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別致的老屋,保留了木質的溫度與紋理、木構的層次與氣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百二十歲的高齡老屋
沒有斑駁的漆料,也非陳舊的古老家具,位於嘉義市融和街的木構老屋顯得典雅。吳昭彥先生好心的接待著我們,優雅而從容,不見年邁的遲滯,反而多幾分遇見故人的微笑。那些陳設的、精心設計的擺設目不暇給,隨著牆上掛著的全家福照片,我們走進了那些陳舊往事。
我們所待的房舍從前是面向南邊的,庭院前種植著香蕉、檸檬。後來轉向西邊才面向融合街。吳昭彥先生回想起那一個不簡單的工程,先是把原有磁磚先打掉,以兩隻杉木把整個房子支撐住後,再來轉向。轉向工程那時候的房子已經六十歲了,算到今天又過了六十年,已經是一百二十歲的高齡老屋。向西以後遂把一間就拆成三間,有了三個門牌號,分別是四十八、五十、五十二號。
以前的房子,一間廳差不多三疊,也就是三塊塌塌米,差不多兩個人睡的大小。後來想住寬敞一點,廚房那裡又打一個通鋪,再搭一個棚出去,出去當廚房。「所以人家笑說蓋房子都不蓋廚房的,廚房都拖棚拖出去,說好聽一點,增建的,其實都是違建啦!」
「不過,以前蓋房子都會留庭院,現在常常都蓋滿滿的,所以樹就沒有生活的空間了。那個房子好保養,不會壞,因為又通風,人才活得健康,這個是我覺得以前人蓋房子有以前人有智慧。」吳昭彥先生喫一口茶之後又說「老爸常說你自己沒留給自己空間,也沒有留給別人空間,就是硬碰硬。人跟人之間需要多一點點空間。」
自1912年阿里山林業鐵路通車,開啟伐木時代,嘉義鄰近阿里山聚落,也逐漸發展成產業與建築聚落的榮景。時代的變遷下,林產業轉型成觀光產業,每年乘載著數以萬計的遊客上下阿里山朝聖。然而,那些隱埋在城市之間的木構建築,卻隨著都市的發展、道路拓寬,老屋臨了被砍伐、拆解的命運。
「幼稚園那裡好像還有一間,幼稚園後面跟共和路街角那裡還有一間還沒拆到…」、「彌陀路跟志航街以前全部都是田,再過去就是那些日本人的軍官的宿舍,那個都很漂亮,好像有留一間沒拆完…」吳昭彥先生攤開地圖,用食指在地圖上比畫著,介紹那些為數不多的收藏,那些猶存於這座城市裡的DNA。
父與子
吳昭彥先生回憶起自己房屋的來歷,說道有一部分要追溯到日本統治時期,日本兵撤離,剛開始幾乎是無政府狀態,很多日本兵遺留下來的宿舍都是先佔先贏的概念,不過因為日本統治時期法律很嚴,也有許多人民不敢去佔。幸運的是吳昭彥先生的父親是名老師,跟日本人交情尚好,於是臨走前就把搬不走的給老爸,或著便宜賣給他。
吳昭彥先生的父親-吳文財,在當時是很有名望的人。曾在東門公學校(昭和十六年四月改稱東門國民學校)任教長達二十年。後日本人戰敗,國民政府來投受降,吳文財遂被派任為首任東門國民學校校長,後又改名為嘉義市民族國民學校。事業平步青雲,吳文財又兼做嘉義市教育會理事長、嘉義市南區民代主席等公職,到中晚年擔任起三信合作社副理,一隻腳踏入了金融圈。吳昭彥先生邊說著自己父親的豐功偉業,臉上泛起了自信的微笑。
而吳文財的子孫滿堂,也均事業有成。或許事業有成的家族反倒顯得有些孤單
。與吳昭彥先生同輩的兄長,有的居住在新竹、有的在台北,有的旅居國外,唯獨吳昭彥留在他們家族發跡的地方。吳昭彥繼續在當初父親參與的三信合作社任職,回想起民國47年,那時候三信財11個員工,一路擴大編制,曾在吳昭彥退休時擴增到129個職員,近年又緊縮至79人。隨後,父親在民國87年病逝於融合街寓所,高壽93歲。
吳昭彥的一生是幸運的嗎? 在父親成就的庇蔭之下他有種無可逃避的安定感,然而不曾料想的是自己正朝往一個更大的夢寐裡去。就像夸父逐日一般追逐父親的身影,從初生之犢的滿不講理、到中年困頓的跌跌撞撞、直至晚年他仍在追尋父親的身影,只是尖銳的稜角磨成了處事圓滑,那曾經享受狂風將頭髮梳成虯結的少年,今天只將記憶堆滿在嘴角邊,再沉沉的提起。
共和路基督教東門長老教會斜對面,一幢別致的老屋,保留了木質的溫度與紋理、木構的層次與氣息。「留給老屋一點點空間!」遂是吳昭彥先生對於嘉義這片土地的堅持,因為僅存的空間裡他彷彿看到父親慈祥的微笑。
二零一九十二月四日 撰寫於民雄鄉神農學院
