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朱元璋們設計的''中堅官員制度''&嘗試思考現今公務員的體系安排(三)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中間/中堅階層如何發威
《明史.卷七十三/職官二》:都御史,職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讞平之。十三道監察御史,主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凡政事得失,軍民利病,皆得直言無避。有大政,集闕廷預議焉。蓋六部至重,然有專司,而都察院總憲綱,惟所見聞得糾察。……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贓從重論。
《明史.卷七十四/職官三》:六科,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頒之;有失,封還執奏。凡內外所上章疏下,分類抄出,參署付部,駁正其違誤。……而主德闕違,朝政失得,百官賢佞,各科或單疏專達,或公疏連署奏聞。雖分隸六科,其事屬重大者,各科皆得通奏。……凡大事廷議,大臣廷推,大獄廷鞫,六掌科皆預焉。
  從明史對於御史、給事中的職權來看,言官的身影幾乎融入了整個明朝的政治活動中,幾乎任何事他們都有權參與,和當朝一、二品大臣討論政事亦是稀鬆平常,縱使沒有決策權也會給予反駁監督的權力,因此他們的官階品級雖然處於中間的正、從七品,但他們的政治權力卻是實實在在的中堅階層,亦即他們能夠憑藉自身掌握的政治能量抗衡來自更高位階長官的壓力,甚至依靠這種權力讓高位階的權力者有所顧忌或改變決策方向,這樣的官僚集團內部制衡就可以讓政策結果不至於完全偏向某一個利益群體,繼而產生一個較符合多數利益的結果,當然,七品御史、給事中能對上級產生如此大的制衡力量,對於七品以下的官僚而言自然是兢兢業業加上嚴陣肅穆以待了。
◎開國洪武大帝,罵!皇帝紅人,罵!
  韓宜可,於朱元璋稱帝初年擔任監察御史,當時丞相胡惟庸等人正得寵於朱元璋,他們在與皇帝的談話間行為不恭、言語不檢。韓宜可見狀直接上前彈劾他們幾人大奸似忠,朱元璋大怒說:「口無遮攔的御史,竟敢陷害大臣」將其關入錦衣衛獄中,過些時日後才得以釋放。多年之後,有次朱元璋賞賜各大臣,唯獨韓宜可不接受並且上書讓朱元璋取消此次封賞,朱元璋不由得感慨地說其他大臣接受賞賜時高興都來不及,但只有韓宜可才是真正的清正肱股之臣啊。
◎皇帝親叔叔,罵!
  于謙,中進士後授職監察御史。與宣宗對答時,思路清晰有條理,宣宗為之傾聽。當宣宗叔叔漢王朱高煦謀反時,于謙隨宣宗親征,朱高煦出城投降,宣宗命于謙口頭列舉朱高煦的罪狀,于謙詞句正氣凜然,聲調威嚴激烈。朱高煦趴在地上發抖,稱罪該萬死,宣宗對此十分滿意。于謙這時候的表現符合了前篇文章所說的言官的選拔標準是不僅要年輕而且要飽讀聖賢大道,再加上他們尚未經官場薰染只以這些大道理為唯一的依歸,也才有于謙不會顧及對方是皇帝的叔叔、大明朝的王爺的這些身份,而只以君臣大道的角度出發,讓這位拼殺戰場的王爺也伏地認罪。于謙在英宗土木堡之變後幾乎以一人之力挽救明朝於既倒,少了他的努力明朝或許在此時就要遷都南京偏安一隅甚至滅亡。
◎皇帝的私生活,要管也要罵!
  明神宗萬曆中後期,因對政事的繁雜和難以掌控,加上健康狀態不佳,心灰意冷下持續了長達30年的怠政。官員遇缺不補導致朝局停滯、官署空轉,對於東北後金勢力的崛起疏忽而導致薩爾滸大敗,從而讓後金政權有繼續發展壯大的機會,也種下了明朝與後金後來連年征伐、攻守易位的隱患;萬曆皇帝將久不上朝的原因歸結於身體健康的因素,但當時的一位官員雒于仁則上《酒色財氣四箴疏》將皇帝身體不好的原因歸咎於個人私生活放縱不節制,這份奏疏不僅極盡嘲諷萬歷帝,更將皇帝的私事直接攤開在大眾的目光之下,這在當時皇權至高的社會中是非常忌諱的,也因萬曆皇帝不想讓這份奏疏一直出現在公眾的眼光,只能選擇性的無視這份奏疏,並在事後另找藉口將雒于仁廢黜為民。
  言官制度到了明朝中後期開始變質,言官們或固執他們口中所謂的孔孟聖賢之道,或為自身謀利營私,朝堂上空談氾濫但實際政務卻無法推展,許多歷史節點中看不到務實的政策討論和布局,卻只見一位位言官為說而說、為罵而罵,直到明朝覆滅。
◎言官之口最後把皇帝的生路也堵死了。
  崇禎帝授權兵部尚書陳新甲秘密主持與清政權議和,但因秘密洩露,給事中馬嘉植等人以天朝不可與外邦媾和為由彈劾陳新甲誤國,崇禎無奈只得將其處斬,至此,明朝喪失最後一次與清廷議和的機會。
  崇禎末年,流寇李自成進逼北京,京師震動,朝臣有人提議遷都南京,然給事中光時亨力阻南遷主張力守京師,致使崇禎無法決斷白白喪失時機,最後京師陷落,崇禎縊死煤山,遺言稱「諸臣誤朕也...。」恐怕言官集團也有不小的責任吧。至於當時力阻南遷的給事中光時亨之後被南明朝廷以阻遷的罪名處死。
