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個人說不出的辛苦。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數十年前,一個來自彰化的青年,堅決而滿懷憧憬的來到繁榮之都-台北。對於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及不滿,因此他希望藉由天龍國的加持,自己也能成為一號人物。天下沒有白做工,曾經滿腹期望的青年進入婚姻,攀高勢似取了當地女孩,誕下長男么女。
些許是曾經被恥笑的恐懼,或是當初對於轉變的期待,這個新建的家庭中的長子,將籠罩在他父親給與的壓力及要求下。
寄子厚望,正是當初選擇離開鄉下的原因。那個年代人的價值一翻兩瞪眼,他就是為了脫離身份的低賤,才離開那個地方。而如今他擁有培育一個目標載體的權利,他將迫切希望孩子能夠成材,也不難想像承受者,是多麼覺得自己的父親如此刻強勢、如此不理解他。只是對於棒下出孝子深信不疑,看到兒子擁有醫學成就,也認為孫子同理能夠被培養出來,因此曾經記憶中對小孩的閒言閒語,品頭論足再次復刻在這個孫子身上。而其實長輩內心深處,並沒有他表現出來的如此威權強勢,反而因為心裡仍然不滿自己,只能藉由批評已經比自己機會多、能力好的後代,奪回一些自尊及培養孩子的價值,故他不會放棄這種行為,即使這樣將讓家人如對手,且讓他的孫子厭惡他這個祖父。
而那個孫子就是這個說不出辛苦、在這樣緊迫壓抑童年成長的人。
這少年記憶中的爺爺奶奶家,並沒有遠在南部的外公外婆家舒適,學齡前到國中時期,都處於一個經常被爺爺苛責、言語要求的環境。當然對於這位長輩而言,其實只是在培訓第二個光鮮亮麗的成就,因為如今是醫生的兒子就是如此培養出來的 。但對於這個年紀尚輕,而性情率直活潑的男孩,自然對於這樣的教養方式感到不快樂。
但在那個家中,同樣被高壓籠罩的人並不只有他,還有為人媳婦的母親,同樣也成為長輩碎念的對象。而這個牡羊座的男孩卻在那時候提起心力,將自己牡羊座的正義特質發揮出來,即使自己可能沒有這麼積極快樂,只是希望能夠讓媽媽開心一點。或讓自己透過這樣的展現,自我說服,讓自己在陰影下也能夠帶給別人快樂孩子的印象,不管對於母親,或是一陣子才見面的外公外婆。而仔細想想,當時的他也許認為,自己有能力幫助受到欺負的人,在他的眼中,自己猶如超人要拯救被惡人迫害的市民,但實際上他是很難的,因為他自己也沒有力量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快樂。因此很不容易的是,男孩那時候即使內心憔悴,心情低迷不振,也讓自己在那樣的環境有餘力去體諒母親、支持母親。
因為即使在10歲以前,他是我們印象中開朗的孩子,也只有在令他安心的家人前是如此。他的家不在步調緩慢、且人們悠閒的南部;而是競爭意識強烈、個個蓄勢待發的北部。所以童年時期的開朗印象,並不比因為即將離開回去北部時,哭成淚人的印象多。在南部的時間中也確實輕鬆快樂,每次飛撲到外公外婆的懷裡,咧嘴大笑的樣子讓我們有種快樂小孩的錯覺。只是一旦短暫的假期結束,他就得繼續面對高壓,只能藉由為數不多的興趣跟玩具(像那時候有寶可夢公仔、籃球),陪伴他度過那段時光。
現在全世界幾乎都有一個共同價值觀,也就是必須要突出、要優秀,而特別在我們這樣的華人社會,更是希望小孩在成績上能夠亮眼,要得到白紙黑字的成績表現,因此都寧可砸錢到就學管道上,也不願想像沒有高等學歷的話,能夠有甚麼另外出路。當然,這也是因為環境逼迫,不難想像希望能夠有番成就的人,對於天龍國的想像都是出類拔萃,而周遭的眼光虎視眈眈,如果自己沒有培養出一個公認“優秀”的後代,彷彿就不具備被重視的資格。所以因為這種壓力,原本只有爺爺會嘮叨的少年,10歲以後增加了父母的期待,而且原本在公婆家中是弱勢的母親,也因為擔心公公不滿意兒子,以及拼搏意識升起,也開始成為兒子印象中嘮叨自己第二者。
少年後續的生命裡,從原本小時候將母親認定為幫助的對象,爺爺為壞人,而南部外公外婆是好人、讓他快樂的人,在讀私立學校的日子漸漸長大,他已經意識到母親已經不一樣了,早在開始要求他、嘮叨他那時候就不一樣了,而從中他也學會一個規則,是不是成績不好、沒有課業成就父母就不喜歡我?因為我如果沒有得到前幾名,也許就會被嘮叨,而我的興趣也同樣被看著被期待著,要能夠有亮眼成績。
