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和一位剛開始服替代役的年輕學術界新秀在臉書上私聊最近的世局。對話結束前他語帶困惑地打了一句 :「兩邊都覺得自己在拯救民主!」
這個兩邊當然是指「美國政治光譜」上的兩邊。 從選前多數民調高度看好拜登,但又有少數幾份民調堅定看好川普會大贏 ,其實這種彷彿是平行時空的劇本一直上演到現在(如果假設大選後公布的票數為真,那麼可以說,兩邊的民調都不算對:川普得票之多,是繼2016後,再度打臉主流媒體的民調。而看好川普的民調,也低估了拜登是超級吸票機的能力)。
只是現在的劇情,已經由大選是否存在舞弊,又進化到是誰在破壞美國的民主。兩邊都是振振有詞、毫不退讓,遇到這種棘手的狀況,通常只有兩種方法來解決:一是冷靜地檢視眼前的事實,到底目前是誰在民主體制上應有的權利受到侵害?二是看看其他的例子,看看可否有值得借鑒之處。
剛好本期的經濟學人的 Free Exchange 欄目就提供了一些思考眼前這個頭痛問題的好素材。經濟學人每周都是三到四個封面故事開場,緊接者是世界各國的重要政經社新聞:其中中國、美國、英國各自成一區,再來是亞洲、歐洲、拉美、中東與非洲四區。接下來是分成三個主題的要聞:商業、經濟與金融、科學與技術。最後是書評、訃聞和各國上周經濟指標。
另外,會不定期穿插特定國家或是主題的深度專題,如人工智慧、科技季報、美中新冷戰等。但還有幾個固定的專欄其實也提供很有趣的資訊,Free Exchange 就是專門探討一些新的概念或是介紹精彩學術研究的欄目。這期就介紹了三篇學術論文,研究主題是「經濟危機如何引發政治上的動盪並毀壞了民主」。
德國:1931年的銀行危機
第一篇是講德國1931年的銀行危機,讓經濟高度依靠兩大銀行Danatbank和Dresdner Bank的城市收入遽降幅度,甚至超過了20% 。在靠Danatbank的城市對納粹的支持度果然大增,但同樣的現象卻沒有出現在依靠Dresdner Bank的城市。造成這種差別的結果,根據三位作者的研究,原來是Danatbank的頭是一個叫做Jakob Goldschmidt的猶太裔銀行家,他不幸成為納粹把猶太人當成德國經濟問題罪魁禍首來宣傳的犧牲品。
除了和Dantbank關係密切的城市外,德國其他有迫害猶太人或是支持反猶政黨的城市,一樣被這種宣傳影響而熱烈支持納粹。所以經濟危機當然是極端人士崛起的重要背景因素,但德國的例子說明:納粹如何去建立找出代罪羔羊的宣傳、各地是否已對某族群有偏見,這些也都是最後讓希特勒上台的因果鍊的一部分......
立即付費訂閱以閱讀全文!2/24 前享早鳥優惠,額外再贈一個月閱讀權限。每月僅$89訂閱《世界很不政經.com》,接收 4 篇深度政治經濟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