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之四:在新舊建築交融之間傳承歷史文化的「嘉義市立美術館」)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建於不同時期的四棟建築組合,座落在曾為「畫都」、「木都」的城市,主建築棟是市定古蹟在21世紀被選定為當地的美術館館址。

這應該是給建築師一個極富挑戰的考題吧!

負責增改建的建築師在這多樣元素下,思索著城市過往的歷史與文化,於是用種種細節帶出新展館所代表的精神與寓意,「嘉義市立美術館」於焉誕生,不管是古蹟活化還是新生,在傳承與創新碰撞、新舊建築交融中,訴說著專屬於嘉義的城市物語。

建築背後的歷史

  • 主建築為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嘉義支局辦公廳舍 」,於1936年開始興建,建築師梅澤捨次郎採日本古典與現代建築折衷式風格,整棟建築強調現代建築結構與線條簡潔的特性,外牆銜接處以弧角收邊,磚牆鋪設橫紋折線面磚,兼具古典手工美感。

2000年登錄為嘉義市定古蹟,並進行修復。

  • 戰後成為「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 」,1960到1980年代國民政府陸續興建其他三棟附屬建物,作為倉庫及販賣部之用(D棟原為警衛室,於嘉美館建館工程時拆除)。

2014年,嘉義市升格,為發揚嘉義市在30年代畫家輩出的「畫都」精神,成立「嘉義市立美術館籌備處」,由建築師黃明威與王銘顯負責新增、改建事宜。

  • 2020年3月「嘉義市立美術館」完工 ,於同年11月開館。

注入歷史及文化元素的建築巧思

對已修復的古蹟,建築師未多加更動,而用中間B棟的增改建來銜接新舊建築。B棟外牆拆除作結構補強時,建築師思考著如何用新牆表現既存文化記憶,又能兼顧古蹟建築特色,因此在結構設計、建築工法以及建築材料上有了許多巧思,包括:

  • 引進當代CLT木構工法,在靠中山路背牆用木構作內牆,用印有古蹟紋路面磚的玻璃帷幕做外牆,與古蹟形成某種程度的一致與串接。
  • 內外牆做法不但減輕建物結構的負擔,視覺上的層次交疊效果也象徵著新舊交融及嘉義市歷史上作為「畫都」、「木都」的雙重文化使命。
  • 內牆溫潤的木頭材料點出「木都」意涵,又能與古蹟所表現的手工藝之美對接。
  • 用現代建築玻璃帷幕做外牆,以之呼應古蹟棟水平簡潔線條的現代建築精神。

空間延伸與情境轉換的設計概念

在美術館的內外空間規劃上,建築師又做了許多饒富意義的設計:

  • 美術館大門從原先的中山路翻轉,讓大片玻璃帷幕的大門正對ㄇ字型戶外空間,如此室內天井變戶外廣場的作法,不但將車水馬龍的中山路隔絕於館區之外,對觀展者而言,在走過廣場進入大門時會經歷心情的沈潛轉換;而對布展人來說,可以透過二樓透明玻璃帷幕打破室內外布展空間,帶領觀展者「俯看人間」,體會展品與戶外風景及生活空間結合的不同觀展經驗。
  • 從一樓走向二樓,是約三層樓高的白色挑高空間,突然開闊的視野有一種現代展館磅礴空間的震撼感。在新舊建築串接中由這裡走入古蹟棟的走廊,又有一種穿越時空長廊的恍惚感。
  • 木構工法的木柱帶領視線極目往上,又發現木樑交錯如魚骨般的「魚腹樑」造型天花板,讓人有如置身巨大鯨魚腹底之下的錯覺。

我的心情也在轉換

畫畫那天下著不小的雨,避雨屋簷下看不到全貌,只能側繪古蹟棟,繪旅最後這一站當下,對著古蹟側景並無太大感覺,只覺得「畫了好多窗戶」

畫完進入參觀,才發現室內現代展館的大氣風貌。再後來為了寫這篇文章翻查資料,也在網路上看了段影片,聽建築師娓娓道來,對於美術館又有了一番認識;而年輕美麗的館長也讓我打破傳統官僚的刻板印象,原來,於美術館、於人,都有著傳統與創新的意味。

於是,想寫的,已不僅是畫畫當時的心情,而是想打破時空與身分,想與古蹟與美術館的前後建築師、年輕的館長、觀展者與布展者、一起畫畫的老師同學、那天幫忙解說的接待員,甚至建築物本身,以及當天淅瀝淅瀝的雨聲,一起熱鬧對話的感覺。

館長的幾句話說的好,原來我「畫的許多窗戶」是有意義的,且聽館長道來:

當我們看到那些不同的窗,光線從不同窗戶透進來,彷彿可感受到30年代梅澤捨次郎在規劃整個建築空間的時候,他如何去想像南臺灣的光,跟人要生活在這個空間裡的關係。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末的沙龍
31會員
123內容數
幾十年前剛學英文那種背單字、片語的填鴨方法讓我對英文深惡痛絕,但有個老師的出現忽然讓我覺得英文其實也沒有那麼面目可憎。現在我仍是知識浩瀚學海中一名小小的門徒,但我想用自己微薄的能力,儘量用說學逗唱的方式,讓你覺得:學英文,其實也可以很好玩!Cheers!
思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4
今天要徜徉在藍天碧海中,看鯨鯊吃早餐。 我們去的是印尼松巴哇島Telekom Saleh海域。當地在海中定點架設平台投食,以吸引鯨鯊前來,讓浮潛遊客有機會與鯨鯊浮沉共游。 然而這種投餵行為影響了牠們的進食方式、食物內容與習性,也破壞了當地的生態。 每年8/30是「世界鯨鯊日」,提醒大眾重視鯨鯊保育。
Thumbnail
2024/11/04
今天要徜徉在藍天碧海中,看鯨鯊吃早餐。 我們去的是印尼松巴哇島Telekom Saleh海域。當地在海中定點架設平台投食,以吸引鯨鯊前來,讓浮潛遊客有機會與鯨鯊浮沉共游。 然而這種投餵行為影響了牠們的進食方式、食物內容與習性,也破壞了當地的生態。 每年8/30是「世界鯨鯊日」,提醒大眾重視鯨鯊保育。
Thumbnail
2024/10/23
可以游泳的Mata Jitu瀑布 Mata Jitu瀑布的確有它的獨特之處,數千年的沈積石灰岩自然形成階梯式地形,而且越低處階梯越廣大,山泉從高處落下,低處階梯承接泉水,漸漸下陷成為水潭,因而形成現在的四階七潭的景觀。瀑布下處有個金色鐘乳石的小洞府,陽光透過叢林灑落光點形成黃金色瀑布雨簾與金色洞府。
Thumbnail
2024/10/23
可以游泳的Mata Jitu瀑布 Mata Jitu瀑布的確有它的獨特之處,數千年的沈積石灰岩自然形成階梯式地形,而且越低處階梯越廣大,山泉從高處落下,低處階梯承接泉水,漸漸下陷成為水潭,因而形成現在的四階七潭的景觀。瀑布下處有個金色鐘乳石的小洞府,陽光透過叢林灑落光點形成黃金色瀑布雨簾與金色洞府。
Thumbnail
2024/10/15
早上四點半起早摸黑是要幹什麼?不是要當小偷,而是要登上帕達爾島(Pulau Padar)去看日出。 島上不見科摩多巨蜥,但是小小的無人島卻整日遊客絡繹不絕。 因為帕爾達島四周都是寬闊的海域,破碎的島型形成特殊的三色沙灘,在此日出日落及無敵海景,正是科摩多國家公園曾入選為世界奇景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2024/10/15
早上四點半起早摸黑是要幹什麼?不是要當小偷,而是要登上帕達爾島(Pulau Padar)去看日出。 島上不見科摩多巨蜥,但是小小的無人島卻整日遊客絡繹不絕。 因為帕爾達島四周都是寬闊的海域,破碎的島型形成特殊的三色沙灘,在此日出日落及無敵海景,正是科摩多國家公園曾入選為世界奇景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川端藝會所的前身是「川端町派出所」,於1936年竣工,屬日治時期臺北南警察署轄下。當年的建築師是篠原武男,二層樓的建築風格是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也是1930年代臺北市興建派出所的代表作。 二次大戰後,改名「廈門街派出所」,並改建成三層樓延續使用,2010年派出所遷移,才移交還
Thumbnail
川端藝會所的前身是「川端町派出所」,於1936年竣工,屬日治時期臺北南警察署轄下。當年的建築師是篠原武男,二層樓的建築風格是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也是1930年代臺北市興建派出所的代表作。 二次大戰後,改名「廈門街派出所」,並改建成三層樓延續使用,2010年派出所遷移,才移交還
Thumbnail
建於不同時期的四棟建築組合,座落在曾為「畫都」、「木都」的城市,主建築棟是市定古蹟,在21世紀被選定為當地的美術館館址。 這應該是給建築師一個極富挑戰的考題吧! 建築背後的歷史 2000年登錄為嘉義市定古蹟,並進行修復。 2020年3月「嘉義市立美術館」完工 ,於同年11月開館。
Thumbnail
建於不同時期的四棟建築組合,座落在曾為「畫都」、「木都」的城市,主建築棟是市定古蹟,在21世紀被選定為當地的美術館館址。 這應該是給建築師一個極富挑戰的考題吧! 建築背後的歷史 2000年登錄為嘉義市定古蹟,並進行修復。 2020年3月「嘉義市立美術館」完工 ,於同年11月開館。
Thumbnail
與嘉義土生土長的大學學妹一同用完早餐互練瘋話後 前往大名鼎鼎的【嘉義花磚博物館】 1915-1935年限定版花磚 起源於日治時期的花磚由歐洲傳入日本再引入台灣 製作技術之珍貴在那個樸實無華的年代 一塊花磚等值一塊土地 富人們用花磚炫富,同時也寓意著對子子孫孫的期許與願望
Thumbnail