少年原本就有自己的興趣,在母親的鼓勵下,他開始閱讀,他喜歡浸泡在歷史類的文學裡面,對於先人的事蹟倍感興趣,也有些嘗試自己編織文字;他也喜歡各類音樂,追蹤欣賞的歌手或樂團,練就了一雙善於認歌的耳朵;而當然從小就是愉快回憶的籃球也是他的熱愛,熟悉NBA是他莫大的驕傲;喜歡的韓國女藝人也是同樣有悲慘背景、但同時也苦盡甘來的成熟女孩。
其他還有許多他接觸過的事物,像是公仔、動/漫畫及電影,而也許某些對於自己的想像也曾有過,只是一向沒有那個空間及資源能夠滿願。當然也是因為他自己其實也很清楚父母的希望,且父母的不希望,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也自然而然的發現該將自己的追求隱藏,轉而擔心父母的態度。就像是小時候不愉快、不安穩的感覺回來了一樣,只是現在他能夠說話能夠表達,也更想讓別人意識到他有多在意他人的態度。隨著一次次詢問父母有無在他看不見的地方談論他,卻使得他自己被當成一個過度敏感的人,而也因為這個破口,別人總是有機會用這個理由嘗試壓制他。
實際上他只是擔心自己不被喜歡,而且他也表達出來了(想想也比為了表面和諧而皮笑肉不笑的人還不錯呢?不是嗎?);而他的隱藏,也本就符合他羊羊的個性,甚至有時候“藏”對於年輕人而言不一定不信任,也有可能他也在為自己的目標做準備,但往往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沒有另外的人能夠幫助他看見自己的優點,從而選擇適合的方向。
-------※※※※※※※---------
說到這邊我不禁思考一個問題,就如剛才有提到的,我們國家、社會對於人的價值的衡量到底是如何的?如果他是不變的道理,又為何許多身邊的同齡人,包括自己,被問到自己想要做甚麼第一個想到的不是興趣就是「我怎麼知道」。
我們將兩個回答分開說好了
第一個是興趣,其實興趣這種東西很有趣有也很妙,譬如一拳超人當中的埼玉老師當英雄基於興趣,看似襯托了他的心胸及人格特質,他對於助人感到興趣,而他不在乎回饋,因為他只管提供幫助。只是放在我們的世界呢?我們的興趣是什麼?
我再稍微說的明確一點,興趣是如何產生的呢?一般而言都是從最開始接觸的家庭為基礎,開始形成偏好或是價值觀,然而再去學校接觸同學,然後再因為人際壓力或者自我認同而開始尋找共同話題。
只是這邊開始要注意的是,不是在學校才開始做這種藉由呈現而希望別人喜歡的行為,我們早在小時候可能就無自覺的開始討好父母,因為父母是照顧者,我們自然不希望自己面臨被拋棄的絕境(不要說「沒有那麼誇張」,真的有,尤其是那是從父母的言行上感受到喜好的態度差異。
而之所以後來會有外人總比家人親的情況,是因為父母給與的肯定似乎不夠或不明顯,而外人有時候只要膚淺的表現就給你稱讚了跟好評了(是的即使是客套話,因為外人其實也更不了解你真正有價值的地方)。所以其實第一個說興趣背後的理由也很簡單,最最最原始的驅力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愛與重視,只是因為沒有得到才轉而對外發展,而那些發展的內容就是興趣;相反的如果是針對父母希望得到認同的話,嗯,同樣是興趣,認為父母喜歡的、希望自己有的東西,叫做“興趣”。
而這樣第二個回答其實也能解釋了,他為什麼回答不知道,因為可能真的沒想過,他一直以來按照這個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的動力去了努力,卻不知道自己最後到底想要得到什麼;而至於會回答的人,也講些如同廣告詞般空泛的理由,好像這些”對外“的規劃,就代表自己的“內心”。
那些回答就如:有好學歷將來會有進大公司的機會、有讀書的人別人才會用、我們父母很開明的,只是怕他將來找不到好工作,所以一定要有學歷。這些話學生、年輕人都聽到長繭了,但當然他們也學會這個世界的生存方式。不限於成績,發展才藝其實也同樣這種概念,基本上就是人一定要亮眼,一定要出類拔萃,一定要有些不同,別人才會喜歡你,你才有機會,你的價值才比較高。當然教導我們這些的也不是只有父母,還有我們年輕人曾經信賴的朋友。也許他們同樣不喜歡重視成績,因為那真是壓力山大,但他們重視共同語言,重視潛規則,重視同儕中各種不同的衡量價值方式,所以他們很明確的告訴你:你如果不一樣,沒有人會喜歡你。所以他們也共同造就社會上拼搏、積極進取的人們。
所以這會是問題嗎?
