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初期探討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初期探討

#%列%寧%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探索

●新經濟政策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當時的帝國主義,妄圖扼殺新生的社會政權,所以為了保衛當時的國內戰爭勝利,俄國當時採取了暫時的共產主義政策。共產主義政策本身是非常時期採取的非常手段,按照情勢作為的原則,來進行統一配置全國的生產和分配。

採取暫時共產主義政策,確實調動了當時俄國有限的資源,來集中生產、分配,保證了國內戰爭的勝利,也保衛了 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但實隨著經濟形勢變化,暫時共產主義政策也受到了調整,公農聯盟出現了內鬨,導致了1921年春的危機。俄國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新經濟政策。

新經濟政策的總內容:

1.以糧食稅代替糧實徵收制

2.以自由貿易代替貿易的國有化和配給制

3.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新經濟政策採取以後,促進了俄國的發展,鞏固了工農聯盟,找到了一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政策。

1921年3月開始。


*是一種工人和農民的民主形式,其代表可以隨時選舉並隨時更換,暗含著巴黎公社式的政權形式。%十%月%革%命以後,蘇維埃成為俄國新型的政權的標誌。蘇維埃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僅可以立法,還可以直接派生行政機構。


●%列%寧%對市場及社會主義關係的認識

一方面隨著俄國經濟的發展,內勢也是不斷變化。最初%列%寧%與%馬%課%斯%恩%格%斯的設想相同,按照馬恩的設想,在主義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爆發%社%會%主%義%革%命%後,建立公有制,就可以消滅商品經濟直接過渡到產品經濟。%列%寧%原本的設想與馬恩相同,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新經濟政策實行以後,%列%寧%對市場與社會主義經濟的認識也向前發展。

從主張消滅商品經濟,到主張%共%產%黨%也學會經商;從主張政府直接干預經營商業,到主張國家發展資本主義等等。

%列%寧%對市場及社會主義關係的認識有很大的變化,但是當時別人都認為這些都是權宜之計。


#%司%大%林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探索

●對經濟規律認識

認為任何規律都是客觀的,包括經濟規律。

%社%會%主%義%國家國民經濟有計畫發展的規律,是做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競爭生產無政府狀態的對立物而生,是當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的規律失去效力後,在生產資料公有化的基礎產生的。正是由於存在這一規律,國家機關有可能去正確的計畫社會生產。

最適合%資%本%主%義%經濟基本經濟規律的,是剩餘價值規律,及%資%本%主%義%的利潤產生和增值的規律。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主要特點和要求: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是%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的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對商品經濟認識

最初%斯%大%林%和%列%寧%一樣,認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不存在商品生產也不存在商品經濟,後來經過爭論逐漸認識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公有制兩種形式(國有和集體)和兩個生產部門,是社會主義條件下存在商品經濟的原因,也就是因為全民所有制及集體所有制,及國有和集體兩種經濟部門存在,兩者集體力義不一樣,所以兩者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

劃分了資本主義生產和社會主義生產的界線,認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商品生產,不會導致資本主義,但是又片面認為在商品經濟生產,僅限於個人消費鏈裡。

●對價值規律認識

認為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無產階級也自覺的利用價值規律,而價值規律作用有兩種情況,一方面斯認為在個人消費鏈裡,價值規律一定起引響決定作用;在生產領域,價值規律不起決定作用,起決定作用的是計畫。


#%毛%澤%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探索

主要體現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方針─十大關係

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關係

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

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

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

中央和地方的關係

漢族和少數民族

黨和非黨

革命與反革命

是非

中國與外國的關係

(以上能發現唯物矛盾觀的影子)

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貫穿十大關係。

直到現在在現實生活中,社會主義建設和實踐的過程中,十大關係依然有鮮明的指導意義。

譬如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昇化經濟體制改革,要昇化財稅體制改革,在生化財稅體制改革理面,像是土地的中央和地方等等。

其中前五個國家關係是從經濟利益來闡述的,後五個關係是從%政%治利益來闡述的。


#%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認識

●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方針─十大關係

●正確處理權力和各種利益的關係。

牽扯到中央及地方二種權力,在利益方面牽扯到商品生產者、個人及國家三種關係。

在利益方面,毛認為這三個部門都存在各自的利益,那在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時候,應該統籌好國家、生產者和個人這三方利益;而在中央和地方的權力處理,認為要堅持中央的統一領導,擴大地方的權利,同時充分的調動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

●向外國學習

向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去學習。


1.國家市場為主體,自由貿易市場為補充。強調再發揮功也制經濟和技化的作用的同時,也要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和市場的作用。

2.堅持%列%寧%利用商品交換,鞏固工農聯盟的主張,堅持%斯%大%林觀於發展商品經濟,不會導致資本主義的觀點,並強調透過發展商品生產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3.認為兩種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產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產的命運,最終是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密切聯繫的。即使實現了單一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如產品不豐富,某些範圍的商品生產有可能依然存在。

