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Come·偷嗑】林秉聿慧眼獨具買下《複身犯》 片中台詞「藏洋蔥」蕭力修盼獻給女兒

2021/03/1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攝影/林威
正在熱映中的《複身犯》帶給台灣觀眾的,是過去國片中少見的類型,電影以「意識上傳」為出發點,講述一個人類載體中,擁有多個不同人格,而背後更是講述了許多議題,從意識到身體缺陷、歧視,甚至探討了「死刑」的可能性,豐富的元素,更添可看性。
《麻醉風暴》系列導演蕭力修與新生代監製林秉聿,兩人首次合作,便打造出結合科幻與驚悚的作品,兩人不僅合力創作出精彩的劇本,更與片中演員,如楊祐寧、張榕容、陳以文、王淨、林哲熹等人合作無間,讓演員與故事、角色是相互緊扣,也為國片開拓了更多可能性。
林秉聿將科幻結合驚悚 蕭力修用「病識感」說故事
《複身犯》得以出現在觀眾面前,有賴監製林秉聿的慧眼獨具。
《複身犯》的故事前身,《193路往月球》2017年獲得優良劇本獎首獎,但實際上,早在2016年時,監製林秉聿便在優良劇本媒合會中,看見了作者洪子詠對於這個故事的創意,更被當中「意識上傳」所吸引,最終也決定買下劇本,並邀請導演蕭力修執導。
對林秉聿來說,會選擇買下這個故事、進而改編成電影,在於故事裡的「高概念」,他說:「這個劇本對我來講,他的這個人格分裂的狀態,是後天人為造成的,我覺得是這個概念吸引我。」林秉聿表示,其實當初看到故事後,已經先思考這個故事的初步發展,希望能將科幻結合驚悚、凶案等,才決定買下:「我已經知道怎麼去改這個劇本,才去買它。」事後證明,慧眼獨具的選擇,為國片帶來新的可能性。
此次執導《複身犯》,蕭力修用「病識感」講故事。
而蕭力修則表示,自己會拿起《複身犯》的執導筒,除了是被故事裡「意識上傳」的概念感到興趣外,更想探討心理疾病的議題,他說.自己過去執導《麻醉風暴》時,是用醫療議題來包裝政治題材,這次則想藉由意識上傳來讓觀眾感受當心理發生狀況時的整個過程:「我想讓觀眾去體驗,當我們的腦子不知道自己生病了,到最後,我們可能在意識上或想法上是有病的狀態,這有一點延續我拍完《麻醉風暴》的概念,想從病識感的邏輯去講這個故事。」
蕭力修創作人格投射成長經歷 林秉聿正面力量面對評論
蕭力修(後)在創作片中人格時,有部分投射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前為林秉聿)
聊到《複身犯》的創作,尤其當中幾位個性鮮明的角色人格,蕭力修表示,在創作這些人格的過程中,其實有部分投射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說:「對我來說,這些人格,若用多重人格來看的話,其實是同一個人。」蕭力修表示,這或許是跟他的家庭背景有關,因為小時候,每到了寒、暑假時,他就會被送去不同的親戚家:「我會在這個過程裡,感受到情感的連結,是瞬間被切斷,變成自己一種性格的常態習慣。」他認為,這樣的經歷,也讓他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會有一點距離,直到女兒出生後,他才感受到一個非常強烈的連結感:「有一個人,你會一直放不下!」
他也將這樣的情感,投射在楊祐寧的角色上:「楊祐寧的主人格,其實有一點點我的生命的反射在裡面。」蕭力修也自曝,片中一幕楊祐寧為了女兒用盡全力的片段,即便他已經看過這麼多次,他還是會因為那個時刻被深深打動,而片中一句:「不管這個世界怎麼看你,都要相信你自己」,更是一段蕭力修希望給女兒的話;同時也希望想告訴那些被「不完美」所困擾的觀眾:「完美只是一種標籤、一種幻想,那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正在往前走的自己。」
面對觀眾評論,林秉聿(前)選擇用正能量面對。
監製林秉聿則表示,《複身犯》從無到有,就像是他的心血結晶,但看到網路上的一些評價時,卻也讓他感受到電影裡其中一個人格的情感:「我感覺這個電影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當有人批評它、指責它的時候,我會覺得很羞愧。」林秉聿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覺得為什麼把作品做出來、讓它遭受評論:「會覺得作品很可憐,不如不要做出來好了。」
但林秉聿表示,這就像《複身犯》最後說的,我們可能看到不完美的一面,但要用什麼樣的眼光跟態度來面對:「這世界就是這樣,很容易看到不完美的地方、很容易看到缺陷的地方、很容易指責,深怕別人沒有跟他們一樣看到這些缺點,但我們要相信自己!」
導演放手讓演員自由發揮 拍到一半為角色再加戲
有許多觀眾在看完《複身犯》後,對於片中演員的表現感到讚賞。
除了有一個好的故事、一位好的導演,一部作品的選角也是成功的必備要素,在《複身犯》中更是如此,片中有關科幻的元素,始終需要靠這群演員精湛的演技、與導演及劇組之間的相互討論,才能成就一切,尤其電影中每個角色都各司其職,從男女主角楊祐寧、張榕容,到即便戲份不多,卻也足以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三位配角陳以文、王淨、林哲熹,都為自己的角色,賦予靈魂與血肉。
事實上,在片中,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特色,也令人好奇,這些角色的個性與人格特色,是如何發展出來的?對此,導演蕭力修表示:「邏輯上,是他們看完劇本、分析完角色,知道那個角色的目的、動機,跟他之後要做什麼,之後就由他們自由發揮。」蕭力修解釋,他希望的,是由演員來創造角色,而非演出這個角色,所以大部分跟這群演員溝通的,會是在討論角色的缺失、角色跟家庭之間如何連結與失落、角色的慾望等,至於要如何演繹各自的角色,就由演員自由創作。
蕭力修(左)、林秉聿(右)為了創作片中角色,花了不少工夫。
而好的演員為了成就更好的表演,都會在拍攝前、拍攝過程中,跟導演討論各種可能性,以陳以文為例,蕭力修說:「以文哥一開始跟我討論的一件事,是他到底要像人魔那樣子,很冷、讓人不寒而慄,還是要像比較正常的商人,但比較油腔滑調;這些在拍攝前都有討論。」雖然這些演技精湛的演員,露臉時間不多,但不僅表現精采,透過他們演出,短短幾句話卻也足夠令觀眾對於這些角色背後的故事,有著自己的想像;對此,蕭力修表示:「其他的角色,我們在設計上是希望他大概有一個起承轉合、幾個片段就能把他的背景故事講完。」
蕭力修認為,雖然片中有許多人格,但他們的背後都是孤獨的。
他認為,雖然當中有很多個人格,但每個角色都是很孤獨的,他們背後可能是想尋求跟家庭之間所失去的連結,導致他們在片中的樣子與心態,這也是原著和蕭力修希望呈現給觀眾的;但他也坦言,原本的腳本,這幾位演員的戲分更少,但他心想,既然有幸邀請到他們來,也應該讓他們能有更多的表現,因此在拍攝途中,就決定為他們加戲,也因此觀眾得以在片中,看見他們更多亮眼的演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