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疫苗打了,別忘了幫你的「心」也打上一針! 從正向教養-聊自信

2021/07/2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不論是打開電視新聞、報章媒體、大家小巷,就連因為疫情而鮮少交談的左右鄰居,難得在帶電梯口遇到後的第一句話都是:你打疫苗了嗎?你打的是哪一種?

身體的疫苗打了,不過「心」的疫苗,你!接種了嗎?

那一天,收到一封來自家教家長的訊息:老師,最近露西Lucy(化名)不論對什麼事,總是提不起勁兒。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看見姊姊越來越厲害,自己產生了自卑感?自從幼兒園的網課結束後,她每天都找事情和姊姊吵架。你可以來幫我開導開導她嗎?
我還記得,第一次見到露西Lucy的場景:
我:你好,我是Grace。
Lucy:Hi
我:你叫什麼名字?
姊姊:她叫Lucy (姊姊幫Lucy回答)
我:你幾歲?
姊姊:她4歲,我7歲。我叫E
我:Hi E,你也上我的課嗎?
E:沒有,我不上藝術課。我只上心算和圍棋。你看到那個獎盃嗎?是我心算得名的獎盃。
我(看著獎杯):我相信妳一定很努力,也花了很多時間做你的珠心算練習。很厲害喔!
Lucy: E 你很臭屁耶!
我:Lucy,你除了藝術課,還上其他的課嗎?
Lucy: 我沒有,那個太難了。我不會!而且E很臭屁,我才不要像E一樣臭屁。我才不要獎杯。
Lucy把姊姊的獎盃當成了唯一的肯定,並且認為自己沒有E的天賦異稟,所以還是趁早放棄。她因此把這樣不自信的心態轉換成了不當行為,她開始找姊姊的麻煩、數落獎盃,因為她以為只有得到讚美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我們看見,儘管一個只有4歲的孩子,從她的行為中,就可以發現她擁有了「成長型」或是「固定型」心態的人格特質。
在美國哥倫比雅的腦波實驗室中的研究顯示: 固定型者心態者只有在評量反映他們的《能力》時才感興趣,而成長心態者,則會關注《能拓展知識的資訊》。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教育現場的我們一直努力強調「鼓勵」與「讚美」的差別。
然而在心態致勝一書中提到,他們曾對數百名的青春期早期的學生進行了關於讚美的研究。研究顯示,那一群被「讚美能力」的學生,在日後的行為,反映出了拒絕富有挑戰性或任何會暴露缺點的事物。而另一組被「鼓勵行為」的學生卻有九成願意嘗試具有挑戰性的新事件。
下次當你想讚美他人時,別忘了先試著看見他們的「努力」,因而給予發自內心的讚賞。這會幫助你開拓自己對事物的洞察力,而受到讚美的人也會感受到你的真誠。
讓我們幫孩子打一劑「自信」的強心針吧!
圖片取自:https://www.peekme.cc/post/889244
首先,要進入孩子的世界,發現這些行為背後的信念
當孩子們缺乏動力時,有時候也許是你給了過多的壓力與過高的期待,讓他覺得你對他的愛是有條件的,因此令他感到痛苦。又或是他認為他正在與某個手足比較,因此缺乏自信心,並想透過與眾不同或是自暴自棄來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歸屬感。
所以我們需要先問一問自己,”我“ 有沒有好好的陪伴,並接受且喜歡我的孩子原本的樣貌。
接著你可以:傾聽和支持
學齡前的孩子對於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他們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每個時刻都在塑造對於這個世界的想法和觀點。也許這一秒覺得這件事很有趣,而下一秒卻完全推翻。身為教養者的我們,需要給予孩子全然地傾聽和支持,讓他們知道我們會認真的傾聽和對待他們的意見。沒有任何的分別心,沒有任何的條件,給予他們全然的愛。
然而在孩子們表現低落的自尊心時,我們只需要耐心陪伴並試著了解他們的感受即可。不需要試著說服孩子需要表現的正向或是逃避自己的負面情緒,只需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個體。他們只需要表現本來的自己就可以,而我們是全然的支持這些獨特的性格。
對!就這麼簡單。這支「自信」的強心針,你已經打了第一劑。
接著也幫你自己打一針

我們除了幫助我們的孩子提升他們的自信外,我們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當我們越喜歡自己時,我們就能越能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接受自己的錯誤和缺點,也就越能為孩子示範更好的自我接納模式。把每一個挫折視為學習的機會,並把焦點放在幫助孩子更深入的了解問題上,協助他們相信能力是可以發展與成長的。
最後,協助孩子擬定計畫
和孩子討論他想完成的目標,並與他一同制定計劃。因為沒有計劃的目標就只是願望而已,然而這就像只打了第一劑的預防針,你需要完成第二劑。
當你制定計劃後,孩子比較能專注於他們需要的學習方向。小至從自己穿鞋開始大到完成心裡所想的願望,一點一滴的,孩子的自信就是從這裡開始建立的。他們開始樂意面對挑戰,並了解且學會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處理生活的起伏。慢慢的、有耐心的,試著支持且引導孩子將心態走向成長的道路。
恭喜你,完成疫苗啦!

圖片取自:https://mamibuy.com.tw/talk/article/104573
其實,不論是大人或孩子,就連我自己都必須承認,我是成長與固定型心態的綜合者。在面對某些情況時,我的成長型人格會出現,並幫助我度過難關; 但在某些情況下,我的固定型人格也會跑出來攪局。
其實成長就是:

不斷的找尋失敗的原因及探討成功的方法,接著設定合理的目標,慢慢的將成長型心態,淺移默化的融入生活中的每一個起心動念處。這一劑疫苗,讓我們一起接種吧!

謝謝你閱讀我的文章,也邀請你分享給任何你認為可以幫助到的朋友及身邊的人
我是愛穿高跟鞋的 美國PDA認證合格正向教養師
參考文獻:
陳希林(編)(2018)。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原作者:Jane Nelsen, Ed D)台北市:遠流出版。
陳玫玟(譯)(2020)。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解決日常教養問題1001種方法(原作者:Jane Nelsen, Lynn Lott, H. Stephen Glenn)台北市:日月文化。
陳玫玟(譯)(2019)。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幼兒篇(原作者:Jane Nelsen, Cheryl Erwin, Roslyn Ann Duffy)台北市:日月文化。
李芳齡(譯)(2020)。心態致勝 全新成功心理學 (原作者:Garol S. Dweck, Ph.D.)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顧淑馨(譯)(2020)。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的七個習慣(原作者:Stephen R. Covey, Sean Covey)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Gretchen.215
    Gretchen.215
    喜愛手作美食、喜愛自創暗黑食譜、喜愛鑽研營養學、喜愛生活、喜愛叛逆的旅行、喜愛心靈探索、喜愛享受簡簡單單的美好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