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跟感受是入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幾天太太身體有點不舒服,由於她還需要準備一些工作上的事,如此看著我也有些不捨與擔心。

持續的幾天後,我覺察到自己有一些的煩躁與不耐,我不希望看著她身體不舒服,自己卻無法做些什麼?而我還發現這些情緒中,還伴隨著無力跟挫敗感。

特別的是;當我感受自己這些情緒時,我卻有另一個聲音開始在評價我自己、指責我自己,認為自己沒有同理心,無法多一些對伴侶的體諒與照顧。

當我覺察自己從一開始的情緒反應,到後來發現想法跟評價的出現,緊接著是對自己有指責,於是我提醒自己,繼續的觀察而不急著反應。

這時候:過去的幾段關係中的主角也一一浮現,原來這個感覺並不陌生,在過去的伴侶關係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當他們身體不舒服,也不願意就醫,而持續的不適,我就會開始煩躁、不耐....

漸漸的媽媽也上場了,幾年前母親身體有些狀況,我從大陸回來,母親在台中住了一段時間養病,當時自己買了一些保健食品要媽媽吃,母親可能因為吃了太多的藥,也對保健食品沒啥概念,只是認為還是藥,所以很抗拒,(而自己是希望媽媽可以因為多一些天然保健品而減少治療性的藥物),畢竟也會有副作用。

當時媽媽也有很大的反彈,甚至直接回應我:身體是我的不要你管,要死要活也是我自己的事。那時的自己,除了倍感難過與委屈,覺得自己的一片心意被漠視了,還得到更多的指責....

當自己內在上演著這一幕幕的劇情時,一段成長過程經常出現的畫面也跟著出場。

外婆很早就守寡,對於生命有著莫大的不安全感,在有記憶時,就常會聽到他說起自己小時候成長的苦難。

自己算是半隔代教養,父母親都在上班的時間就是外婆照顧著我們,外婆有她的強大氣場跟意志力,但早期生命帶給她的艱辛與不安,也會用各種樣貌展現出來。

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時外婆身體有不舒服,也是不看醫生,會拖到後來很嚴重時才就醫,這也讓當時的母親受折磨,尤其外婆還會有意無意地用身體不舒服來對母親情緒勒索(這是從我自己此刻的眼光來看的)。

當一個人身體不舒服、也不願意就醫,或是因為身體不適,在床上對人使東喚西,而且情緒起伏很大,這些都是我在當年經常會看見的場景。

記得有一次,外婆為了要影響父親跟母親做一個投資的決定,還幾天不吃不喝讓身體出了狀況,讓他們不得不順從。

最後外婆在因為有些失聰,臥病在床也是媽媽親自照顧了一段時間,每天母親都要幫外婆背後的褥瘡換藥,而外婆會因為不舒服而抓媽媽的頭髮甚至拳打腳踢,我看到母親總是含著淚跟委屈的在照顧著。

我自己曾因爲看不過去,會問媽媽為什麼不要找人照顧,媽媽總是說那是自己的母親,這些當年的景象,都在這剎那間一一的湧現。

也許當時的自己也形成了一個觀點,認為生病的人都很無理取鬧、很情緒化、很難搞吧?

整個戲碼上演到此,我終於比較明白,為什麼自己在生命中的女性(都跟女性有關,男生不會,反而能有耐心的陪伴,這跟父親有關,也是另一個故事),尤其是有一些身體的病痛時,我會有一些煩躁與焦慮,也會有不耐與無力,也許是自己搞錯對象了吧?

