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為何清潔後皮膚會感覺緊繃乾癢? @MSMF 知識PART

2021/05/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肥皂、清潔劑vs皮膚敏感(刺激性)──背後的科學原理簡述...
不管洗臉、沐浴或洗髮等「清潔」行為,都是與皮膚(健康&疾病)息息相關。
而從古代人利用草木灰(鉀肥/鹼劑)與動物脂肪反應,製造鉀皂開始──清潔用產品,便逐步融入人類的關鍵日常活動。
但是...
為何清潔後皮膚會感覺緊繃乾癢?
目前還沒有人知道確切的答案──然而有個普遍被廣泛接受的理論:
清潔行為→導致角質屏障功能下降→經皮水分散失量(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上升+表面活性劑滲入→引發乾燥、刺激搔癢。
以下從現今市面上4大類「主要組成」的清潔類型產品──來簡單描述:

肥皂、清潔劑vs皮膚敏感(刺激性)的關係。

4大類清潔產品:肥皂、清潔劑 vs皮膚敏感(刺激性)的關係。擷取引用翻譯自Zoe Diana Draelos 報告《The science behind skin care: Cleansers

1.肥皂(傳統工藝)

通常利用動/植物的[天然油脂] + [鹼劑]進行皂化反應,生成[脂肪酸鹽類],即「皂」
一般配製的皂化率近100%,加上鹽析去除甘油提純──所以,肥皂的清潔力極佳。
  • 但因高pH值,所以容易引起角質層蛋白質結構變化,造成角質層腫脹(swelling of the stratum corneum); 進一步導致更多的皂分子,滲入皮膚角質層中,促使更多角蛋白「過度-水合(hyperhydration)」,引發屏障功能低弱。
角蛋白「水合度」增加→結構「緊密度」下降。引用自Enamul Haque Mojumdar等人研究《Skin hydration: interplay between molecular dynamics, structure and water uptake in the stratum corneum》Figure 7
  • 所以洗完臉後,往往因過多的細胞間脂質、NMF...等成分流失,加上角質層通透性上升,使皮膚TEWL增加,然後導致皮膚乾燥緊繃感發生。

2.肥皂(現代化工藝)

常以牛油、堅果油、椰子油、棕櫚油......等油脂提煉而成的[脂肪酸](常見C12~18) + [鹼劑]行皂化反應產生。
通常皂化率取80%,讓多餘的未皂化脂肪酸,提供賦脂性,避免皮膚脂質過度流失,並降低TEWL──但相對清潔力被削弱。(這些刻意保留的[多餘油脂]方式,被稱為superfatted)
  • 同樣因高pH值,所以容易造成角質層腫脹;但多餘油脂削弱皂分子滲入皮膚機率,角質層屏障功能傷害性比傳統肥皂者小一點。

3.合成-清潔劑

因具有較低的鹼性pH,所以相對於「皂基」有較少的細胞間脂質流失──也更接近皮膚天然pH範圍(弱酸~中性)。
合成-清潔劑,可依其在水中解離後所帶電性,分為「陰離子、陽離子、兩性離子或非離子」型──依所帶「電荷性」不同,會對皮膚造成不同程度影響,如陽離子型的刺激性最高,非離子行最低。
  • 合成-清潔劑,主要導致蛋白質變性──例如: 酵素結構異常,橋粒蛋白降解反應異常等──造成皮膚不適。
  • 可以透過改變清潔劑微胞/膠束(Micelle)的電荷密度,來降低刺激性,例如[陰離子型]+[兩性離子型],削弱部分電性,降低對蛋白質等生物分子的吸附度,避免影響其正常結構與功能的發揮。

4.混合型(合成清潔劑 + 皂基)

主要為改善「溫和-清潔配方」往往清潔力不足的缺點──添加「皂」分子提升清潔力,同時維持pH中性微偏鹼。
  • 對皮膚的影響,介於「肥皂」與「合成-清潔劑」類型之間,取決於配方中兩類型的組成配比。

MSMF觀點:

最後,要記住:不管是哪類型的「肥皂」或「合成-清潔劑」成分──都是具有刺激性的!
最終都需要被水完全沖洗乾淨,避免「清潔產品」長期停留在皮膚上,
即使產品(配方)中包含其它保養活性成分,也都不足以彌補清潔劑成分的「刺激性」副作用影響。
所以不管是哪種清潔產品,請務必「清潔後,洗淨」!


*免費[試閱]索取→電子書《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My Skin My Forum, MSMF 【護膚保養品diy交流】 FB粉絲頁 Youtube頻道
*成功配方=20%理論+80%實驗!
174會員
366內容數
這份專題,適合什麼樣的讀者訂閱? ●想了解肌膚保養(品)原理/保養知識的人 ●保養品DIY愛好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