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恰當的賣出股票,要合理的停利與停損,比如何買進還困難,股市說法是會賣股票才是師父。原本買進股票的理由一定是看好前景,預期股價可以表現,有正面的理由才會買進,即然如此,怎麼會有理由賣出?原本看好的理由不存在了,是重要的賣出原因,但困難的地方是,怎麼確定原本看好的理由消失了?
預期台積電的營收應該可以持續成長,但七月的營收較六月減少16%,新聞的用詞是『意外』、『跌破眼鏡』這樣算不算是原本看好的理由消失了?是否算是一種不如預期?台積電四月份的營收較三月減少13%也沒有看到『意外』、『跌破眼鏡』的說法,去年(2020)七月的營收較六月減少12%,市場還是覺得台積電是護國神山,偶而的營收下滑可能有季節、或是產品轉換的問題,不算是看好的理由消失,但是要衰退多少幅度或是衰退多久時間才改變看法?如果基本面步入衰退,看好的理由消失,但股價早已有相當的跌幅,要立即退場?或是等股價反彈才退場?還是要依照技術面跌破季線或半年線才出場?但實際台積電是橫向整理,在均線上下來回波動,破線出場可能賣在相對較低的位置,不一定是好的策略。
不同的進場投資理由,會對應著不同的退場邏輯,沒有必然最好的賣出時機或價位,只有相對較適合某種邏輯的賣出條件,一般人想的是希望賣在相對高點,賺越多越好,但上不能以『賺越多越好』的貪婪期待來取代買賣的條件,可能原本進場的條件是營收獲利成長,可是後來即使營收獲利衰退了,股價卻還續漲,投資人當然願意繼續持股以獲取更大的利益,這個『賺越多越好』而繼續持股的決定,破壞了原本設定的條件,使得獲利的原因由本來合理的邏輯條件,變成是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