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素食者】|當你成為一棵燃燒的樹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素食者,在無肉不歡的韓國,代表少數與弱勢的群體;女性,在尚未褪去父權意識的韓國,在社會上也是相對的弱者與被迫害者。
本書的中心人物─英惠,在家庭與婚姻中扮演聽話溫順的女兒、勤儉持家的平凡妻子,在某天噩夢起始之後,突然再也不願意吃肉,也無法忍受處理、烹調或在冰箱中儲藏任何肉類。
以上應該是俯拾即是的開頭,但我不想自以為是地針對書中每個細節抽絲剝繭,我大概也不知道果實長什麼樣子,會在讀者心中種下什麼樣的種子,長成什麼樣的植物。開出什麼樣的花。在這裡我想記錄一些閱讀時腦中浮現的直覺想法:關於矛盾感、自我認知與選擇的衝突與牴觸、以及強烈的對比下映襯出的相似性。
本書分成三個部分,時間線是持續流逝的。
第一章是以英惠丈夫的觀點描述事件剛發生的經過,也就是英惠做噩夢前後的行為變化,以及開始吃素之後家人的反應。丈夫強調會選擇與英惠結婚,是因為她是一個平凡而沒有魅力的人,沒有特別的缺點與優點,在平凡的妻子面前不用時刻表現男人應該有的強壯與自尊,讓人沒有負擔並感到自在。但相反地,丈夫卻默默覺得英惠的姐姐─仁惠有一股吸引他的魅力,並且每每想到就有種悵然若失的感受。到底在現實與夢想之間,在擁有與渴望之間,在熟悉與陌生之間,是什麼影響了選擇。而丈夫在英惠開始茹素後的反應與行為則令人不勝唏噓,原來佯裝選擇平凡才是膨脹自尊的假面具,在英會發生這些變化的時候,丈夫心中只有無限膨脹的自我意識面臨崩毀的不安與憤怒,對英惠毫無包容與同理。而英惠家人亦未試圖理解英惠突然吃素的原因,只希望她能恢復「正常」,英惠在被父親逼迫吃肉當下失控並選擇自殺,最後被送醫並強制住院。
第二章則以英惠姐夫的角度,描寫英惠出院後一兩年間發生的事情。有趣的是,一反在前章節英惠丈夫眼中平凡的妻子形象,在這個章節中姐夫反而覺得英惠身上有種說不出的魅力,對英惠產生了分不清是藝術性或是性慾上的非分之想。閱讀至此,我開始分不清英惠與仁惠姐妹倆的形象,她們在我心中開始重疊,到底在男人眼中充滿魅力的女人是誰?
第三章最後以仁惠的視角,描寫英惠再次住進精神病院後身體狀態每況愈下、形如枯槁,因為渴望成為一棵樹的自我意識過度強烈,進而拒絕進食、日漸消瘦並生命垂危的過程,而仁惠這幾年在經歷因為英惠的變化而隨之動盪崩毀的家庭關係後,看著肉體逐漸消逝的英惠,反思自己過去至今的生活。有一段描寫到仁惠一度有機會接近死亡,但檢查發現沒事後,那突如其來多如牛毛的時間再次屬於自己時,竟然不覺得快樂。一直善良不給人帶來麻煩與傷害地正直地活著,卻彷彿沒有真正活過。讀到這裡,我深刻感受到姐妹倆人強烈的對比與奇妙的相似性,她們的形象再次重疊而又交錯開來。
渴望著陽光而不再進食的英惠,一個在外人眼中不正常的素食者與精神病患,肉體已然垂死,但精神卻不斷渴望向下紮根並向上生長,一心長成一棵蓬勃燃燒奔放的樹木,這是一種心靈上的自由與開脫;反觀仁惠,一個在社會價值觀下如此正常的女人,已結婚生子,也有自己建立的事業,但是卻是一直盲目地依照這個社會想要的形狀活著,不斷在忍耐與妥協,善良換來更多的責任與背叛,不敢嚮往死亡卻也不曾真正活過,雖然擁有健康完好的肉體,心靈卻陷於桎梏。
姐妹倆人呈現如此強烈的對比,但我卻感受到一種很相似的憐憫與共感。
在巨大的社會價值觀壓迫之下,不論是父母、兄弟姐妹或是配偶,家人通常都扮演者支持者的角色,但其實同時也是最大的潛在壓迫者。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因為經驗及內心狀態或外顯行為產生變化時,不論是家人或自己,都很容易習慣性忽略去關照這些變化背後的原因,常為了息事寧人或是避免爭端,而選擇逃避問題。家人甚至於自己,也都會因為在意外界的眼光與態度,希望所有不符合社會期待的想法或改變可以回復「正常」。為了不背離家人及社會期許,許多人長期自我壓抑這些情緒與感受,爆發出來的變成不正常的人、長歪的枝條;而沒爆發出來的則變成看似正常卻不正常的人、爛掉的根。
不正常只要不被看見,就不存在了;不存在的不正常,就是正常了。
只要「正常」了,就不會痛苦了嗎?
