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力引爆的前世今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年因為重返校園,有些學習對自己而言是新鮮且有趣的,而有些則讓自己彷彿面臨「下修」,實習便是一例。


過去的自己懶得運動,對戶外活動不熱衷,也不擅長任何球類運動。然而,在實習機構裡,卻常需要陪伴孩子打籃球、桌球、羽球,甚至騎腳踏車。有時一天結束,感覺彷彿完成了一場「鐵人三項」的挑戰。對於五十歲的自己來說,這確實算是一種重啟人生的方式。


在實習機構中,我見證了許多孩子因家庭功能失調而受到的影響,這讓我不禁觸動自身過往——曾經也是個功能不佳的父親。


當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面對人際挑戰、學習困難時,也勾起了自己曾經被霸凌、被標籤為問題兒童的記憶。


成年後,在探索職涯的過程中,我曾從事業務工作,卻因為不喜歡「有目的」地與人接觸,而選擇離開職場。


然而,如今在機構裡,我卻需要貼近孩子,並運用各種方式與他們連結。這不僅喚起了一些過去的記憶,也讓我重新理解「有目的」的真正含義。


當我開始接納並理解這些需要重新學習與面對的過往時,內心竟升起了一份對生命的虔敬與感恩。過去,在經歷那些困難時,我總覺得自己無能為力,極度想要逃避、迴避,甚至曾經有過「死一死重來」的念頭(當時的自己以為可以如此)。


如此回想,這何嘗不是一場生命走到盡頭後的「重啟」?

