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其實都是真的。那座山並不是心靈創造出來的產物,而是真真實實存在於世上,我從未編纂過任何故事,你所聽見的,都是我從實際造訪那座山的經驗中擷取的片段。我無意、也無能創造。
那麼,讓我告訴你,一直隱瞞你的那個故事吧。你可以當成是開頭,也可以當成是結局。
台灣是多山的島嶼,隨著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也有不少人轉而走向山中,尋求心靈的平靜與解放。除了遠離塵囂,人類短短數十年、頂多百年的生命,與山岳相比宛如螻蟻,面對如此巨大的存在,人類也似乎更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
1998年出生的劉宸君,與旅伴在2017年前往尼泊爾進行山區健行,卻遇上當地罕見的三月大雪,最後不幸喪生。不過在短暫的約20年生涯中,劉宸君留下了不少作品,就連受困於岩洞中的最後歲月,她的求生意志有文字相伴。《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正是作者的友人協助蒐集、整理她生前所著的遊記、詩、書信與雜文後,出版的作品。透過這些文字,劉宸君不再是新聞事件中刻畫單薄的受難者,而是熱愛人生、具有豐富情感與生命厚度,並在最後誠實面對自己的作家。
其實我很害怕山上隱密、曲折、狹窄的路徑,我想要
直接的遼闊,比如說飛行。
可是我真的好想知道陽光照在稜線上的樣子,所以一直跟著你,最後發現那些路好像我。
陽光大概沒辦法照亮照熱所有在暗處的泥土,但每個上山的人大抵可以找到和自己有些像的事物,如同最後你一定會飛起來,起飛的地方是從林間的密徑。
與其說是對想像中的讀者訴說山的故事,或許《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更像是作者對於山的告白。包含自己畏懼山的心境、體會山脈讓世俗的一切毫無意義等,文字中透露出了對於山岳的敬畏、熱愛等豐富情感。除此之外,以山為中心,也輻射出了對於旅伴(以沈默和背影為彼此證成這巨大的世界)、旅行(是一種極為嚴苛的自由)等相關主題的想法。
整本書依照書寫的模式,或許可以分成三大部分。前段關於旅行書寫,內容雖然較破碎凌亂,卻依稀可以看出作者構思文章的軌跡;中段以詩集為主,具有大量象徵性意象,傳達出豐富的創作能量與細膩的感觸;最後則是比較易讀的雜文,訴說對象不盡相同,有時似乎沒有特定對象,有時卻私密到會讓讀者有種窺探隱私的罪惡感。
對於亡友的追憶、對情人的呢喃,甚至是與自己的對話,但不論是怎樣的內容,作者在生命盡頭時寫下的文句,無可避免地將成為閱讀體驗中,最難忘的部分。
夜晚的時候我會很痛苦,因為我好想家,想把單純自己給你們看,但如果肉體回不去了,我會把一部分單純的自己放在山上,一部分帶回家。
你不要擔心我了,我這輩子一直到現在才學會真正地放鬆,儘管真的很想活著,接下來交給山安排了,但即使食物不夠了,這樣一直寫一直想我就覺得自己不會死了。
對於人類而言,死亡是未知,面對死亡我們的直覺多是恐懼,然而透過劉宸君的書寫,讀者也似乎得以共感她最後面對死亡的時刻。不論是面對面對死亡的坦然,或是明明已經釋懷,卻依舊抱持著獲救希望的矛盾情感。如同書中所說「活著的人都在趕赴一個地方」,以文字為火炬,劉宸君彷彿代替了所有讀者,成為走上名為死亡這趟旅途的先行者。
「你可以當成是開頭,也可以當成是結局。」在同名文章〈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中的這段文字,彷彿暗示了生命的結束與死亡的開始。然而,不論死亡是開始或結束,《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都讓作者的一生,透過文學而留下紀錄,並以山的哲學教導倖存的我們,把握時間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