與嘉義土生土長的大學學妹一同用完早餐互練瘋話後 前往大名鼎鼎的【嘉義花磚博物館】 1915-1935年限定版花磚 起源於日治時期的花磚由歐洲傳入日本再引入台灣 製作技術之珍貴在那個樸實無華的年代 一塊花磚等值一塊土地 富人們用花磚炫富,同時也寓意著對子子孫孫的期許與願望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自 1917 年歷經考察規劃、籌款、設計,於 1920 年 11 月開工,1921 年落成,1922 年正式啟用,1926 年後改為官方經營。在此之前僅有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文人雅士會在私人宅院舉辦詩畫聚會,一般民眾往往不得其門而入。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自 1917 年歷經考察規劃、籌款、設計,於 1920 年 11 月開工,1921 年落成,1922 年正式啟用,1926 年後改為官方經營。在此之前僅有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文人雅士會在私人宅院舉辦詩畫聚會,一般民眾往往不得其門而入。
Thumbnail
  光的紀實 華南里光彩街75號,這棟建築的雍容氣度,彷若一間建築學的圖書館。陳建都先生是第三代的圖書館館長,他說他在呱呱墜地那一刻,就是由接生婆接生於這座房屋,彷彿命運早就揭示了要守護這棟建築的使命。  
Thumbnail
  光的紀實 華南里光彩街75號,這棟建築的雍容氣度,彷若一間建築學的圖書館。陳建都先生是第三代的圖書館館長,他說他在呱呱墜地那一刻,就是由接生婆接生於這座房屋,彷彿命運早就揭示了要守護這棟建築的使命。  
Thumbnail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綠瓦黃磚構築成的興亞式建築 今年四月台北市再添一個老建築博物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 Taipei)。 如果你是老台北人,應該對這座位於忠孝西路與懷寧街街口的建築有點印象。
Thumbnail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綠瓦黃磚構築成的興亞式建築 今年四月台北市再添一個老建築博物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 Taipei)。 如果你是老台北人,應該對這座位於忠孝西路與懷寧街街口的建築有點印象。
Thumbnail
身為嘉義人的我,一定要好好介紹嘉義當地的踩點。最近回到嘉義,發現位於嘉義火車站附近有一棟非常古典美,結合現代藝術建築的新景點:嘉義美術館開幕了。 嘉義具得天獨厚的人文發展,有許多日治時期遺留下的文物,不僅風華猶在,更添入現代元素,在舊殼中注入新生命,再度綻放光芒。
Thumbnail
身為嘉義人的我,一定要好好介紹嘉義當地的踩點。最近回到嘉義,發現位於嘉義火車站附近有一棟非常古典美,結合現代藝術建築的新景點:嘉義美術館開幕了。 嘉義具得天獨厚的人文發展,有許多日治時期遺留下的文物,不僅風華猶在,更添入現代元素,在舊殼中注入新生命,再度綻放光芒。
Thumbnail
我覺得每個城市都需要美術館,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會有追求與探索美的渴求,自然給我們很美的景色,而人創作了展現他靈魂狀態的作品,美術館的建築也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美學觀。 嘉義市立美術館正式完工落成,讓嘉義市中火車站旁這個多元面貌的舊酒廠文創園區增添一份新氣象,有幸在試營運的第一天在
Thumbnail
我覺得每個城市都需要美術館,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會有追求與探索美的渴求,自然給我們很美的景色,而人創作了展現他靈魂狀態的作品,美術館的建築也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美學觀。 嘉義市立美術館正式完工落成,讓嘉義市中火車站旁這個多元面貌的舊酒廠文創園區增添一份新氣象,有幸在試營運的第一天在
Thumbnail
如題  前身為日據時期菸酒公賣局  與台南美術館 林百貨等古蹟 皆出自於梅澤捨次郎建築師之手 位處嘉義市中心 鄰近火車站 檜意森活村(林務局) 嘉義市文創園區(舊酒廠) 嘉義製材所(儲木場) 近年因古蹟活化的議題 在台灣被廣泛的討論 也有相當多的推行案例 而且也不止於古蹟 就連民間的老宅活化也是
Thumbnail
如題  前身為日據時期菸酒公賣局  與台南美術館 林百貨等古蹟 皆出自於梅澤捨次郎建築師之手 位處嘉義市中心 鄰近火車站 檜意森活村(林務局) 嘉義市文創園區(舊酒廠) 嘉義製材所(儲木場) 近年因古蹟活化的議題 在台灣被廣泛的討論 也有相當多的推行案例 而且也不止於古蹟 就連民間的老宅活化也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