對於科技對於發展、國家強盛及精英思想,這個好的不得了,因為最後只會剩下被認可的人,也就是強者、優秀的人、名門望族,其他沒能力向上拼,沒辦法攀高勢的人就只能墜落到憂鬱哀愁的深淵,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如人,而且還要擔心能不能有足夠的資源將孩子送去深造,然後他們的孩子如果不如預期的表現,就會成為被嘮叨被品頭論足的對象。
只是對於人的內心呢?或許大家都假設我只要將外在條件顧好就不會有問題了,那為什麼這個少年的眼中,父母卻總是壓抑他,總是讓他覺得自己的內心不能被理解。就像我見過很多人會討拍一樣,世界上每個人都在討拍,只是明著來還是暗著來。
我想說的是,我們攀附在我們生命上的階級優劣觀念,這當中你犧牲了什麼?你犧牲了別人的什麼?因為有理想,因為有標準,所以每個人都苦命的構築他的亮點,因為要不斷向上爬,好像才會得到“好”的生活,而這當中多少人,因為你不選擇他,不喜歡他,甚至嫌棄他,而感到難過,感到自己沒有價值。但是你從來不知道,因為不需要知道吧?
而因為養育兒女意味著你多了一個要打造來競爭的小傢伙,然後因為你認為如果沒有這樣的成就就是落於人後,就沒有價值,所以你砸錢,然後你努力賺錢,因為你相信只有學校能夠讓他們具備競爭力。即便現在的學校教師資質參差不齊,而且大多只會教你考試,那考試及成績一定能夠適應職場嗎?水電工不是靠學歷,而是經驗技巧。網路上一個筆電達人也不是從教科書讀來知識,而是因為他修過近千、萬台筆電。所以以適應力而言,似乎也不一定學歷能夠教導阿。
然後回歸我們人性、心問題
其實我們人類一向自顧不暇,也有許多人嘗試解決高低差距造成的身心傷害,因此有人覺得社會主義將是不錯的方法,拉近每個人的距離,讓人受同等教育,一起貢獻國家。這樣就不會因為撫養難度而不願生小孩。但這樣仍然無法解決人根本上差異不重視,資質不被鼓勵的問題。這世界上怎麼可能每個人都一樣呢?
