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月三十一時,我寫過一篇投資鴻海不敗的價值投資法,你可以看一下當初我的想法是什麼,一年兩個月過去了,鴻海股價是不是破百了,我也得到當初我說的報酬了,在這一年兩個月中,鴻海也沒有閒著,積極的佈局MIH電動車,讓我看到了另一個目標,當初我投資鴻海的原因是很多投資人看不到鴻海最基本該有的價值,被長線技術線型錨定在7X~9X元,如今市場發現鴻海賺8~9元,已經不會再配股票,所以每年股價不會被除掉1X元,賺8~9元,配4元,股價減4元,剩下的5元還是得反應在股價中,愈隨著時間愈明顯。
鴻海MIH電動車的目標很大,2023年到2025年目標電動車市佔的10%,這比當初我看到的題材更大,所以今年我和大家說,我新的目標是以120元的鴻海為新的基準點,開始新的佈局,大家要了解一件事,當股價漲到我設定的目標,我就證明了我當初的看法是對的,在我持有時,鴻海出現了新的題材,新的目標,所以對我來說,我無痛的再投資一次,我不需要付政府交易稅及券商手續費,直接再投資一次鴻海。
所以當初我寫文章時你不信的,現在全新的投資你最好還是參考一下,我這個人投資很討厭風險,不能用時間化解風險的投資我是沒有興趣的,而且未來報酬率沒有50~100%以上,我也不會有興趣,以鴻海MIH電動車成功,股價250~300元以上都是有可能的,甚至還有可能更高,這就符合了我投資選標的的重點,我一樣是用2~3年的時間化風險,目標就是2023~2025年鴻海電動車的機會,我只要還敢在公開討論區上寫該股票,我就認為它還很值得買,而且風險不大。
(寫作日期2020年5月31日) 我投資鴻海一年三個月了,一開始為什麼選定鴻海做為投資標的?回到我剛開始投資鴻海的起點也就是2019年4月,那時鴻海開出2018第四季亮眼的財報,股價從7x元跳空大漲到80元,一路走高到97.2元,時間僅花了半個月,如果我是屬於會在短時間快速買完的極端型的投資者,我的成本一定會落在86元上下(3月30起漲,如果我僅佈局一個月就買完,4月30日時鴻海的月線均價為85.7元),但我總共佈局了半年,最終成本落在80元左右(比當時的半年線高,但因為我認為淨值87元,所以我認同鴻海的價值,所以87元以下我都會買),當我佈局在80元時,那時鴻海的淨值是多少?2019第一季結束時,鴻海的淨值為91.42元(其實那時是因為鴻海手上的金融資產及貨幣波動,多了2~3元),當我開始投資鴻海時,鴻海手上的淨現金,淨值都是相對的高,也開始了僅配現金的策略,股利率也是相當的高,我是在鴻海減資之後才開始投資的,在鴻海減資前股價110元,淨值62.57元,一年賺8元,獲利當眼光費約被拿走6年,此時的鴻海對我來說並沒有絕對性的吸引力,那時的鴻海股價大概就是算合理,並沒有被低估到很嚴重,你買進後,也很難會有50%或100%的報酬,所以我興趣缺缺,但到了鴻海減資後,淨值從68元跳到83元,股價那時也是從68元跳到83元,當鴻海股價再度的回到80元以下,其實就是在淨值83元以下了,投資價值浮現,可以開始進行價值投資,也有足夠大的安全邊際。

2020年5月31日時的鴻海股價(圖是今天補上的)
當我佈局完後,鴻海做了第一次的除息,總共除了4元,我從4月開始佈局,佈局到6月,我總共不過持有了3個月,這時我就拿到了鴻海去年一整年賺的錢配出來的4元,也讓我的成本直接向下減少了4元,來到了76元,一邊佈局,又靠著股息,讓佈局成本降低,2019年底的年線為78.34元,其實我的成本76元就是低於2019年整年的均價,2019年底時,鴻海的現金及約當現金為8579億,約為61.8元,保留盈餘為1兆又44億,不論你佈局的價格是年線的78.34或是和我一樣的76元,你都有相當大的安全邊際,我常說,市場的價格和公司價值是無關,價值投資就是當市場氣氛不好,公司倒楣時,你要放手的買進,今年在股災時,鴻海66~70間,我又買進了30~40張,讓我的成本降到了75多,再過兩個月,鴻海要再度的除息4.2元,除完息後,我的成本約為71元多,基本上已經是立於不敗之地了,如果目前你的成本是高於鴻海目前的股價,其實你就是要繼續的大量買入,我每個月會持續的買入,年終下來也會買,股息下來也會買,所以我的均價會愈來愈低(如果市場還是這麼看衰鴻海的話),當我的成本在75元多,鴻海的現金就有67元時,淨值87.45元(還有2元是金融資產暫時的損失),這樣的投資你機乎是不太可能會失敗,尤其是鴻海一年能賺8~9元。

當初假設接下來兩年鴻海一樣股息配4元,今年2021年確實又配了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