也許最後的核心在於自己對當年的記憶有評價、有觀點、有自己的詮釋與意義,而是這些形成自己的感受,而在一些類似的情境時,就會不自覺的錯置角色,並經驗自己那未經核對的概念。

我想早上的一個經驗,幫助我對自己又多了一些的認識,有了這份認識,我才得以真正去看到那個正在經驗身體不適的伴侶,也才能去穿越那些自己內在種種的經驗跟感受,真正去照顧與陪伴、支持跟理解。

而這份陪伴跟理解,不是只有針對伴侶的,也包含了自己與當年那個飽受折磨的外婆與母親。

情緒跟感受是一個入口,帶領我們看到更寬廣且豐富的生命,當有情緒、感受升起時,就讓我們帶著好奇、觀察、理解、接納,也就能藉此看到它要帶領我們欣賞的豐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命剪輯師的沙龍
19會員
395內容數
2025/05/01
在學習的場域中,時而會遇到一位「屁孩」。他經過我身邊時,會用「看什麼?」「干你屁事」「王八蛋」來跟我打招呼。 也許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我只能裝作沒聽到,甚至刻意忽視他,避免與這位屁孩有直接接觸。 有時,我也會好奇:當我面對這樣的孩子時,自己內在到底發生了什麼? 有一次,在他激烈
2025/05/01
在學習的場域中,時而會遇到一位「屁孩」。他經過我身邊時,會用「看什麼?」「干你屁事」「王八蛋」來跟我打招呼。 也許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我只能裝作沒聽到,甚至刻意忽視他,避免與這位屁孩有直接接觸。 有時,我也會好奇:當我面對這樣的孩子時,自己內在到底發生了什麼? 有一次,在他激烈
2025/03/22
近年因為重返校園,有些學習對自己而言是新鮮且有趣的,而有些則讓自己彷彿面臨「下修」,實習便是一例。 過去的自己懶得運動,對戶外活動不熱衷,也不擅長任何球類運動。然而,在實習機構裡,卻常需要陪伴孩子打籃球、桌球、羽球,甚至騎腳踏車。有時一天結束,感覺彷彿完成了一場「鐵人三項」的挑戰。對於
Thumbnail
2025/03/22
近年因為重返校園,有些學習對自己而言是新鮮且有趣的,而有些則讓自己彷彿面臨「下修」,實習便是一例。 過去的自己懶得運動,對戶外活動不熱衷,也不擅長任何球類運動。然而,在實習機構裡,卻常需要陪伴孩子打籃球、桌球、羽球,甚至騎腳踏車。有時一天結束,感覺彷彿完成了一場「鐵人三項」的挑戰。對於
Thumbnail
2025/03/21
身為學生兼自由工作者與實習生的作者,分享如何透過早晨靜心調整自己,迎接充滿挑戰的一天,並區分早晨靜心為「準備」,晚上靜心為「修補」的差異,以及如何透過觀察與感受,養成正向習慣。
Thumbnail
2025/03/21
身為學生兼自由工作者與實習生的作者,分享如何透過早晨靜心調整自己,迎接充滿挑戰的一天,並區分早晨靜心為「準備」,晚上靜心為「修補」的差異,以及如何透過觀察與感受,養成正向習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母親節的看法,以及對外婆的感謝和祝福。作者讚美了外婆的奉獻精神,並表達了對外婆身體健康的擔憂和希望。文章充滿了對外婆的愛和感激之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母親節的看法,以及對外婆的感謝和祝福。作者讚美了外婆的奉獻精神,並表達了對外婆身體健康的擔憂和希望。文章充滿了對外婆的愛和感激之情。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Thumbnail
2021.2.22 這陣子除了媽媽在家、還沒回大陸工作的姐姐也同在一個屋簷下住著, 像個邊緣人般將自己與她倆的互動機會降到最低, 心裡知道對媽媽尚未釋放完的情緒該找個時間好好清理一下,卻似乎找不到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心情…就這樣累積了一兩個禮拜, 昨天媽媽不經意的一兩句話觸到了那個點
Thumbnail
2021.2.22 這陣子除了媽媽在家、還沒回大陸工作的姐姐也同在一個屋簷下住著, 像個邊緣人般將自己與她倆的互動機會降到最低, 心裡知道對媽媽尚未釋放完的情緒該找個時間好好清理一下,卻似乎找不到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心情…就這樣累積了一兩個禮拜, 昨天媽媽不經意的一兩句話觸到了那個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