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方寸之間的廳房,掛著「教忠教孝」的匾額,也掛滿了對於親人無盡的思念。
嘉義市東區興中街187號,一棟木造小屋藏身在一排四五層樓的公寓之間。默默地斑駁、默默地蝕黃。但是他骨子裡是一位藝術家,緊緊抓住那些不經意流過的時光,讓時間的痕跡,刻成最美麗的塗鴉。
老屋與人文的歷程
這棟房子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每一個增建與破損都是一部地方史。
屋主李伯男先生的父親是日治時期有名的畫家,曾經連續三次省展得前三名,於是他帶全家人去台北發展,可惜後來得了鼻咽癌,又攜家帶眷回到嘉義來。回到嘉義,希望母親可以受親戚照顧,經由父親好友的安排,在新台灣餅舖的倉庫安頓了下來,那是兩層樓的建築,設備也還不錯,又靠近文化路省立醫院旁。1957年,父親不堪疾病侵擾而離世,而母親覺得長期寄人籬下也不是辦法,於是四處找房子,最後落腳在嘉義市興中街187號。
剛搬進來之時,陸續經歷水災地震以及颱風,房子早已破敗不堪;若真應追溯到日本時代,大概就是這方寸之間的房間,其餘多是修繕與重建的。大哥當兵回來之後結婚,於是就增建前面這間客廳當作門面,也是用木造房子的同樣風格延伸,裡面房間就是新房,隨後又改建了廚房還有二樓閣樓;二哥也成家後,因為住不下換大哥搬走。
而老三李伯男先生曾在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於1972年畢業返鄉。1972-1978則在這裡開過畫室(1974-1975當兵),教學生應考美術科系的基礎繪畫。並於1977年結婚,當時他已經是小有名氣的畫家了,不久前方舉辦完「奧馬三人聯展」,展出超現實畫風的油畫,為嘉義地區首見。李伯男先生出社會之後,在大業國中任教,待事業穩定後,於1978年搬到林森路上。
二哥則回到這裡開了電器行,經營一段時日後,也搬走了。母親獨自住在這裡,後來為了顧孫子與養老的緣故,才搬去跟子女住。沒人住之後這房子就荒廢破敗了,房子產權是當時政府開放買賣時母親要求各兄弟平均出錢購買下來,所以各自都有持分,母親還在時大家也不敢變賣。直到2007年,母親去世,李伯男先生便把大家的持分都買下來,成為產權唯一持有人。
現在,李伯男先生是這棟老屋的主人,他自信又熱情的招待我們,娓娓講述著老屋的生命歷程。而如今,僅僅方寸之間的廳房,掛著「教忠教孝」的匾額,也掛滿了他對於親人無盡的思念。
後記:
李伯男先生曾自述:「我沒有很偉大的創作理念,我認為『平凡』就是『偉大』,畫畫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我只畫我所看到的,我所想到的,我所知道的,以及塗鴉。而『美』就是『和諧』,亂中理出秩序,單調的生活加點變化。」此時,李伯男先生已經是嘉義最偉大的藝術家,而他的謙遜與平凡,緩緩訴說著年輕時打拼的故事,也訴說著家人與老屋一起成長的故事。
老屋,它是我們市鎮的縮影,它訴說一家人的生命歷程,它也收納了一位藝術家的靈魂。尋思著歲月的遞進,老屋猶如張望的一雙眼眸,斑駁的、蝕黃的、快樂的、哀傷的都一廂情願地收錄其中。
唯恐抓不住美的迷離,唯恐跟不上時間的腳步。李伯男先生創作之餘,猶如一位社會關懷者與實踐者,除了與戴明德老師合著「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嘉義地區」;同時也保存著嘉義市興中街187號老房子,那曾經是自己發跡、生長的地方,緊緊抓住那些不經意流過的時光,讓時間的痕跡,刻成最美麗的塗鴉。
落筆當下,聽聞不遠處的老屋正面臨拆除的命運。只是那鬱綠的苔痕、寂寞的靈魂,又由誰收藏?
-顏鈺杰 五月梅雨季執筆於嘉義市朝陽街
FB南島電影迷
IG南島電影迷
FB顏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