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因為重返校園,有些學習對自己而言是新鮮且有趣的,而有些則讓自己彷彿面臨「下修」,實習便是一例。
在實習機構中,我見證了許多孩子因家庭功能失調而受到的影響,這讓我不禁觸動自身過往——曾經也是個功能不佳的父親。
當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面對人際挑戰、學習困難時,也勾起了自己曾經被霸凌、被標籤為問題兒童的記憶。
成年後,在探索職涯的過程中,我曾從事業務工作,卻因為不喜歡「有目的」地與人接觸,而選擇離開職場。
然而,如今在機構裡,我卻需要貼近孩子,並運用各種方式與他們連結。這不僅喚起了一些過去的記憶,也讓我重新理解「有目的」的真正含義。
當我開始接納並理解這些需要重新學習與面對的過往時,內心竟升起了一份對生命的虔敬與感恩。過去,在經歷那些困難時,我總覺得自己無能為力,極度想要逃避、迴避,甚至曾經有過「死一死重來」的念頭(當時的自己以為可以如此)。
如此回想,這何嘗不是一場生命走到盡頭後的「重啟」?
雖然近來的經驗看似「下修」,像是補足許多過去未及格的學分,但如今的自己卻更安穩、更有能力。學習的過程也變得更有體悟與統整力,而心境亦已不同。
過去經歷時,總覺得痛苦萬分;而現在,卻能以純然的體驗與好奇心面對,甚至帶著欣賞與感謝來陪伴自己走過這段旅程。
每當靜下心來回顧,內心總懷抱著一份感恩——感謝曾經走過的一切,彷彿也應驗了當年想要「一了百了、重新來過」的願望。
然而,人生並不一定要等到死亡才能重來。只要願意學習、覺察,貼近自己的內在,貼近那些看似傷痛的感受與經歷,每個歷程都能成為「重啟人生」的契機。
死亡與重生,並非發生於生命的盡頭或來世。在此生此世,我們便擁有「轉生」的機會——當下的每一刻,只要透過覺察重新選擇,我們便在「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