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是一個多元文化與民族並存的國家。
2019年11月,我踏上了墨爾本的土地。
來澳洲打工渡假之前我曾設想過各種狀況:想像著要如何跟澳洲人交談,如何融入他們的文化。花了些許時間在網路上,卻並沒有任何重大收穫。當時的我剛結束日本的打工度假,深知如果沒有事先對異國文化有一定了解的話,日後與當地人相處易生摩擦。
儘管語言能力和對澳洲的瞭解不夠深刻,我還是帶著一顆飄浮不定的心出發了。離家越來越遠,對於異地未知的恐懼卻越來越低。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世代,很多資訊動動手指就能找到。只是,對於接下來到底會發生什麼,是怎麼都料想不到的。
當我踏上墨爾本的土地,發現澳洲人似乎對於外國的旅客習以為常,而在路上也偶爾也能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這便是,移民大國的樣貌!
我工作的第一站是位在墨爾本郊區的草莓農場,待在農場的原因只有一個----所謂的二簽。而身旁的人大多是台灣人,可我卻不斷地在找尋日本人的身影,興許是我受了些許日本文化薰陶,自然而然地與日本人比較親近。
採草莓十分辛苦,推著沉重的推車,下雨豔陽依然不能停下。每天揮汗如雨,自己準備三餐,有種回歸原始生活的感覺。速度和體能比不過別人的我,開始思考下一步該當如何?於是我選擇移動。我沒有留戀,因為我知道待在原地不會獲得我想要的。
之後便是櫻桃農場和葡萄農場,儘管知道農場都是體力活,為了那我不知道底有沒有必要的二簽我還是就這麼繼續了。摘採的途中,累了便有最新鮮的水果止渴。在這段日子裡身旁的人來來去去。每位背包客都有自己各自的旅途要去完成。而爆發的
疫情,讓計畫有了變化。
無奈之下,農場郊區成了較為安全的庇護所,每天過著單調而有些無聊的日子。我常常在想,若是沒有疫情,打工度假的生活是不是能過得更精采一些?我是不是能和澳洲當地人深交、好好地在繁華的都市裡探索異域風情?你說人們是為了甚麼而展開旅程的呢?
五月,南半球邁入冬季。忍受不了農場寒冷的我,決定北移到凱恩斯念語言學校。而在這之前我在一個澳洲單親爸爸的家中陪伴他六歲的兒子。那位爸爸告訴我,孩子的母親來自上海。四年前,她離開了。我不敢問她究竟去了何方,但心中難免有過猜想,若非當初為了身分而和這位澳洲爸爸組織家庭,而如今讓孩子在沒有母愛的環境下成長?
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之中,我明顯感受到東西方文化的不同。澳洲爸爸能夠在開車時放膽讓兒子握方向盤。而年僅六歲的小男孩被教導要當個紳士,有時像個小大人一般。我不禁感概,若是台灣也能多多少少改變一下教育的方式多好!在台灣,很多時候父母總認為孩子什麼也不懂,可若是能鼓勵孩子多方接觸和嘗試有甚麼不好呢?
想想自己已年近三十,卻沒有預想中的成熟可靠,有種好多事情太晚知道的感覺。
旅程,持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