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任老師家回來後,我就一直在家裡面複習,很少出門,也不願意再出門耽誤時間了。這兩天出門的次數屈指可數,貌似就只出去買了兩隻筆、還了書、剪了頭髮,而且還是一次性出門都辦完的。
其實,從去任老師家之前,我就已經開始複習了。在網上看了好些考友的交流,才忽然發覺:對一部分人來說,成功或許就是一個既定的事實,只不過這個“既定”到來的遲緩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個人的努力程度,二是時間。時間這東西不是我們人說了算的,且很大程度上,“時間的積累”是個很無可奈何又不得不去面對的狀況,應對這種無奈的舉措,就只剩下用人自身的努力來擠時間了——轉了一圈,這又繞回到了個人的努力程度上面了。這麼看來,既定大抵就約等於是努力程度了。
這是個連小學生都知道的命題,卻是個連學者和教授們也找不到捷徑的難題。
唯一的途徑就是回歸書房,濃墨揮毫,淡薄利欲。
仔細靜心下來,才發現有好多東西要學、要記。之前大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對自己的知識結構發難了,可那時的我總覺得,我只是受了中國教育制度的坑害,卻一直沒有拿出實際行動來彌補。這次的複習,終於讓我有機會給大腦中日漸慘澹的知識打補丁、貼膏藥了。我在微博上見到了一個公考的第一名,女生,學歷史的,看到她微博中的勵志小段子,很受鼓舞,這才是一個書生所應該有的狀態,學問是靠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她整整準備了大半年公考,每天睡六個小時、早起晨跑一圈、然後學十八個小時,學的時候高效率地學,睡的時候倒頭就睡,每天高速運轉著。憑著這樣的努力,最終考了兩個公考第一。不用說這樣的狀態能給一個人帶來多少實際的知識和提高,單是這樣的狀態,就很讓人的心裡感到熨帖了。
我之前也曾計畫過這樣的生活,但僅僅是限於“計畫過”,然後,在計畫邁出第一步的時候,熱情就消耗殆盡了。現在想來,這事赧然。人在好些時候,取得成功並不是靠熱情的力量——熱情才有多少能量啊?它總歸會有冷淡的時候,但意志恰有超越熱情的持續性。這個女孩讓我感動的地方,或許正在于她非凡的意志力。這種意志力會感染人,也會指引人,把一個望洋興嘆的浪子,拽回書房的書桌前,埋頭深思。
前天中了個小獎,是網易公開課的筆記活動。我的筆記評了個用心獎,估計獎品近兩日寄到。我又翻看了其他幾位元中獎者的筆記和微博,發現他們身在各行,心卻都停在學習狀態上。在現在這個社會當中,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日常活動了,不會(不能)持續學習的人,以及八小時以外大腦停止運轉的人,基本上就是新時期文盲了。想到這些,既有壓力,又很慶倖,我慶倖當年沒有單純到“假大學生”的狀態,也沒有在中國教育的蒙蔽當中退化成為弱智和傻子,而是在入黨前的一次次震驚當中活了過來。關於這一點,我也曾和好友聊過,我們的共同觀點是:作為一名差點被閹割掉思想的現代人,回擊這種閹割的最有利辦法就是奪過刀,把對方閹掉。
晚間聽了個文學講座。聽完後,從網上搜索到了主講教授的博客,讀後被其博中滋浮著的文化氣息所深深感染。這種散發在字裡行間的文化氣息,不是一朝一夕可得的,而是浸淫書香多年被薰染出來的,也正是這種特有的文化氣味,劃分開了民間作家和學院派學者的界限。在我認識的民間作家裡面,還幾乎沒有人能寫出這種於細微處見真功夫的文章,他們的作品平庸、平淡,找不到能用得上巧勁兒的地方,他們有的是力氣、有的是才情,卻沒有得力的工具。而書房中的學者們,最擅長用的恰巧就是這種工具,且他們的工具多種多樣、一應俱全,加之又有技巧,所以作品之精之細,讓人歎為觀止。在這過程中,必有書房的濃墨做基礎,而這個基礎的基礎,則是淡薄的利欲。所謂,無欲則剛,沒有了欲望,才能安心於書房,才能甘心把生活簡約化到生理需要和書房之間。這就是一間濃淡書房大致的規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