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一堂洗腦式的社群營銷課程,整整四個小時的長度中,可能有70%都在鋪陳講師自己的課程有多值得購買,以及告訴大家「成功」的重要性。最後要結束前的近一個小時,則是進入了標準歹戲拖棚的販售套路表演中。先讓大家錨定一個心理震撼的(高)價格,然後用一個接著一個的套路來自砍售價,為的就是勾引起大家的購物慾望。可惜或許在江湖行走時間也已經夠長久,這些花招實在不是很能吸引自己的興趣,反而很是覺得無趣。
但也不會因此全盤否決了240分鐘的課程,其中必然有些講師用來謀生的訣竅,江湖一點訣,有時候就是那一個小小的技巧點通了,可能就能達成所謂「一招半式闖江湖」的成就。
課程在分析消費者的行為以及心理想法,所呈現出來的就是在社群平台上的各種動作。例如加入某些團體、對文章按贊、留言甚至分享,以及最重要的是下決定掏出信用卡付費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顧客。商業上而言,條條大路通羅馬,沒有絕對的一條正確且唯一的道路,端看每個企業團體與領導者之抉擇,選定哪條道路,用什麼交通工具,達到目的。
因此課程短短的四個小時怎麼可能改變一個已經經營四個月、四年、十四年甚至四十年的事業主體在社群平台上的決定性策略?如果抱持著這個心態的聽課成員,八成還是緣木求魚甚至好高騖遠,深信「特效藥」總是可以達到奇效吧?
結束聽課後,返回家裡就開始一直轉著腦袋想著課堂上講師所展示的數據爬蟲過程。這在一般沒有經歷過或是沒有技術背景的行銷人員或是行銷決策者(可能正是經營者本人)來說看起來簡直像是神祕的魔術一般,簡簡單單按幾個鈕,只見到高深莫測的命令提示字元視窗不斷跳動著信息,彷彿電影中技術強大的駭客正在進行什麼技術攻堅一般的場景,這方式可以快速的讓這群受課者快速被迷倒。
輔以講師快速展示怎麼用這些資料導入到投放決策機制中,讓篩選的精準度有著明顯的數倍增長,這下不但氛圍上看起來奇幻,連科學般的數字也在講師引導下讓大家深信。當然不意外的最終在營銷手段的催化效應之下,超過2/3的學員都搶著在報名。講師自然也喜孜孜的收單,自己與同事則趁著此時收拾好物品就默默離開了。
回家想完這些過程後,決定結合之前自學的數據挖掘相關了解,開始在茫茫網路中找著各式各樣的信息。如同數據挖掘般的深不見底,找到解決方案的答案也是不見得這麼容易被發現。四處尋找的過程沒有什麼進展,睡了一覺醒來一邊跟從事技術行業的老同學討論,又一頭栽進去網路叢林中繼續找線索。
等到口乾舌燥去倒水時,才發現一下子又是幾個小時過去了。趕緊跟老同學說這樣下去感覺效率太低下,應該還是找個時間跟他當面討論,利用案例直接來請益如何用代碼嘗試解決。
同學看到這信息馬上也回覆:先休息一下,做別的事......
人生中有太多經歷正是如此,有時候一頭熱儘管情緒激昂的衝刺,但往往也很可能因此有許多自己無法察覺的盲點。利用一個「Break」的時間,可能數分鐘數小時,也可能長達數日數週,或許哪天自己就突然豁然開朗,想到一個正確的突破點,把問題一層一層的解開了。這樣的情景可以不斷套用在各式各樣的事件上,倘若遇到某些難題,真的要在合理的情況下避免陷入鑽牛角尖的困境,否則更有可能越陷越深無法自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