4.在社會主義國家,價值規律對生產不起決定性調節作用;但應在限制價值規律的消極作用前提下,運用價值規律管理經濟,進行經濟核算。


-易錯概念-

列寧認為,實現公有制,可以逐步取消商品經濟,向產品經濟過度。

解:剛開始的設想與馬恩相同,認為在社會主義建立公有制以後,就可以取銷商品經濟,直接過度到產品經濟。暫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對這種設想的實踐。但隨著俄國經濟發展,共產主義政策以無法推行下去,所以轉變為新經濟政策。

隨著社會建設的發展,列寧也對於商品經濟認識往前發展,認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也可以發展生產。

新經濟政策也是%列%寧%對商品經濟認識的實踐。

斯大林認為,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生產,會導致資本主義

解:斯大林認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商品經濟依然存在,由於兩種所有制和兩個生產部門的存在。但他也劃分了社會主義生產和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界線,認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商品經濟,不會往資本主義過度。因為建立了公有制,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可以有計畫的進行人民經濟的協調安排。

毛澤東認為,在社會主義國家裡,價值規律對生產起決定作用

解:在價值規律的觀點和斯大林基本一致,認為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價值規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存在,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在生產裡價值規律不起決定作用,起決定作用的是計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走心少女Maya的沙龍
5會員
60內容數
2021/09/27
  “閩省漳,泉地方,民俗強悍,好勇鬥狠,而族大丁繁之家,往往恃其人力強盛,欺壓單寒,偶因小故,糾黨械鬥,釀成大案,及至官司捕治,又復逃匿抗拒,目無國憲,”   ---雍正皇帝對於閩、泉、漳族群的評價      爺爺奶奶是典型的厭惡一黨專政、親美友日和支持台灣獨立的長輩,這會是源自於他們的社會
Thumbnail
2021/09/27
  “閩省漳,泉地方,民俗強悍,好勇鬥狠,而族大丁繁之家,往往恃其人力強盛,欺壓單寒,偶因小故,糾黨械鬥,釀成大案,及至官司捕治,又復逃匿抗拒,目無國憲,”   ---雍正皇帝對於閩、泉、漳族群的評價      爺爺奶奶是典型的厭惡一黨專政、親美友日和支持台灣獨立的長輩,這會是源自於他們的社會
Thumbnail
2021/08/07
#我國計畫經濟體制的形成與作用 (計畫經濟: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以及消費等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進行計畫) 1949年新中國成立,當時國內整體支出一窮二白,生產資料生活資料都極其匱乏,經濟結構也及其單一;從國際方面來講,帝國主義企圖扼殺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只有前蘇聯,所以中國只能藉建蘇聯
2021/08/07
#我國計畫經濟體制的形成與作用 (計畫經濟: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以及消費等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進行計畫) 1949年新中國成立,當時國內整體支出一窮二白,生產資料生活資料都極其匱乏,經濟結構也及其單一;從國際方面來講,帝國主義企圖扼殺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只有前蘇聯,所以中國只能藉建蘇聯
2021/08/04
 #瑪克詩的勞動價值理論 ●「商品」理論 含意、基本屬性、勞動二重性、商品價值量決定 ※含意-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也是商品。(像是人力) ※基本屬性-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基本屬性。把握關係、區別、聯繫。 以區別來講: ◎含意 使用價值-商品有用性,能滿足人的某種屬性。 價值-連
2021/08/04