雖然近來的經驗看似「下修」,像是補足許多過去未及格的學分,但如今的自己卻更安穩、更有能力。學習的過程也變得更有體悟與統整力,而心境亦已不同。


過去經歷時,總覺得痛苦萬分;而現在,卻能以純然的體驗與好奇心面對,甚至帶著欣賞與感謝來陪伴自己走過這段旅程。


每當靜下心來回顧,內心總懷抱著一份感恩——感謝曾經走過的一切,彷彿也應驗了當年想要「一了百了、重新來過」的願望。


然而,人生並不一定要等到死亡才能重來。只要願意學習、覺察,貼近自己的內在,貼近那些看似傷痛的感受與經歷,每個歷程都能成為「重啟人生」的契機。


死亡與重生,並非發生於生命的盡頭或來世。在此生此世,我們便擁有「轉生」的機會——當下的每一刻,只要透過覺察重新選擇,我們便在「轉世」。

avatar-img
18會員
39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生命剪輯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學生兼自由工作者與實習生的作者,分享如何透過早晨靜心調整自己,迎接充滿挑戰的一天,並區分早晨靜心為「準備」,晚上靜心為「修補」的差異,以及如何透過觀察與感受,養成正向習慣。
透過學習諮商輔導,反思兒時經驗,並在與特殊孩子的互動中,重新連結過去的運動和遊戲經驗,例如桌球、籃球、羽球、撲克牌等,這些活動不僅喚醒兒時記憶,也幫助作者重新認識自己。
實習的單位是一間收容兒少的民間機構,這裡的孩子大多有些特殊狀況。然而,與過往的印象不同,在電影或其他機構中,常見因為孩子的狀況較多,管理、限制和規範也相對嚴格。 但在這個環境裡,從實習期的面談、準備,到認識機構文化與創辦理念,甚至閱讀相關手冊,我始終能感受到對孩子的友善與尊重。
從小,我的離開學校跟多數人也許不一樣。除了放學離開,多數是老師教的,不會的、困難的就自主離開(翹課)。 數學一直是令我腦筋打結的罩門,自己也就是會簡單的加減乘除,至多是國小程度,甚至還不是高年級。 慶幸的是後來出社會,都用計算機、手機,所以覺得不用再為此燒腦。 從沒想過不知多少年不
即將開學,緊接的是兼職實習與一場重要的演講。 攻讀研究所帶給我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學會提早完成任務。由於自己身兼多重角色,如何有效運用時間、提前準備,一直是這段時間的重要學習。 上週便計畫在週三前完成所有工作與演講教案,週四則安排去探望一位重要的老師。接下來的週五、週六、週日,希望能留給
我們的需要,身體都知道。原來,最近身體有被揍的需求😂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去某個厲害的、俗稱「拳頭師」的地方保養整修一下身體。由於他的力道極大,幾乎是用「揍」的,但效果異常顯著,唯一的副作用就是——真的會很痛。 最近因為即將開學,可能寒假期間臥躺、攤著的姿勢不佳,導致背部有些酸痛。本來
身為學生兼自由工作者與實習生的作者,分享如何透過早晨靜心調整自己,迎接充滿挑戰的一天,並區分早晨靜心為「準備」,晚上靜心為「修補」的差異,以及如何透過觀察與感受,養成正向習慣。
透過學習諮商輔導,反思兒時經驗,並在與特殊孩子的互動中,重新連結過去的運動和遊戲經驗,例如桌球、籃球、羽球、撲克牌等,這些活動不僅喚醒兒時記憶,也幫助作者重新認識自己。
實習的單位是一間收容兒少的民間機構,這裡的孩子大多有些特殊狀況。然而,與過往的印象不同,在電影或其他機構中,常見因為孩子的狀況較多,管理、限制和規範也相對嚴格。 但在這個環境裡,從實習期的面談、準備,到認識機構文化與創辦理念,甚至閱讀相關手冊,我始終能感受到對孩子的友善與尊重。
從小,我的離開學校跟多數人也許不一樣。除了放學離開,多數是老師教的,不會的、困難的就自主離開(翹課)。 數學一直是令我腦筋打結的罩門,自己也就是會簡單的加減乘除,至多是國小程度,甚至還不是高年級。 慶幸的是後來出社會,都用計算機、手機,所以覺得不用再為此燒腦。 從沒想過不知多少年不
即將開學,緊接的是兼職實習與一場重要的演講。 攻讀研究所帶給我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學會提早完成任務。由於自己身兼多重角色,如何有效運用時間、提前準備,一直是這段時間的重要學習。 上週便計畫在週三前完成所有工作與演講教案,週四則安排去探望一位重要的老師。接下來的週五、週六、週日,希望能留給
我們的需要,身體都知道。原來,最近身體有被揍的需求😂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去某個厲害的、俗稱「拳頭師」的地方保養整修一下身體。由於他的力道極大,幾乎是用「揍」的,但效果異常顯著,唯一的副作用就是——真的會很痛。 最近因為即將開學,可能寒假期間臥躺、攤著的姿勢不佳,導致背部有些酸痛。本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我的運動黑歷史 (ㄧ)天賦篇 小時候因為個頭大,誤導了不少人,除了常須將正確年齡校正回歸,(連在西方這麼容易被「小」看的地方,我也不常被低估太多🤣⋯⋯)最好笑的事情就是,嗯,常被誤認為是體育健將,體壇的明日之星,還曾被校隊老師挖角過。