電影的風景一幕接著一幕,好似生命的場景,迭次交錯。於是用一支筆將躁動不安的靈魂,靜靜地收藏。 這是我的電影評論 歡迎按愛心、收藏、留言,留下閱讀的足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根木頭要長到能做成木材的價值,要花好幾十年的時間,是有生命的,可以恢復原貌。」陽光與雨水的滋養,芽苗經由時間淬煉成參天大樹。人類取之於大自然,建置遮風避雨的地方,從而形成聚落、形成城市。而這些建築經過時間的風化,刻蝕成為生命的年輪。
   屋瓦,有時可以比水更曲折離奇,因為每一片瓦片舖設而成的屋頂,都承載著世代的變遷,以及人物的堅持。
僅僅方寸之間的廳房,掛著「教忠教孝」的匾額,也掛滿了對於親人無盡的思念。嘉義市東區興中街187號,一棟木造小屋藏身在一排四五層樓的公寓之間。默默地斑駁、默默地蝕黃。但是他骨子裡是一位藝術家,緊緊抓住那些不經意流過的時光,讓時間的痕跡,刻成最美麗的塗鴉。
  光的紀實 華南里光彩街75號,這棟建築的雍容氣度,彷若一間建築學的圖書館。陳建都先生是第三代的圖書館館長,他說他在呱呱墜地那一刻,就是由接生婆接生於這座房屋,彷彿命運早就揭示了要守護這棟建築的使命。  
「一根木頭要長到能做成木材的價值,要花好幾十年的時間,是有生命的,可以恢復原貌。」陽光與雨水的滋養,芽苗經由時間淬煉成參天大樹。人類取之於大自然,建置遮風避雨的地方,從而形成聚落、形成城市。而這些建築經過時間的風化,刻蝕成為生命的年輪。
   屋瓦,有時可以比水更曲折離奇,因為每一片瓦片舖設而成的屋頂,都承載著世代的變遷,以及人物的堅持。
僅僅方寸之間的廳房,掛著「教忠教孝」的匾額,也掛滿了對於親人無盡的思念。嘉義市東區興中街187號,一棟木造小屋藏身在一排四五層樓的公寓之間。默默地斑駁、默默地蝕黃。但是他骨子裡是一位藝術家,緊緊抓住那些不經意流過的時光,讓時間的痕跡,刻成最美麗的塗鴉。
  光的紀實 華南里光彩街75號,這棟建築的雍容氣度,彷若一間建築學的圖書館。陳建都先生是第三代的圖書館館長,他說他在呱呱墜地那一刻,就是由接生婆接生於這座房屋,彷彿命運早就揭示了要守護這棟建築的使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很早之前就聽說竹北有一個新瓦屋園區,但是一直沒去看,聽說那裡有書店,有餐廳,有農田,甚至還有電影院?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不僅引起我強大的好奇心,終於在今年年初,跟一家人來到了新瓦屋走走,才發現這竹北大廈中的瑰寶地,原來這麼多元有趣。
Thumbnail
太保東勢寮 嘉義太保東勢寮的老宅和周邊地區,因為距離故宮南院不遠,因此常被遊客忽略。然而,這裡卻有著獨特的鄉村風貌和歷史韻味。老宅區的鄉村小路蜿蜒曲折,兩旁是各式各樣的民宅,有的充滿生機,有的則已顯得有些凋零。 回憶和歷史 這些老宅,有的可能已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承載了當地居民的回憶和歷
Thumbnail
《阿叔》講述「木工修復師」王文欽獨力扶養失蹤兄長的兩位孩子長大成人,並且全心投入在傢俱維修的木工產業。本劇透過「木工修復師的職業」行銷了嘉義的「木都」形象,也帶出了整部戲中的「修復主題」,不只修復了古傢俱,也隨著劇情的推進修復了各種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日本長野有一對夫婦民宿主人是我日本婆婆的朋友。他們從年輕時就認識到現在。 民宿主人誠臣桑高大挺拔有活力。他年輕時是一位銀行家,在49歲的那一年為了實現他的民宿夢毅然決然的辭掉工作,用他的畢生積蓄在長野找了一塊地開始建造他理想中的小木屋。 我們第一次造訪小木屋的時候,誠臣桑已經將近60歲。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女兒去淡水上課,我和老公就在附近走走我們去到一處叫"一滴水紀念館"的地方,聽見了很溫馨的故事。 一滴水紀念館是一棟百年的木造民房,這座房屋原本是坐落在日本福井縣,這房屋是在1915年建造,到 2004年夏天因御藏社區附近土地要開發利用,要拆解這棟民房,但房屋年代久
