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工作的世界》上:AI人工智慧的工作侵占

《不工作的世界》上:AI人工智慧的工作侵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有想過自己工作的意義嗎?是為了成就感、人際關係、付出貢獻、還是僅僅為了金錢?一定有很多人會說:「金錢」,然而奇怪的是,為何許多生活無虞的退休族會感到生活空虛、最後又選擇投入工作的懷抱呢?有些人會說:


因為感受不到自我價值,工作能讓自己感到還有價值。


不過研究人類歷史的學者會知道,我們的遠古祖先對於這點不曾煩惱過,幾世紀前的人類認為工作的人不能稱做公民,他們認為真正重要的職務是不能交給有在工作的人承擔,然而現在每個人幾乎都認為需要工作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為什麼會這樣的差異、又為什麼我們要思考這件事呢?

raw-image


raw-image

因為《不工作的世界》讓我看到了一種可能的未來,一個由AI人工智慧取代人類工作的未來,這未來的可能情景我們並不陌生,早在十年前便有專家學者疾呼,我們對未來感到不安與害怕;漸漸地時間過去,因為資訊過於爆炸,AI取代工作的速度也不若當初以為的迅速,就像一條鬆弛的橡皮筋一樣,我們許多人對這一論點感到麻木。

然而《不工作的世界》不是旨在老調重彈,這本書由英國前政策顧問、牛津大學經濟研究員的丹尼爾.薩斯金所著,他想告訴我們,經由科技邁進,人類能不斷擴充總體財富,但隨之而來的是三大問題,也就是:


  1. 不平等:如何分享經濟繁榮的成果
  2. 權力:限縮科技巨頭的政治力量
  3. 人生目標:在一個工作總量減少的世界中,找到人生的意義


這三個議題都相當大,我會對在下一篇對人生目標做分享,在那之前,先簡單整理作者認為未來工作總量大幅減少的原因-AI人工智慧的工作侵占


raw-image


根據書中提供的數據與案例,作者丹尼爾表示以下迷思使許多人低估人工智慧成長的可能性

迷思一:人工智慧需仿照學習人類解決問題的路徑,才能夠解決問題?

但其實不須仿照也能做到和人類一樣的成果,比如:鳥類辨識、皮膚病症的醫學判斷等,是依據大數據比對即可判讀,其準確性甚至高於人類。


raw-image


迷思二:具有創造力的作品、判斷情感只有人類才做得到

目前機器已可自行編寫「創造」出新曲,且盲測的專家沒人知道是機器編寫,甚至驚嘆曲子的精妙,而之前全球知名的智能機器人蘇菲亞學會畫畫、並成為第一個與人類偕同創作、並高價賣出畫作的機器人。


raw-image


raw-image

目前也有一門「情感運算」的電腦科學領域,使機器系統能分辨一個人的真實情緒、測謊等,判斷情感已經不是人類的專利。

raw-image


迷思三:雖然AI興起會消滅舊工作,但同時也會產生新的工作

實際上,很有可能新的工作

raw-image


因此作者認為,未來能夠給人類執行的工作將大幅度降低,大家如果想再更進一步了解,可以看這位作者在TED的演講:


順著作者的想法,的確我們的未來工作會逐步遞減被取代,但為何需要特別為「人生意義」開一個篇章呢?這就留待下篇討論囉。

如果喜歡這篇,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哦^_^


購書連結:


avatar-img
陳沛孺的沙龍
145會員
57內容數
用手繪漫畫型態分享知識心得,每次只講一本書的其中一章節,挑起你對書籍的興趣,一三五更新,和我一起踏入書中世界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沛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從FB更名為Meta之後,越來越多人認識元宇宙,進而認識區塊鏈、比特幣、NFT等,但願意深入研究的人們相比之下仍是少數,多的是因為看到好多人因虛擬貨幣翻身致富,於是好奇想透過買幣、炒作、玩遊戲來賺錢的投機者,只是在不清楚市場與背後機制就貿然闖入,自然可能會被當成「韭菜」來收割,或是遇上詐騙
創作者經濟、斜槓等概念興起,越來越多人希望能用興趣來變現過喜歡的生活,因此大家希望在社群媒體上創造聲量,才能吸引人流、進而獲取金流,但目前平台上吸睛的話題早已被講爛、晚期進入者也難以超越前人聲量,加上抄襲、社群媒體演算法影響能見度、創作被抽成種種已是目前常態,感覺變現之路越來越窄,而此時出現了NFT
在商業世界中,這是一本人人都需要試著理解的書,怎麼說呢?​ 商業世界是以物易物、以技能換金錢、以oo換xx,總之就是有給有得、交換才能過活的概念,但世界很複雜,並不是給多少就獲得多少,可能給了100只獲得50、20、甚至是負的都有可能... 遊戲規則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有許多目標,每個目
自從FB更名為Meta之後,越來越多人認識元宇宙,進而認識區塊鏈、比特幣、NFT等,但願意深入研究的人們相比之下仍是少數,多的是因為看到好多人因虛擬貨幣翻身致富,於是好奇想透過買幣、炒作、玩遊戲來賺錢的投機者,只是在不清楚市場與背後機制就貿然闖入,自然可能會被當成「韭菜」來收割,或是遇上詐騙
創作者經濟、斜槓等概念興起,越來越多人希望能用興趣來變現過喜歡的生活,因此大家希望在社群媒體上創造聲量,才能吸引人流、進而獲取金流,但目前平台上吸睛的話題早已被講爛、晚期進入者也難以超越前人聲量,加上抄襲、社群媒體演算法影響能見度、創作被抽成種種已是目前常態,感覺變現之路越來越窄,而此時出現了NFT
在商業世界中,這是一本人人都需要試著理解的書,怎麼說呢?​ 商業世界是以物易物、以技能換金錢、以oo換xx,總之就是有給有得、交換才能過活的概念,但世界很複雜,並不是給多少就獲得多少,可能給了100只獲得50、20、甚至是負的都有可能... 遊戲規則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有許多目標,每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