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台各地,因為材料運輸需要,而有著不少鐵路支線。其中有部分支線在產業沒落後轉型成觀光鐵道,而開啟另一個春天,如平溪線、內灣線等;而有的,則轉型為腳踏車道,讓人們用另一種交通方式,駛過曾經的風景,如舊山線、深澳線八斗子到深澳段的。
大部分的鐵道支線,幾乎人人都聽過,但有的只有當地人較為熟悉,而且在運輸功能消失後,逐漸轉變成一種神祕的風景,像是桃林鐵路。
一段煤與青春的故事:桃林鐵路
1968年,為了將煤運送至林口火力發電廠,台鐵興建了這條「林口線」支線,沿線因工廠林立,而有辦理其他貨運業務。
後來,隨著周邊社區的發展,2005年還未升格的桃園縣政府便與台鐵協議,辦理免費載客的「桃林鐵路」,讓這條路線上不再只有貨物與原物料,更多了人聲。
2006年起,這條鐵路正式啟用,而且不同於一般鐵路的電氣化風景,這條主要以柴油列車行駛的鐵路,成了周邊沿線居民通勤的最佳工具。也因為通勤的人口增加,也增設了幾座新車站。
其中桃園高中站,對我來說是最有回憶的地方,畢竟母校就在旁邊,有著一個以自己學校為名的火車站,而且可以說是當時全台名稱最長的車站,是一件很驕傲的事。(而且免費搭乘)
那時候,我們會在社團活動過後的傍晚,趕上班次並不多的火車,搭到桃園車站,並在市區再吃個晚餐,才彼此道別。那是一段承載著青春的回憶,獨特而別緻。
2012年12月28日,那時候我們也差不多快畢業了,這條鐵路,也隨著台鐵當時評估經濟效益不足,燃煤改成其他方式運送後,而跟著我們一起畢業。
華麗轉身?桃林鐵馬道
這段鐵路就在停駛後面臨荒廢,雜草都快蓋過鐵道。直到好幾年後,當時跟鐵道一起畢業的高中生大學生活也來到了尾端,這條鐵路才出現一線新生機。
在地方人士爭取下,舊鐵路打算以「桃林鐵馬道」的方式活化,工程可分好幾段,2020年7月27日,桃林鐵馬道成功路至大坑路一帶完工,才算是真正的串連起路網,讓自行車道真的能騎好一段路。
上個禮拜,我抱持著一種期待,打算從山鶯路的起點騎著車到民光東路最大亮點的「星光步道」,追尋著曾經的鐵路記憶,感受回不去的青春。當腳踏車騎在木棧車道上時,那隆隆的聲音就好像曾經火車行駛在鐵道上的聲響,隨著這單沉但迷人的曼妙音樂,好像又回到了那個曾經的年少時光。
期待,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騎在桃林鐵馬道上,確實讓人感到舒適自在,並重溫了那回不去的青春回憶。但騎過一小段單車道,我也看見了很多問題,如果能夠改善,讓這條曾經的鐵路能發揮它的歷史價值;讓這條現今的鐵馬道能發揮它的觀光價值,我想會更好:
1.入口太偏遠:桃林鐵馬道的入口位在山鶯路,這其實不是一個交通方便的位置,而且附近沒有Ubike站點,枉費了「鐵馬道」的名稱。最好,是可以從原本的桃園車站旁出發,不論對於本地人或外地人來說,這都是非常方便的,而且還能順遊一旁的「
桃園軌道願景館」,來一趟深度的鐵道之旅。
2.鐵馬道不完全是鐵馬道:雖然這是一條舊鐵道改建的單車道,但實際上單車道的入口是在萬壽路二段之後,前面都是單純的休閒步道,當初我並不清楚,網路上也找不到資訊,看到前面路段「腳踏車禁止進入」時令人感到傻眼,只能牽著車慢慢走。希望之後隨著桃園車站新建工程,這裡也能變成全線單車可行的鐵馬道。
3.沿線景觀豐富性可更高:鐵馬道沿線種植花花草草,走在其間很愜意。近來民權東路段又設置了「星光大道」,每到夜晚泛起藍綠光芒,讓人著迷,也成為這條鐵馬道最大亮點。但我還是覺得,這條鐵馬道的可看性太低,可以有更多豐富的景觀,讓這裡不是單純的一條道路而已。像是鐵道的部分,應該在每個曾經的站點及沿線增加一些解說牌或是鐵道相關裝置藝術,讓人了解這條鐵道的過去,同時也了解鐵道與鄰近地方的關係;而除了那短短的「星光大道」外,應該也能再增設一些指示牌,讓人知道轉個彎出去,能通往那些其他景點,而帶動周邊的觀光與休閒。
4.有沒有可能直通海邊?:這條鐵路當初是從桃園車站直達林口發電廠的海邊,那,是否有可能把這條路線全程重新打造成一條直通海邊的單車道?目前只到南崁,是有點可惜,應該還可以再延伸。我相信新北市也會很有合作意願,除了桃園與新北在交通與觀光上一直都有各種合作外,新北也大力積極推動觀光,這條路線或許也會是不輸深澳鐵道自行車的一大亮點。
衷心期盼,這條乘載著青春回憶的神祕鐵路線,能夠再度為桃園帶來不一樣的新機,讓人發現些什麼的同時,也能夠保留住地方的一些什麼,讓未來,在乘載著過去的基礎上,更加美好。
更多角落故事
關於敘事圈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