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圖地︱臺灣人口首次負成長.地圖全解析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你知道嗎?去年台灣人口負成長!

2020年一整年,台灣人口從年初的2360萬人下降至年底的2356萬人,成長率 -0.18%。這是台灣二戰以來第一次全年人口負成長,而且自然增加和社會增加雙雙都負成長。

raw-image
raw-image

讓我們來看看2020年台灣人口創下哪些紀錄!

  1. 第一次全年人口負成長,減少4.2萬人
  2. 第一次自然增加負成長,減少7907人
  3. 出生人數16.5萬人,創下史上最低紀錄
  4. 死亡人數17.3萬人,創下史上第二高紀錄(僅次於2019年17.6萬人)
  5. 社會增加十七年來首次負成長,減少3.4萬人(上次是2003年,減少1.2萬人)
  6. 移往國外人數6.2萬人,創下十一年來新高(前個紀錄是2009年6.3萬人)
  7. 移入國內人數1.7萬人,創下至少三十年來新低(2019年有3.9萬人)

自然增加的趨勢或許可以理解。但是為什麼社會負成長如此之高?因為疫情?可是台灣防疫不是很成功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不過,雖然說台灣人口整體是在下降,但各個地方的狀況非常不同。有鄉鎮甚至成長了6.1%。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人口成長的地圖。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以下整理幾個看點給大家:

  1. 全國368個鄉鎮市區,有91個人口正成長,277個負成長,比例約為1:3。
  2. 桃園市和新竹市全部行政區都正成長,總成長率分別是+0.88%、+0.58%。
  3. 台北市和南投縣全部行政區都負成長,總成整率分別是-1.61%、-0.66%。
  4. 苗栗縣除了鄰近新竹的竹南和頭份之外,全部都負成長。
  5. 台南市鄰近南部科學園區的新市和善化高度成長。
  6. 彰化大村為什麼人口高度成長?新聞指出社會福利超高。
  7. 連江縣包辦人口正、負成長第一名的鄉鎮,整體成長率1.45%,全國第一名。
  8. 人口持續往市區以外流動,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區都人口負成長。台北周圍的林口、淡水、汐止,持續高成長。
資料來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圖地的沙龍
61會員
93內容數
喜歡地圖?熱愛圖表嗎? 圖地,是「圖表、地圖、資訊圖像」的創作園地。 這裡會使用圖像呈現數據資料, 透過數據看見現象趨勢與議題故事。 在 Instagram 和 Facebook 會比較頻繁更新圖表。若有適合的內容會節選修改後發表於此。歡迎大家前往追蹤~
圖地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09
你最近有搭飛機出國嗎 ✈️ 臺灣每個機場熱門的國際航線都不太一樣。 桃園機場最熱門的航點是香港,2023年有349萬人次出入境。其實,桃園-香港是全世界前5名熱門的國際航線。東京成田、關西、仁川、曼谷、新加坡也都是很熱門的航點。
Thumbnail
2024/10/09
你最近有搭飛機出國嗎 ✈️ 臺灣每個機場熱門的國際航線都不太一樣。 桃園機場最熱門的航點是香港,2023年有349萬人次出入境。其實,桃園-香港是全世界前5名熱門的國際航線。東京成田、關西、仁川、曼谷、新加坡也都是很熱門的航點。
Thumbnail
2024/01/18
最支持柯文哲的地方在哪裡?你可能想不到,竟然是金門大學! 那最支持賴清德、侯友宜的地方又分別在哪裡呢?
Thumbnail
2024/01/18
最支持柯文哲的地方在哪裡?你可能想不到,竟然是金門大學! 那最支持賴清德、侯友宜的地方又分別在哪裡呢?
Thumbnail
2023/10/18
第58屆金鐘獎頒獎典禮即將在本週末登場(2023年10月22日)。前幾天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金鐘獎入圍者的年齡是否會有什麼趨勢呢?於是就找資料做成圖表。
Thumbnail
2023/10/18
第58屆金鐘獎頒獎典禮即將在本週末登場(2023年10月22日)。前幾天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金鐘獎入圍者的年齡是否會有什麼趨勢呢?於是就找資料做成圖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了最新的經濟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下修為1.42%,較8月預測1.61%大幅下修個0.19百分點,是99年以來、14年最低,也就是金融海嘯之後最低經濟成長[1][2]。 以下是主計總處的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的詳細說明: ## 最新經濟成長率下修 1. 全球終端商品需求疲
Thumbnail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了最新的經濟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下修為1.42%,較8月預測1.61%大幅下修個0.19百分點,是99年以來、14年最低,也就是金融海嘯之後最低經濟成長[1][2]。 以下是主計總處的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的詳細說明: ## 最新經濟成長率下修 1. 全球終端商品需求疲
Thumbnail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22的人口統計,自大饑荒的60年以來首次人口下滑85萬。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萬只有956萬,人口出生率是千分之6.77,連續三年人口出生率在1%以下,連六年下降。死亡人數1041萬人,死亡率千分之7.37也是歷年最高。
Thumbnail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22的人口統計,自大饑荒的60年以來首次人口下滑85萬。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萬只有956萬,人口出生率是千分之6.77,連續三年人口出生率在1%以下,連六年下降。死亡人數1041萬人,死亡率千分之7.37也是歷年最高。
Thumbnail
111年8月出生人口數已經公布,今年預估是14萬人上下,迭創新低。 以上為近三年的情況,因為疫情的關係,各月出生情況不是很穩定,之前我有寫一些各月份出生人數的討論,請參考《防疫寶寶沒來!少子化第三次崩潰潮來襲,除了虎年忌諱還有什麼原因?》 有關人口趨勢,可參考另外一張圖表... 明年總人口數上升?
Thumbnail
111年8月出生人口數已經公布,今年預估是14萬人上下,迭創新低。 以上為近三年的情況,因為疫情的關係,各月出生情況不是很穩定,之前我有寫一些各月份出生人數的討論,請參考《防疫寶寶沒來!少子化第三次崩潰潮來襲,除了虎年忌諱還有什麼原因?》 有關人口趨勢,可參考另外一張圖表... 明年總人口數上升?
Thumbnail
雖然我會嘲笑這是柯文哲當台北市長八年以來的唯一政績,但台北市人口下跌,除了台灣少子化、高房價影響外,應該也跟中央政府這幾年來不斷增加外縣市就業機會,以及改善外縣市基礎建設有關。 當然還要感謝桃園基隆的選民這兩次市長選舉沒有選錯人,在雙北上班的朋友才能往基隆和桃園「撤退」。
Thumbnail
雖然我會嘲笑這是柯文哲當台北市長八年以來的唯一政績,但台北市人口下跌,除了台灣少子化、高房價影響外,應該也跟中央政府這幾年來不斷增加外縣市就業機會,以及改善外縣市基礎建設有關。 當然還要感謝桃園基隆的選民這兩次市長選舉沒有選錯人,在雙北上班的朋友才能往基隆和桃園「撤退」。
Thumbnail
最近流行一句話,生不如死 這倒不是說在台灣生活很辛苦......好吧!也確實很辛苦 這一句話是指出生人數不及死亡人數 內政部公布2021年人口總數,較前一年減少約-18.6萬人,約減少0.8%,這已經是台灣連續第二年人口減少。<參考報導:生不如死,台灣連兩年人口負成長> 為什麼?
Thumbnail
最近流行一句話,生不如死 這倒不是說在台灣生活很辛苦......好吧!也確實很辛苦 這一句話是指出生人數不及死亡人數 內政部公布2021年人口總數,較前一年減少約-18.6萬人,約減少0.8%,這已經是台灣連續第二年人口減少。<參考報導:生不如死,台灣連兩年人口負成長> 為什麼?
Thumbnail
少子化風暴來襲,2021年全台人口減少1.0%,六都僅桃園人口成長,但全台戶數增加1.9%,六都房價齊漲! 作者:城市學編輯部 看更多 》七八年級少子曝可怕斜率「台灣生不如死」蒸發退休金乾脆躺平? 看更多 》六都地王價均漲2.7%新高!桃園、台中「長老級土金」連莊16年 延伸閱讀
Thumbnail
少子化風暴來襲,2021年全台人口減少1.0%,六都僅桃園人口成長,但全台戶數增加1.9%,六都房價齊漲! 作者:城市學編輯部 看更多 》七八年級少子曝可怕斜率「台灣生不如死」蒸發退休金乾脆躺平? 看更多 》六都地王價均漲2.7%新高!桃園、台中「長老級土金」連莊16年 延伸閱讀
Thumbnail
回顧上一講 【復甦期進入成長期中間的轉換期】 https://vocus.cc/@Marks/6152726ffd89780001a96bd0  感謝好友Jaff,我是多摸摳桑,兩位寶貝兒子的爸  【全球主要國家國力表現─人口】 上回談完了【復甦期進入成長期中間的轉換期】後,今日我們來談談全球主要
Thumbnail
回顧上一講 【復甦期進入成長期中間的轉換期】 https://vocus.cc/@Marks/6152726ffd89780001a96bd0  感謝好友Jaff,我是多摸摳桑,兩位寶貝兒子的爸  【全球主要國家國力表現─人口】 上回談完了【復甦期進入成長期中間的轉換期】後,今日我們來談談全球主要
Thumbnail
透過人口結構的數據分析,佔得績優地區的先機。從政府公開的人口數據計算各縣市的外來工作人口,搶先得知未來的房價趨勢。就業與工作人口是房價最強健的支撐面,受到少子化與人口減少的影響最小。各縣市的移入或是移出的工作人口資料更能窺得政府公開統計資料背後所隱含的意義,進而對各地區的特性有深入的瞭解與認知。
Thumbnail
透過人口結構的數據分析,佔得績優地區的先機。從政府公開的人口數據計算各縣市的外來工作人口,搶先得知未來的房價趨勢。就業與工作人口是房價最強健的支撐面,受到少子化與人口減少的影響最小。各縣市的移入或是移出的工作人口資料更能窺得政府公開統計資料背後所隱含的意義,進而對各地區的特性有深入的瞭解與認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