 #瑪克詩的勞動價值理論 ●「商品」理論 含意、基本屬性、勞動二重性、商品價值量決定 ※含意-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也是商品。(像是人力) ※基本屬性-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基本屬性。把握關係、區別、聯繫。 以區別來講: ◎含意 使用價值-商品有用性,能滿足人的某種屬性。 價值-連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私有化改革後的2008年,俄羅斯糧食產量第一次突破1億噸。從糧食進口大國一躍成為糧食出口大國。主要出口糧食是小麥和大麥,當然70%的水果、18%的肉類和22%的牛奶,以及堅果和蔬菜還需要進口。
Thumbnail
私有化改革後的2008年,俄羅斯糧食產量第一次突破1億噸。從糧食進口大國一躍成為糧食出口大國。主要出口糧食是小麥和大麥,當然70%的水果、18%的肉類和22%的牛奶,以及堅果和蔬菜還需要進口。
Thumbnail
1907 - 1914 年間,俄羅斯農村地區在總理斯托雷平(Stolypin)的土地改革政策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 1917 年列寧號召廣大農民起來反抗沙俄政權時,農民們其實已經擁有了全俄國超過四分之三的土地。 列寧非常擔心,他們馬上就不是革命者能夠利用的下層暴民了。
Thumbnail
1907 - 1914 年間,俄羅斯農村地區在總理斯托雷平(Stolypin)的土地改革政策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 1917 年列寧號召廣大農民起來反抗沙俄政權時,農民們其實已經擁有了全俄國超過四分之三的土地。 列寧非常擔心,他們馬上就不是革命者能夠利用的下層暴民了。
Thumbnail
本書講述北歐三國其社會民主制度的塑造過程,雖然丹麥、挪威與瑞典這三個國家其政治制度並不盡相同,不過三者卻經歷相似的歷史,使其三者最終發展出價值觀相似的社會民主制度。作者起初爬梳北歐諸國從19世紀中期至今的發展歷史,細數過往影響社會民主價值觀形成的種種關鍵突破。
Thumbnail
本書講述北歐三國其社會民主制度的塑造過程,雖然丹麥、挪威與瑞典這三個國家其政治制度並不盡相同,不過三者卻經歷相似的歷史,使其三者最終發展出價值觀相似的社會民主制度。作者起初爬梳北歐諸國從19世紀中期至今的發展歷史,細數過往影響社會民主價值觀形成的種種關鍵突破。
Thumbnail
列寧對生活中所有的事物 — — 國內事物也好,國際事務也好 — — 只用一種觀點去看待,即這一事物能使他接近政權呢,還是使他遠離政權。無論是饑荒,還是經濟罷工,無論是各國之間的戰爭,還是自然災害,甚至象水災、地震這樣一些自然災害,列寧都是從政權這一角度去看待的。 ——阿卜杜拉赫曼·阿夫托爾漢諾
Thumbnail
列寧對生活中所有的事物 — — 國內事物也好,國際事務也好 — — 只用一種觀點去看待,即這一事物能使他接近政權呢,還是使他遠離政權。無論是饑荒,還是經濟罷工,無論是各國之間的戰爭,還是自然災害,甚至象水災、地震這樣一些自然災害,列寧都是從政權這一角度去看待的。 ——阿卜杜拉赫曼·阿夫托爾漢諾
Thumbnail
從19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蘇聯和德國對烏克蘭人、波蘭人等東歐民族與猶太人留下了無可抹滅的傷痕,他們泯滅人性、採取種族清洗方式的政策,滅絕他們認為「不應該存在於世界上」的種族,不管是被認定為不是個民族,還是根本就不該存在於世上。過往的錯誤如今又於烏克蘭再次上演,考驗人們處理這場危機的智慧。
Thumbnail
從19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蘇聯和德國對烏克蘭人、波蘭人等東歐民族與猶太人留下了無可抹滅的傷痕,他們泯滅人性、採取種族清洗方式的政策,滅絕他們認為「不應該存在於世界上」的種族,不管是被認定為不是個民族,還是根本就不該存在於世上。過往的錯誤如今又於烏克蘭再次上演,考驗人們處理這場危機的智慧。
Thumbnail
「德國工人是歐洲無產階級的理論家,正如同英國無產階級是其經濟學家,法國無產階級是其政治家。」馬克思(Karl Marx)如此評述,足見當年西歐工人運動的風起雲湧,也盡顯英法德三國的左翼陣營殊異:德國召喚理論實踐、英國重視分配不平等、法國政治主張鮮明。 各國共產黨・一|生而輝煌的蘇共如何走向傾頹
Thumbnail
「德國工人是歐洲無產階級的理論家,正如同英國無產階級是其經濟學家,法國無產階級是其政治家。」馬克思(Karl Marx)如此評述,足見當年西歐工人運動的風起雲湧,也盡顯英法德三國的左翼陣營殊異:德國召喚理論實踐、英國重視分配不平等、法國政治主張鮮明。 各國共產黨・一|生而輝煌的蘇共如何走向傾頹
Thumbnail
今天焦點─共產黨蘇聯的興起 
Thumbnail
今天焦點─共產黨蘇聯的興起 
Thumbnail
首先,開門見山來說,列寧提出先鋒黨並非因為他是反民主的獨裁者,而是因為當時帝俄的政治環境所致。到了一九零五年俄國爆發第一次革命,政治稍有自由,列寧就幾乎全盤放棄了先鋒黨的理論,主張民主治黨,廣泛吸收覺醒的民眾入黨。而之後有人想翻譯列寧的《怎麼辦?》一書,列寧都認為理論過時,不太值得翻譯。
Thumbnail
首先,開門見山來說,列寧提出先鋒黨並非因為他是反民主的獨裁者,而是因為當時帝俄的政治環境所致。到了一九零五年俄國爆發第一次革命,政治稍有自由,列寧就幾乎全盤放棄了先鋒黨的理論,主張民主治黨,廣泛吸收覺醒的民眾入黨。而之後有人想翻譯列寧的《怎麼辦?》一書,列寧都認為理論過時,不太值得翻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