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一篇文章,那這樣的名人發這麼普通的文章,還是有人看啊!不會因為很普通就被忽略掉了,而有心於寫作的一般作者,只要稍加用心,就可超越這樣的水準,又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或許,發文時帶點互動性或是引發話題性,這樣的發文可以一舉兩得,不僅擴充了社群文章的數量,也增加了粉絲的互動,這是讓文章有人看的小技巧。就算沒有用這樣的小技巧,只要能把自己心中想要表達的內容完整表達出來,那種文章就會自帶渲染力而去感動大家。
雖然月光每天都會發文,但對於那種一天能發十幾二十篇貼文的名人還是很佩服,怎麼會有那麼多題材可以發表?那真的不是一個團隊而只是一個人嗎?正可謂人外有人,有人就是超愛發文的,想讓人按讚按到手痠。既然發文量不可能做到最多,那還是回到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寫怎樣的文章,然後定期發表。月光也看到一些針對單一主題努力不懈的寫文章的作者,都能獲得收穫。這樣的收穫或許是得到出版社的邀約出書,又或許成為專欄作家,就算都沒有,至少對特定主題有深入了解了。
自己在心中認為很懂還不夠,至少要能寫成文章後反覆確認才行。就算一開始無法表達完全,文章數量累積起來後,也一定可以把想要表達的內容都呈現出來。都寫出來了,才知道自己還有哪些不足之處。像月光自己也是有些觀念反覆的在寫,雖然主題看來差不多,內容也差不多,但寫法有些改變。換個不同寫法或許會更好?這是自己可以去嘗試看看的。
對於有在持續關注自己的讀者而言,看到月光寫出差不多的文章就跳過略過,當作是重播。但對於新讀者而言,他們可能就是很偶然看到其中一篇寫得不錯,就開始回去追看月光之前所有的文章,所以也不能說自己之前寫的文章都是白費。所以說,文章本身也會持續進化,就算是寫一模一樣的主題也是這樣。一篇不行,那就十篇百篇,喜歡寫就盡量寫,有什麼好怕的呢?要批評別人,找到一個點就可以大肆破壞,然後就走人。但自己寫的東西真有這麼脆弱嗎?就這樣對自己這麼沒信心?
回到月光經營的臉書及粉絲頁,現在多了與方格子作者的互動,又好像重生了一樣,因為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可能性。例如說聊投資好了,在財經專家的發文下留言,或是進社團和專家互動,都比不上和方格子作者互動親切。並不是說那些專家不熱絡,而是他們太忙了,時間很有限,這可以說是因為處於不同人生階段所致。
月光覺得,寫文章是整理自己思維的好方法,不要因為怕沒人看或是不喜歡而停下寫作,這十分可惜。因為自己寫的文章會活的比自己久,這也是自己活過的證明。那時候在思考什麼?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往後都可以從自己的文章中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