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朱元璋們設計的''中堅官員制度''&嘗試思考現今公務員的體系安排(四)(完)

更新於 2021/04/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現今公務員體系再思考
綜合前面三篇的文章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
  一、明朝以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狀態統治時間長達276年,在歷代王朝國祚排名中只僅次於唐朝居於第二。
  二、明朝的上層統治階層(包括大多數時候的皇帝和有些時候的內閣)在相當程度的時間中是屬於混亂無章甚至是癱瘓沒有辦法發揮其作用的狀態。
  三、明朝的官僚系統中有一個群體,他們處在於這個體系的中下階層,但他們擁有能夠抗衡、改變上層決策者的權力。
依照這三點我們能夠初步得出一個結論:明朝的統治之所以能夠延續200多年,官僚體系中的這一群中間/中堅階層有著值得深思的作用。
  讓我們將目光的焦點轉到我國現今的公務員體系,我國常任公務員即事務官的人事制度依「公務人員任用法」規定採簡薦委制,官等分為簡任、薦任、委任;職等最高為第十四職等,最基層為第一職等;其中第一至第五職等為委任官、第六至第九職等為薦任官、第十至第十四職等為簡任官,這裡所謂的常任公務員是指需要經過國家考試及格的人員,而必需辨別的是現今公務員考試與古代的科舉選官制度並不完全相同,又國家考試中我們最熟悉聽到的公務員高考詳細稱為高考三級,需要大學畢業才能應試,及格者取得薦任第六職等任用資格;往上還有高考二級和高考一級分別需要碩士、博士學歷,及格者取得薦任第7職等、薦任第九職等的資格,從這幾個級別的考試綜合考試院發布的「職務列等表」可知:委任文官屬於決策者層級,薦任九職等從表格上來看在某些機關亦可以擔任主管階層,故認為薦任九職等以上之文官均具備決策者的角色,故而本文認為中間/中堅階層應以高考二級及格任用者即薦任七職等之文官是比較適當的層級,因為他們這個階層具備一定的行政權力對上能夠成為抗衡壓力的資本,對下亦有一定的權限基礎能夠有指揮、監督、改正的權力,在這裡要說明本文並非提倡現今公務員體系複製類似於明朝言官''純粹的言語監督權力'',而是著重在提升某個公務員階層的對上制衡和對下督促能力,將其在基層處理行政事務時所遇到的問題而產生的解決方法透過與上層決策者交流、互動、制衡的過程中,將這些解決方法反饋到上層決策者的視野中,進而促使決策者能夠以基層的角度衡量出更符合日常基層運作的政策。
  高考二級近兩年開缺名額都在50名左右,名額並不算多,並且隨著我國碩士學位的逐漸普及,若能適當的在各行政職系中開放名額,嘗試讓其擔任副手性質的職缺,從中觀摩行政體系事務的運作模式,或許能激盪出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理態度,且初次任職的人理論上會憑藉著相當的熱情積極投入工作內容,遇到問題時理應會多花時間找尋解決辦法而非循慣例機械式的照辦,亦即在整個公務系統中以高考二級/薦任七職等的這個層級的文官能夠有一定的能力在上與下的階層中自力運轉並在這同時為整個公務系統提供不一樣或更有優勢的想法與作為。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法規資料庫、考試院考選部、銓敘部網站
後記:本系列文章是從明朝歷史的脈絡為發想,加上自己知曉的一些公務員制度兩者做結合,探討試圖找出不斷活化公務員體系讓這個體系能夠持續有活力有效率的運轉下去的這個關鍵點,自己並非現代公務員體系的專家,如果對公務員體系或公務員選任程序與制度有所誤解,還請見諒與不吝賜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eo思緒天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明史對於御史、給事中的職權來看,言官的身影幾乎融入了整個明朝的政治活動中,幾乎任何事他們都有權參與,和當朝一、二品大臣討論政事亦是稀鬆平常,縱使沒有決策權也會給予反駁監督的權力,因此他們的官階品級雖然處於中間的正、從七品,但他們的政治權力卻是實實在在的中堅階層
在明代朝廷中有一群官員他們可以針對任何事情提出建議、監察甚至彈劾,從皇帝到官員百姓,大至國家小至庶民,他們都可以發表意見而且不需要有確切的證據,只要是有所耳聞就可拿來作為憑證,哪怕事後調查並無此事也不用負責,他們有個統稱:「言官」。
為何講明朝?綜觀中國歷史上的各個王朝,王侯將相各自散發鋒芒,然而如何去評價一個王朝可以是很多種面向的,文化、經濟、軍事、版圖勢力都能夠是一種角度,而這許多種角度中我則從另一個面向切入...