其實在早期社會,在部落的時代,分工的形成是個人基於“貢獻”為目標,而形成相互合作,是利他為主的,而進而思考除了物質上、生活心情上的利他,是否還有更加珍貴且根本的利他,從而發現脫離苦海的最終方法。
所以也許我們也能想想,如果讓一個人發現他自己的價值,發現他可以貢獻什麼珍貴的東西,好比這個少年,他的文字也許能夠療育人,也許能夠提供從歷史學來的宏觀,結合他接觸的領域,給別人不同的視角及聆聽,也沒有違反他自己的特質阿?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說懺悔的話,你最想懺悔什麼?”   “我最想懺悔自己當初離開家鄉”   在高雄榮民總醫院 7 樓 101 號房中,靠近窗戶的一床病床上,一位老者與他已成年結婚的女兒相視而談。女兒拿著一本書,是關於情緒造成的影響是如何蠶食一個人。   窗外的藍天青青,白雲悠悠。隔著一層薄薄的玻璃,能夠感受到太
一個年邁的婦人,即將迎接陪伴自己近乎一生的伴侶的離世,她終其一生盡責的照顧她三個子女。 她的廚藝精湛,並且在孩子們年幼時,努力攢錢,使得孩子們的生活不會像她幼時般苛刻。 換了一間又一間房子,一件又一件的家具。 她自己在許多工作有經驗,共同與丈夫挺過那段忙碌的日子,也曾幾何時想過,透過經營生意,使得
以前開始跟風文具應該是在小一就差不多有開始了,剛開始因為自己的筆盒因為是比較舊的鐵筆盒,也沒有鉛筆,而是用黑色鉛筆代替。而又一次老師講課舉例拿了同學的筆盒,那時候我認為是不是那樣代表比較受到注意。因此那時候我開始求媽媽給自己買各種不同的筆盒,為了能夠拼的上同學,當然有部分也是把筆盒當玩具。但最主
(lofter 搬運早期文章) 以前小時候,玩具算是自己那時候的好夥伴,許多愉快回憶都是與他們一起製造的,甚至某些喜歡美感可能也是那時候形成的。而自己那時候想得起來最喜歡的三組玩具分別是:阿奇,森林家族,變形金剛兩隻。以阿奇來講,大概是屬於單純的依靠及安心的需求,很小的時候就是跟它在一起了。
此為lofter 的文章搬運 其实可能各位从其他标题看不懂我要表达什么,可以理解成我以一个自身的现象去表达一个我对自己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生命的反思 然后希望我能够更加仔细,明确的重新体会,同人创作对我而言的价值. 以bl当素材 内容比较乱,而且腹黑.阅读起来会有点压力,内容都提及个人内心戏,想
我小時候,挺喜歡喝養樂多的,乳酸菌酸酸甜甜的味道,冰涼滑順的口感,加上小小的瓶子,適合年幼的自己用五指皆短的手掌握住,而且自己也很喜歡那接近膚色偏白的液體顏色,覺得很好看,不具壓迫感,自己也是大概在那時候養成咬吸管的樂趣。
“如果說懺悔的話,你最想懺悔什麼?”   “我最想懺悔自己當初離開家鄉”   在高雄榮民總醫院 7 樓 101 號房中,靠近窗戶的一床病床上,一位老者與他已成年結婚的女兒相視而談。女兒拿著一本書,是關於情緒造成的影響是如何蠶食一個人。   窗外的藍天青青,白雲悠悠。隔著一層薄薄的玻璃,能夠感受到太
一個年邁的婦人,即將迎接陪伴自己近乎一生的伴侶的離世,她終其一生盡責的照顧她三個子女。 她的廚藝精湛,並且在孩子們年幼時,努力攢錢,使得孩子們的生活不會像她幼時般苛刻。 換了一間又一間房子,一件又一件的家具。 她自己在許多工作有經驗,共同與丈夫挺過那段忙碌的日子,也曾幾何時想過,透過經營生意,使得
以前開始跟風文具應該是在小一就差不多有開始了,剛開始因為自己的筆盒因為是比較舊的鐵筆盒,也沒有鉛筆,而是用黑色鉛筆代替。而又一次老師講課舉例拿了同學的筆盒,那時候我認為是不是那樣代表比較受到注意。因此那時候我開始求媽媽給自己買各種不同的筆盒,為了能夠拼的上同學,當然有部分也是把筆盒當玩具。但最主
(lofter 搬運早期文章) 以前小時候,玩具算是自己那時候的好夥伴,許多愉快回憶都是與他們一起製造的,甚至某些喜歡美感可能也是那時候形成的。而自己那時候想得起來最喜歡的三組玩具分別是:阿奇,森林家族,變形金剛兩隻。以阿奇來講,大概是屬於單純的依靠及安心的需求,很小的時候就是跟它在一起了。
此為lofter 的文章搬運 其实可能各位从其他标题看不懂我要表达什么,可以理解成我以一个自身的现象去表达一个我对自己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生命的反思 然后希望我能够更加仔细,明确的重新体会,同人创作对我而言的价值. 以bl当素材 内容比较乱,而且腹黑.阅读起来会有点压力,内容都提及个人内心戏,想
