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焦點─悲情冥王星
2006年 負責天文學命名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在東歐國家捷克(Czech)首都布拉格(Prague)召開會議,決議將號稱是太陽系內人類唯一未探測過的行星冥王星(Pluto),逐出太陽系9大行星行列,降級為矮行星,等同於在太陽系第8大行星海王星(Neptunus)以外軌道運行的近球形小物體。
不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2年後在美國馬里蘭州召開會議,卻又自行推翻先前的決議,恢復冥王星為太陽系9大行星的地位,國際天文學界更加爭論不休,冥王星究竟是行星還是矮行星依然妾身未明,在太陽系中的地位再度遭受打擊。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定義的「行星」,是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質量須大到重力足以維持圓球形,並能清除軌道鄰近區域的物質。
國際天文學界將冥王星從太陽系9大行星中除名的理由是,冥王星以獨特的傾斜和非圓周軌道,每247.7年繞太陽一周,直徑比月球還小,質量也只有月球的1/5,大小和質量類似鬩神星等多顆太陽系天體,無法清除軌道鄰近區域其他物質的天體,且運行軌道與海王星相交,認定不符合一般行星具備的標準而除名。
但是,將冥王星降級為半徑在400公里以上但未達行星規模的矮行星,又未免過於草率,因而重新定義行星標準,以形狀為行星歸類依據,並以圓形外觀為唯一的標準,重新恢復冥王星為太陽系9大行星的地位。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為冥王星翻案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重新定義的行星標準,將使太陽系行星從9個增加12個,且可能因為較小的物體陸續被發現,而使太陽系的行星數量不斷增加。相對的,將冥王星降級為多數位於被稱為「庫伯帶」(Kuiper belt)外圍區域的矮行星,太陽系中與冥王星同等級的矮行星,則由4個暴增到大約50個,也因此更加左右為難,爭論不休。
冥王星歷經近百年仍難以在太陽系中取得名正言順的地位,正足以說明人類在浩瀚的宇宙中何其渺小。(延伸閱讀:浩翰的宇宙~人類星際航行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