀式,以及求婚現場大家潛意識裡的經典台詞「妳願意嫁給我嗎?」、「我願意」等語句,仍很可能源於過往嫁娶的婚姻觀。此時,女主角想的是「結婚這件事得好好思考一下、應該兩個人先討論」,就成了和他人預期的落差。
「再想一下」想什麼?女性對婚姻的遲疑顧慮
台灣學者深入訪談五位未婚女性(27-31歲),發現對於她們而言,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不願結婚,而是時候未到」。「她們」之所以遲疑、要再想一下,可能是因為有著對於婚姻卻步的「共同焦慮」及嚮往婚姻的「美滿渴望」,兩相矛盾的複雜思緒,需要時間思考、更需要另一半的給力陪伴、給予信心。
共同焦慮有「婚後不能自主決定事情,難以保有自己;無法預測的婚姻關係會變什麼樣;尷尬難處理的的公婆相處」;美滿婚姻的渴望則包含「兼顧事業和婚姻的生活;把握適合生育的黃金年齡,想要孩子還是要先結婚;跟進朋友幸福洋溢的婚姻生活;抓住當下幸福減少感情風險」。
那我該怎麼「結婚」才不踩雷?
究竟可不可以「求婚」,能不能說「嫁給我」?對方會驚喜感動,還是需要「再想一下」,其實都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足夠了解對方的在意嗎?」
綜合上述的分析,我們或許可以先認真的想想以下幾點:
- 確認雙方婚姻共識
自己和對方對於婚姻生活是否已經有足夠的「共識」,是否已會談及婚姻生活,或能在談話中聽出對方有長久共同生活的打算。
2. 驚喜需求因人而異
有些人的確會對驚喜感動不已,甚至認為足夠驚喜才是足夠愛的表現;不過也有人對於過大的驚喜會感到驚嚇,喜歡「兩人知道、低調就好」。因此,最重要的是,了解對方的性格,在彼此都舒服的前提下進行相關的活動。
3. 思考「求婚」還是「結婚」
思考一下彼此的觀念,結婚用語什麼較為合適?是「你要不要嫁給我」的求婚,還是「你願不願意和我結婚」?看似習以為常的一句話,其實都可能藏著彼此對於婚姻生活的期待與價值觀。
看看《未來媽媽》柏謙和家妃的故事,想想自己......當想結婚,排場之餘,別忘了從「自己和另一半」的真實需要與喜好出發來設計。在一言一語之間,顧慮彼此的婚姻觀念。在每一個小小細節,成為在乎體貼的行動!別讓求婚變成誤解的源頭,而要成為更幸福的起頭!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蕭宇(2018)。流行文化中浪漫愛的演變以及男性形象的突破。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5,78-80。
鍾秉融、謝宏仁、鍾金原(2017)。我還不想結婚:七位女性對於婚姻的共同想像。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3(3),191-217。
楊晉龍(2017)。傳統經學的「嫁娶觀」與現代「結婚觀」及其相關問題探論。止善,2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