我十二歲時,父親在桃園郊區買了一棟房子,門前就是一個大型埤塘,居住環境還算清幽。 後來埤塘填了一半,蓋起了縣政府,後面的一半在不久後,也填了蓋文化中心。莫名其妙的我家變成了文教區,以前的堤岸變成了縣府路。 從蓋了縣政府,又變成市政府以後,左右鄰居都知道,遲早會有人來談改建,所以大家都把錢用在可移
Thumbnail
他的父親是個有卓越眼光的人,小時候父親開始經營家具工廠,再將賺的錢大筆投資原木,幾十年前努力拼賺飽的年代,幾乎沒有森林保育觀念,那時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上好的巨木、香杉、檜木、肖楠,而現在即便有錢、有管道也不見得有人割愛,也於是他繼承了父親龐大的資產跟衣食無虞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嘉義市這個百年「木材之都」正在發光,六千多棟木造老宅,一間一間被點亮,咖啡廳、民宿、與文化園區,各有各的新潮,卻不減時代刻印的風華。打開老屋裡頭的故事,漫步小城,擁抱木都獨有的情懷。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很早之前就聽說竹北有一個新瓦屋園區,但是一直沒去看,聽說那裡有書店,有餐廳,有農田,甚至還有電影院?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不僅引起我強大的好奇心,終於在今年年初,跟一家人來到了新瓦屋走走,才發現這竹北大廈中的瑰寶地,原來這麼多元有趣。
Thumbnail
太保東勢寮 嘉義太保東勢寮的老宅和周邊地區,因為距離故宮南院不遠,因此常被遊客忽略。然而,這裡卻有著獨特的鄉村風貌和歷史韻味。老宅區的鄉村小路蜿蜒曲折,兩旁是各式各樣的民宅,有的充滿生機,有的則已顯得有些凋零。 回憶和歷史 這些老宅,有的可能已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承載了當地居民的回憶和歷
Thumbnail
《阿叔》講述「木工修復師」王文欽獨力扶養失蹤兄長的兩位孩子長大成人,並且全心投入在傢俱維修的木工產業。本劇透過「木工修復師的職業」行銷了嘉義的「木都」形象,也帶出了整部戲中的「修復主題」,不只修復了古傢俱,也隨著劇情的推進修復了各種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日本長野有一對夫婦民宿主人是我日本婆婆的朋友。他們從年輕時就認識到現在。 民宿主人誠臣桑高大挺拔有活力。他年輕時是一位銀行家,在49歲的那一年為了實現他的民宿夢毅然決然的辭掉工作,用他的畢生積蓄在長野找了一塊地開始建造他理想中的小木屋。 我們第一次造訪小木屋的時候,誠臣桑已經將近60歲。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女兒去淡水上課,我和老公就在附近走走我們去到一處叫"一滴水紀念館"的地方,聽見了很溫馨的故事。 一滴水紀念館是一棟百年的木造民房,這座房屋原本是坐落在日本福井縣,這房屋是在1915年建造,到 2004年夏天因御藏社區附近土地要開發利用,要拆解這棟民房,但房屋年代久
我十二歲時,父親在桃園郊區買了一棟房子,門前就是一個大型埤塘,居住環境還算清幽。 後來埤塘填了一半,蓋起了縣政府,後面的一半在不久後,也填了蓋文化中心。莫名其妙的我家變成了文教區,以前的堤岸變成了縣府路。 從蓋了縣政府,又變成市政府以後,左右鄰居都知道,遲早會有人來談改建,所以大家都把錢用在可移
Thumbnail
他的父親是個有卓越眼光的人,小時候父親開始經營家具工廠,再將賺的錢大筆投資原木,幾十年前努力拼賺飽的年代,幾乎沒有森林保育觀念,那時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上好的巨木、香杉、檜木、肖楠,而現在即便有錢、有管道也不見得有人割愛,也於是他繼承了父親龐大的資產跟衣食無虞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嘉義市這個百年「木材之都」正在發光,六千多棟木造老宅,一間一間被點亮,咖啡廳、民宿、與文化園區,各有各的新潮,卻不減時代刻印的風華。打開老屋裡頭的故事,漫步小城,擁抱木都獨有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