Thumbnail
只有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因為要向別人臭屁吹牛,首先要確保自己的實力夠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通過參與足球活動,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的展望。作者分享了高中時期運動的快樂時光和對運動的回憶,這不僅是一篇對運動和健康的一個讚歎,也是對運動激發正能量和正向生活態度的倡導。
Thumbnail
#與孩子同樂 #安心預期 非學校這學期的大專案的主題是:「運動」 我也跟著孩子一起認識幾個新的運動項目 包括 法式滾球、 芬蘭撞木、 五人制棒球。 小乖班群研究「法式滾球」 不但懂運動規則 還要當教練及裁判 帶領另外兩個班群夥伴 認識規則 並且體驗。 更棒的是
Thumbnail
#與孩子同樂 #安心預期 非學校這學期的大專案的主題是:「運動」 我也跟著孩子一起認識幾個新的運動項目 包括 法式滾球、 芬蘭撞木、 五人制棒球。 小乖班群研究「法式滾球」 不但懂運動規則 還要當教練及裁判 帶領另外兩個班群夥伴 認識規則 並且體驗。 更棒的是歡迎
Thumbnail
【體育課的角落】 來到每週二的運動英語課,因為河邊草地濕滑,今天是到籃球場進行飛盤活動,孩子們對於運動英文課要主動翻譯這件事越來越熟悉,很多孩子雖然沒有舉手,但在外師說完後,就自動的翻譯出來(雖然時對時錯),不需要太多老師的提醒,孩子們有越來越進入學習狀況。   熱身環節,有一個很特別的風景,
Thumbnail
國小生:"不愛讀書,那你去體育班吧!" 國中生:"不去練球,你要去打架鬧事?" 高中生:"你不繼續練,又不讀書,你還能做甚麼?" 大學生:"我不知道做甚麼,只好繼續打球,反正我也不會唸書" 出社會後:"學體育賺不到錢,只好去做不用腦的工作" 這些你是否也似曾相識 但你知道嗎?學體育的小孩其實更聰明!
Thumbnail
已有多年運動經驗的大班孩子,除了平時的早會運動習慣以外, 在廣場上的遊戲也常常會運用一些運動器材來進行活動, 像是呼拉圈、跳繩或是各種球類。而孩子們在運用運動器材的技巧, 也隨著經驗越來越進步;從一開始的需要教導, 到現在可以靈活運用各項器材,都顯現了孩子們的進步。 而最近大家的挑戰是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我的運動黑歷史 (ㄧ)天賦篇 小時候因為個頭大,誤導了不少人,除了常須將正確年齡校正回歸,(連在西方這麼容易被「小」看的地方,我也不常被低估太多🤣⋯⋯)最好笑的事情就是,嗯,常被誤認為是體育健將,體壇的明日之星,還曾被校隊老師挖角過。
Thumbnail
只有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因為要向別人臭屁吹牛,首先要確保自己的實力夠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通過參與足球活動,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的展望。作者分享了高中時期運動的快樂時光和對運動的回憶,這不僅是一篇對運動和健康的一個讚歎,也是對運動激發正能量和正向生活態度的倡導。
Thumbnail
#與孩子同樂 #安心預期 非學校這學期的大專案的主題是:「運動」 我也跟著孩子一起認識幾個新的運動項目 包括 法式滾球、 芬蘭撞木、 五人制棒球。 小乖班群研究「法式滾球」 不但懂運動規則 還要當教練及裁判 帶領另外兩個班群夥伴 認識規則 並且體驗。 更棒的是
Thumbnail
#與孩子同樂 #安心預期 非學校這學期的大專案的主題是:「運動」 我也跟著孩子一起認識幾個新的運動項目 包括 法式滾球、 芬蘭撞木、 五人制棒球。 小乖班群研究「法式滾球」 不但懂運動規則 還要當教練及裁判 帶領另外兩個班群夥伴 認識規則 並且體驗。 更棒的是歡迎
Thumbnail
【體育課的角落】 來到每週二的運動英語課,因為河邊草地濕滑,今天是到籃球場進行飛盤活動,孩子們對於運動英文課要主動翻譯這件事越來越熟悉,很多孩子雖然沒有舉手,但在外師說完後,就自動的翻譯出來(雖然時對時錯),不需要太多老師的提醒,孩子們有越來越進入學習狀況。   熱身環節,有一個很特別的風景,
Thumbnail
國小生:"不愛讀書,那你去體育班吧!" 國中生:"不去練球,你要去打架鬧事?" 高中生:"你不繼續練,又不讀書,你還能做甚麼?" 大學生:"我不知道做甚麼,只好繼續打球,反正我也不會唸書" 出社會後:"學體育賺不到錢,只好去做不用腦的工作" 這些你是否也似曾相識 但你知道嗎?學體育的小孩其實更聰明!
Thumbnail
已有多年運動經驗的大班孩子,除了平時的早會運動習慣以外, 在廣場上的遊戲也常常會運用一些運動器材來進行活動, 像是呼拉圈、跳繩或是各種球類。而孩子們在運用運動器材的技巧, 也隨著經驗越來越進步;從一開始的需要教導, 到現在可以靈活運用各項器材,都顯現了孩子們的進步。 而最近大家的挑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