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股魚的《股魚最強存股祕技》(上)

2021/08/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犀利的副標與質樸的主標題,一定程度地反映了電子工程師的基調
睽違《ETF大贏家》兩年之後,股魚迎來了他著作上的第四個孩子──或許這個孩子是意外撿到的,因為本書內容事實上是集結了股魚在東森財經台李兆華所執掌的〈存股敵八個〉而來,本書內容便是將自2019年四月開播以來的內容做了一次系統性的整理。對於每集平均看過兩遍以上的筆者來說,與其說是學習新知,更不如說是複習已學會的、補強一知半解的、以及補丁一些延伸的知識。但本書的存在是有必要的,股魚自己在序中說明,其中將一些受限於節目時間長度而無法條理說明的內容能完整地在書上展開。以其在財報教育上願放下工程師身段在節目上說學逗唱,我想購書這個肯定是值得的。
股魚不斷地談到這本著作堪稱存股的教科書。做為第四本書,股魚在難度上拿捏的更軟硬適中,除了第三章中談到估價與指標的〈進階投資學〉展開了科學化的量化公式,全書更多是認知與觀念上的全面釐清,但依然有數據與可實踐的配套措施佐證,既不流於說教,也不致令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中長線的投資者而言確為一本方法論好書。
茲將其中的美妙之處掛一漏萬地討論。
對我來說,存股就像是選擇好的種子(選股),選擇好的裁種時機(買股),然後定期澆水施肥(加碼),等待種子吸收養分長大,枝幹變粗(公司營收獲利增加),逐漸長成枝葉茂盛大樹的過程(股票部位與市值增長)。而且,還能收成甜美的果實(股利),再繼續播種(股利再投資)長出一片樹林。(25頁)
如同巴菲特在《雪球:巴菲特傳》的扉頁寫下了自家門前滾雪球的隱喻,股魚開篇就點出了存股的精神內涵。筆者認為植樹的比喻或許比雪球更加確切,因為植樹有其不確定性,如雷擊暴風、土壤液化,也並非每顆種子都能永續發展。能夠掌握植樹精神的精髓,已為投資打下了美好基礎。
喜歡融合各家所長)的投資人……用基本面選股,搭配技術線型操作,但……很少會成功,因為「基本面與技術面的操作邏輯是顛倒的,技術線型的逃命點可能是基本面的進場點!」一旦同時採用兩個方法,在某些關鍵時點會不知道要相信哪種。(32、33頁)
貪多務得,是人的本性,在金錢上更是如此;然而,我們可能很少認真把《老子》「能了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了解自己才算聰明」如此高度的智慧聽進去:所謂的、自知者明。在另一段也同樣地談到了這樣的狀況:
因為受周邊的人影響而頻繁地轉換標的甚至買進高風險、高波動的題材股,不僅失去原本投資目的,也難以抱住持股,整天疑神疑鬼。(198頁)
想要兩邊兼顧,通常會落得兩頭空。(200頁)
暸解自己的屬性,專心一意地發展,而非心猿意馬,則必能如郭靖一般有成:
唯有投資適合自己的標的才能穩定獲取報酬。不用一天到晚羨慕XXXX股的漲幅有多驚人……「說的人很多,『真正』賺到的人很少」,有更多的是一開始有賺到,但未急流勇退、入袋為安,最後反而虧損作收,白忙一場。(199、200頁)
高估自己是人類的通病,這在心理學上已獲得了證實,能看見自身的有限、並接受它,才是成功的開始。
例如每月收入3萬元,薪水入帳後應該直接轉帳5,000元~1萬元到儲蓄或投資帳戶中。(39頁)
薪資的帳戶額度分配有許多派說法,股魚以其角度指出至少該是總收入的⅙~至多為。存超過⅓好嗎?見人見智,但以筆者節儉成性,無上限的要求自己儲蓄,將變成另一種苛待自己的方式:誠如股魚在節目上說過的另一段話:「錢能花掉是財產,花不掉是遺產」。這可能是小資族篳路籃縷必須免蹈的另一個誤區。
產業波動度愈小……多在0.5以下;而產業波動度相對穩定者,數值多在0.7~0.8左右……35歲以上的投資人優先配置穩健型投資組合,可以將產業平均波動度設計為0.8……對非常保守的人…可……設在0.6左右。(49、50、51頁)
β值的中間值並不是0.5,是因為有的標的β值超過1,因此才會造成中間值反而在0.7~0.8之間的現象,最保守也不需要低於0.6。
波動度
台股歷年平均殖利率約4.5%~5%的水準,能大於5%已屬於高殖利率數字……超過7%的個股非常少,因此高殖利率出現時通常是有問題的。(144頁)
「載舟覆舟,所『疑』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超高殖利率往往是包著糖衣的毒藥,有疑是好的;良好的殖利率是投資者所求,但不該讓暗倉的破洞使船翻覆。
至此為前三章之書摘。估價的公式在本書中已有詳細說明,股魚的個人網站中也有免費的試算表,其實方法並不是特別困難,按表操課也就能成,因此不花篇幅摘出(並且做著還挺來勁)。存股這「終極延遲滿足」的棉花糖考驗,人性是比技術更難克服的。筆者從來都是知難行易的信徒;若做不到一件事,絕大部份的時刻是因為沒有想通;想通了,自然也就做到了。存股本質並不難,如何能以一貫之,才是成敗關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7會員
    4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