我小時候,挺喜歡喝養樂多的,乳酸菌酸酸甜甜的味道,冰涼滑順的口感,加上小小的瓶子,適合年幼的自己用五指皆短的手掌握住,而且自己也很喜歡那接近膚色偏白的液體顏色,覺得很好看,不具壓迫感,自己也是大概在那時候養成咬吸管的樂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去年,我在Netflix上看了改編自森見登美彥老師的小說、湯淺政明導演的動畫《四疊半神話大系》,跟隨著高中生主角一次次地選擇不同的社團、經歷大大小小相似卻錯置的事件,最終迎向早在第一話就揭示的大結局。在今年甫出版的新作《熱帶》中,主角一樣從他四疊半的書房出發,展開一段關於「閱讀」的奇幻旅程。
Thumbnail
2017年出版的原著小說《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透過身為青年監工的特殊身份與視角,寫下主流社會長久忽視的底層勞工階層。比起改編後的戲劇,林立青的文字寫實許多,也更加未經修飾。相對於戲劇觸發的同情心,書中不只承載了對於弱勢的關懷,更有著因為藍領階級養尊處優的社會,無法輕易迴避的批判。
Thumbnail
現實與夢境,有時是分不出那個界線的。 某個想睡的週末,到當代藝術館體驗陶亞倫個展的VR裝置,沒想到經歷了滿長的等待。每個裝置都帶我到另一個世界神遊。
Thumbnail
雖然觀點、身分、立場、論述、人生故事等等這些資訊,媒體都有能力呈現出來,而且挖掘得可能比我們還多、還完整和專業,但是看一則報導與跟一個活生生的人談話是根本地兩種截然不同的經驗。當人與人面對面認真交談時,你不只是會注意對方所說的內容,你還會不經意發現一些額外的、無關主題的、屬於人性的瑣碎東西。
Thumbnail
<p>2016 臺北國際書展裡最特殊的,約莫是「張愛玲特展:愛玲進行式」的展區。負責策展的作家張曼娟,從張愛玲知名的極短篇〈愛〉當中汲取靈感,作為這次特展的主題。〈愛〉由第一句是「這是真的」,到最後一句「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結束,全文僅僅數百字,卻帶出無窮餘韻。</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去年,我在Netflix上看了改編自森見登美彥老師的小說、湯淺政明導演的動畫《四疊半神話大系》,跟隨著高中生主角一次次地選擇不同的社團、經歷大大小小相似卻錯置的事件,最終迎向早在第一話就揭示的大結局。在今年甫出版的新作《熱帶》中,主角一樣從他四疊半的書房出發,展開一段關於「閱讀」的奇幻旅程。
Thumbnail
2017年出版的原著小說《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透過身為青年監工的特殊身份與視角,寫下主流社會長久忽視的底層勞工階層。比起改編後的戲劇,林立青的文字寫實許多,也更加未經修飾。相對於戲劇觸發的同情心,書中不只承載了對於弱勢的關懷,更有著因為藍領階級養尊處優的社會,無法輕易迴避的批判。
Thumbnail
現實與夢境,有時是分不出那個界線的。 某個想睡的週末,到當代藝術館體驗陶亞倫個展的VR裝置,沒想到經歷了滿長的等待。每個裝置都帶我到另一個世界神遊。
Thumbnail
雖然觀點、身分、立場、論述、人生故事等等這些資訊,媒體都有能力呈現出來,而且挖掘得可能比我們還多、還完整和專業,但是看一則報導與跟一個活生生的人談話是根本地兩種截然不同的經驗。當人與人面對面認真交談時,你不只是會注意對方所說的內容,你還會不經意發現一些額外的、無關主題的、屬於人性的瑣碎東西。
Thumbnail
<p>2016 臺北國際書展裡最特殊的,約莫是「張愛玲特展:愛玲進行式」的展區。負責策展的作家張曼娟,從張愛玲知名的極短篇〈愛〉當中汲取靈感,作為這次特展的主題。〈愛〉由第一句是「這是真的」,到最後一句「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結束,全文僅僅數百字,卻帶出無窮餘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