從明史對於御史、給事中的職權來看,言官的身影幾乎融入了整個明朝的政治活動中,幾乎任何事他們都有權參與,和當朝一、二品大臣討論政事亦是稀鬆平常,縱使沒有決策權也會給予反駁監督的權力,因此他們的官階品級雖然處於中間的正、從七品,但他們的政治權力卻是實實在在的中堅階層
在明代朝廷中有一群官員他們可以針對任何事情提出建議、監察甚至彈劾,從皇帝到官員百姓,大至國家小至庶民,他們都可以發表意見而且不需要有確切的證據,只要是有所耳聞就可拿來作為憑證,哪怕事後調查並無此事也不用負責,他們有個統稱:「言官」。
為何講明朝?綜觀中國歷史上的各個王朝,王侯將相各自散發鋒芒,然而如何去評價一個王朝可以是很多種面向的,文化、經濟、軍事、版圖勢力都能夠是一種角度,而這許多種角度中我則從另一個面向切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正官,从传统命理学角度来说,如果想要“论贵”,那它是一个必看的十神。因为正官本身所核心指代的事项就是:稳定长久的权力。尤其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背景下,大量的人口,再叠加有限的资源,“稳定的权力”以及“等级结构”絶对是我们的核心诉求。 只有这样所有人才都能够在一个框架下,各司其职,保证系统有序低风险
變法圖強 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1079)年—距離王安石變法[1069年]已經過了十年之久—。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所進行的變法原本目標在於「富國強兵」,國家因文吏人數的逐年澎漲、增加,已經嚴重影響到行政效率;加上土地兼併、地主逃稅等問題,已經開始出現入不敷出的財政窘況,亟需解決,加上建國初期為了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五老榜」的特殊性,嚴格來說不在多人老年及第,而在得第者隨獲官職。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投入國考的時間金錢資源是成本,放棄公職外其他發展機會也是成本,為何多數公務員尋求更理想職涯的選項裡,沒有辭職這項?永業制對於公務人員倒底是保障還是枷鎖?
Thumbnail
東漢財政內功的這套「度田」的制度和「東漢公務員選拔制度」作為東漢的兩條統治主線其實在對皇帝的要求上有著很大的區別。 這套「度田」的制度對皇帝的要求並不高,它對官僚機構的正常運轉要求倒是挺高的。 由於它是國家唯一指望的上的財政來源,所以國家對這塊肉盯的非常緊。 尤其當士族集團開始逐漸站穩腳跟並開
Thumbnail
前面我們把朝廷派到地方的一把長官說的跟二傻子似的,那是不是這光杆司令就不重要了呢? 絕對不是。 地方上會很尊重這個花架子領導。 因為很有可能你家出息的大官在你現在領導的老家當地方官呢,咱們都是一個圈兒里的。 一般來講,高級圈兒里往往是互相捧的。(討論的概率哈) 因為利益互相牽扯,而且總會有
Thumbnail
劉秀針對王莽這套篡權模板是咋辦的呢? 1、對外三公鼎立進一步分權。 2、對內不再培養親信的中朝官,不再設「領尚書事」這個崗。 劉秀在首先對三公中的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這三個官職的職責進行了改造。 總體來講就是平均性的分配。 大司馬的名字被改回到了原不長設的太尉,職能上「掌四方兵事功課,歲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正官,从传统命理学角度来说,如果想要“论贵”,那它是一个必看的十神。因为正官本身所核心指代的事项就是:稳定长久的权力。尤其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背景下,大量的人口,再叠加有限的资源,“稳定的权力”以及“等级结构”絶对是我们的核心诉求。 只有这样所有人才都能够在一个框架下,各司其职,保证系统有序低风险
變法圖強 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1079)年—距離王安石變法[1069年]已經過了十年之久—。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所進行的變法原本目標在於「富國強兵」,國家因文吏人數的逐年澎漲、增加,已經嚴重影響到行政效率;加上土地兼併、地主逃稅等問題,已經開始出現入不敷出的財政窘況,亟需解決,加上建國初期為了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五老榜」的特殊性,嚴格來說不在多人老年及第,而在得第者隨獲官職。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投入國考的時間金錢資源是成本,放棄公職外其他發展機會也是成本,為何多數公務員尋求更理想職涯的選項裡,沒有辭職這項?永業制對於公務人員倒底是保障還是枷鎖?
Thumbnail
東漢財政內功的這套「度田」的制度和「東漢公務員選拔制度」作為東漢的兩條統治主線其實在對皇帝的要求上有著很大的區別。 這套「度田」的制度對皇帝的要求並不高,它對官僚機構的正常運轉要求倒是挺高的。 由於它是國家唯一指望的上的財政來源,所以國家對這塊肉盯的非常緊。 尤其當士族集團開始逐漸站穩腳跟並開
Thumbnail
前面我們把朝廷派到地方的一把長官說的跟二傻子似的,那是不是這光杆司令就不重要了呢? 絕對不是。 地方上會很尊重這個花架子領導。 因為很有可能你家出息的大官在你現在領導的老家當地方官呢,咱們都是一個圈兒里的。 一般來講,高級圈兒里往往是互相捧的。(討論的概率哈) 因為利益互相牽扯,而且總會有
Thumbnail
劉秀針對王莽這套篡權模板是咋辦的呢? 1、對外三公鼎立進一步分權。 2、對內不再培養親信的中朝官,不再設「領尚書事」這個崗。 劉秀在首先對三公中的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這三個官職的職責進行了改造。 總體來講就是平均性的分配。 大司馬的名字被改回到了原不長設的太尉,職能上「掌四方兵事功課,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