※備註:本篇文章參考《明史》記載、維基文庫等資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鳴潮加密分區解謎分享(遠望營地)鳴潮遊戲中有許多解謎,分享加密分區的解謎方式
Thumbnail
avatar
Saioyan
2024-06-20
史艷文由明朝嘉靖皇帝年間活到架空歷史戲裡出現的第一位反派人物是安天祥,官職是九門提督,代表劇情是以清朝作為背景⋯⋯
Thumbnail
avatar
木天心
2024-05-15
【明朝的火炮是跟歐洲人買的,蒙兀兒帝國則是跟鄂圖曼帝國買的】 大家可能聽說過,十六、十七世紀戰亂頻仍的東亞,無論是日本戰國時代、朝鮮壬辰戰爭,還是明清易代大戰,歐洲人帶來的新銳火藥兵器都大放異彩。不過,在當時,傳播新式槍砲科技的不只是歐洲人,還有他們的死敵:伊斯蘭世界的霸主之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在蒙兀兒帝國草創時期,中亞、印度的軍隊不用火藥兵器,
Thumbnail
avatar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2024-05-06
明朝一屠夫賣豬肉,見乞丐可憐不收錢,乞丐卻對屠夫說:你活不過三日 明朝末年,敭州有個力大無窮的漢子,名叫王富貴,他雖然力氣大,卻自小家貧,被迫四処打工度日,王富貴渴望成家立業,但窮睏的他無錢娶妻,衹能在山上砍柴爲生。 一日,鄰居匆匆跑來,說縣太爺府上招聘力工,王富貴訢喜不已,趕忙來到縣府試工,他輕而易擧搬運了沉重的貨物,很快得到了聘用。
Thumbnail
avatar
钢笔文言
2023-09-22
明朝十三陵之長陵記錄探討明永樂五年,即1407 年,明成祖朱棣命全國各地的地理師傅,為其蔔選陵址。 主要參與的地師:江西興國的廖均卿、曾從政、江西豐城知縣的王侃、巫涯等人。 兩年後長陵開始營建,一直到明宣德二年,陵園殿宇主體建築太基本告成,耗費銀兩多達八百余萬兩,長陵也由此成為明朝帝陵中蔔選最為精細,風水格局最符合風水
Thumbnail
avatar
陳昱勳
2023-09-13
明朝的紅色暢銷書(代PO)朱元璋曾出過一本暢銷書,叫「大誥」,是明朝的一本紅寶書,專門為人民指明方向的。因為明一開國就貪官污吏、刁民潑婦橫行,然後又受到前面元朝的不良影響太深;所以,朱元璋感覺,必須要靠他來指明方向,否則,朱天下就不能世世代代傳下去了。其實,明還是有一點法律、有些典章制度的,但朱覺得,這些通通不如他的英明。
Thumbnail
avatar
Liaooo廖軍緯(Ptt廖大)
2022-07-12
明朝十三陵來脈風水探究明朝永樂五年(1407)(五運後六年),江西風水師廖均卿奉旨在北京周邊選擇皇陵,後廖均卿建議選址在北京昌平縣的黃土山,並且上奏摺給朱棣,出脈提到二十四天星的概念。 奏摺原文如下:   臣受楊師秘傳術,廖參造化玄機。茲奉我皇聖旨,卜取御陵,臣與禮部尚書趙羾,相視營陵,敢不披肝吐膽,以盡忠言。
Thumbnail
avatar
陳昱勳
2022-05-03
[新竹旅遊]二百七十四年歷史新竹都城隍廟,從明朝至今台灣唯一京都級神格城隍廟,台灣民間信仰大廟之一台灣城隍信仰成為一個顯學。一般人均認為陰界與陽間一樣,也有其社會組織,城隍即為陰間的父母官。儒家敬天畏神即承認世界有陰陽之隔。台灣各縣市幾乎都有城隍廟,城隍廟因為官階而有不同神格存在,小編寫過台灣省城隍廟,這篇介紹台灣最具影響力之新竹都城隍廟。 新竹城隍廟相關資訊:: 地址: 電話: 開放時間: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2-04-15
Lag一年談駱以軍《明朝》與其相關──當「駱以軍」成為文化品牌  駱以軍《明朝》在鏡文學有意推廣之下,成為當時眾所矚目的新作。然,出版之後風波不斷。朱宥勳在2019年11月的《聯合文學》發表書評〈「投降」是文明的最終形式嗎──讀駱以軍《明朝》〉,認為《明朝》挪用《三體》的概念,是「囡仔穿大人衫──無合軀」
Thumbnail
avatar
阿好的奴僕
2021-07-28
【 浙江湖州 ─ 旅遊 】竹墩古村景區竹墩十景★唐朝大人物雕像和明朝古橋尋寶之旅攻略在這裡許多耳熟能詳的歷史在現代的我們大多僅僅只能在書本上和電視劇得知,但如果自己不只可以親自走一遭,甚至根本住在附近…誇張一點,出個門看到的雕像是唐朝大人物,走的橋是明朝古橋,這真的是讓我非常不可思議! 近期的「竹墩古村景區」打造了與竹墩村江南水鄉相契合的燈光秀,巧借景致營造沉浸式夜游“3D”氛圍。
Thumbnail
avatar
吃貨雨神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