而讀到這裡,我已分不清怎麼樣是正常、怎麼樣是不正常;過去那些部分是活過、哪些部分不算活過;未來又該往哪裡是自由、不往哪裡才能結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會員
23內容數
記錄生活中閱讀的心靈足跡,沉浸在僅屬於自己的小小空間,門外依稀有貓叫聲,慢慢放空自己然後再填滿的過程。 ★目前包含:金讀韓國文學、金讀村上春樹、金談職場、金想去旅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無論如何,謝謝你們成為我的讀者。即使在這個平台上我們也許沒有過多的交集,都非常感謝你們開啟每一篇文章,閱讀它們,並讓我知道你們來過、讀過,並支持著。
Thumbnail
文章裡的留言,哪些該或不該回應?如何增加回應人數?本文會好好介紹。 方格子和許多平台一樣,讀者都可以在文章裡留言給作者,或是透過留言彼此討論和文章主題有關的延伸話題;而這是創作者用來逐步建立忠實讀者群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方格子創作成長學院」的這篇文章中,我們就來討論幾個和留言相關的話題。
Thumbnail
自然書寫是用墨筆精煉大自然、是用足跡踏遍稿紙、是用文字鏡頭將腦中所想,無關虛實,紀錄出一部部自然生態紀錄片。
Thumbnail
父母老師先成為預備好的自己,孩子們就有機會,各個成為「做自己」的孩子,而這正是蘿拉博士所說:孩子競爭與爭吵的最佳解藥,是讓孩子「做自己」。因為孩子被父母傾聽、珍惜、看見,即能感受及連結上父母和老師的愛與尊重,進而獲得信任與安全感,便能真心與手足或同學合作、扶持,成就和諧家庭或祥和教室。
Thumbnail
赫然發現這位年輕作者的背景,似乎和我有幾分相像呢!我們都曾經在知名網路公司當過產品經理,或許因為有過這段歷練,所以他的文章不只寫得好,更能用開發產品的思維來換位思考和揣度人心。於是,寫出過超百篇十萬瀏覽量的瘋傳文章以及數十篇瀏覽量達百萬的爆紅文章,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Thumbnail
作者 Duve 基於前面所說的動物福利理念,決定執行長達一年的計畫。他一開始只吃有機食物,接著轉變到素食、果食的生活。這本書紀錄了整個歷程,以及他對這些議題的想法和觀察。 這是一本思考飲食、思考消費生產、思考動物、思考植物、思考人類的書。「思考」意味著這些都不是理所當然應該怎麼樣,而是存在不斷討論的
Thumbnail
為什麼那麼多父母認為讀教科書才是讀書呢?那麼多人離開學校後就不讀書了呢?我喜歡作者的解釋因為父母沒有多元閱讀的經驗,不曾體會過多元閱讀給人生帶來什麼有趣的體驗,而學生在考試制度的壓力下,把讀書與考試畫上等號,只要不用考試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無論如何,謝謝你們成為我的讀者。即使在這個平台上我們也許沒有過多的交集,都非常感謝你們開啟每一篇文章,閱讀它們,並讓我知道你們來過、讀過,並支持著。
Thumbnail
文章裡的留言,哪些該或不該回應?如何增加回應人數?本文會好好介紹。 方格子和許多平台一樣,讀者都可以在文章裡留言給作者,或是透過留言彼此討論和文章主題有關的延伸話題;而這是創作者用來逐步建立忠實讀者群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方格子創作成長學院」的這篇文章中,我們就來討論幾個和留言相關的話題。
Thumbnail
自然書寫是用墨筆精煉大自然、是用足跡踏遍稿紙、是用文字鏡頭將腦中所想,無關虛實,紀錄出一部部自然生態紀錄片。
Thumbnail
父母老師先成為預備好的自己,孩子們就有機會,各個成為「做自己」的孩子,而這正是蘿拉博士所說:孩子競爭與爭吵的最佳解藥,是讓孩子「做自己」。因為孩子被父母傾聽、珍惜、看見,即能感受及連結上父母和老師的愛與尊重,進而獲得信任與安全感,便能真心與手足或同學合作、扶持,成就和諧家庭或祥和教室。
Thumbnail
赫然發現這位年輕作者的背景,似乎和我有幾分相像呢!我們都曾經在知名網路公司當過產品經理,或許因為有過這段歷練,所以他的文章不只寫得好,更能用開發產品的思維來換位思考和揣度人心。於是,寫出過超百篇十萬瀏覽量的瘋傳文章以及數十篇瀏覽量達百萬的爆紅文章,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Thumbnail
作者 Duve 基於前面所說的動物福利理念,決定執行長達一年的計畫。他一開始只吃有機食物,接著轉變到素食、果食的生活。這本書紀錄了整個歷程,以及他對這些議題的想法和觀察。 這是一本思考飲食、思考消費生產、思考動物、思考植物、思考人類的書。「思考」意味著這些都不是理所當然應該怎麼樣,而是存在不斷討論的
Thumbnail
為什麼那麼多父母認為讀教科書才是讀書呢?那麼多人離開學校後就不讀書了呢?我喜歡作者的解釋因為父母沒有多元閱讀的經驗,不曾體會過多元閱讀給人生帶來什麼有趣的體驗,而學生在考試制度的壓力下,把讀書與考試畫上等號,只要不用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