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隆:聯準會的三個不對稱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吳嘉隆:聯準會的三個不對稱性

2021-09-27

作者: 吳嘉隆

財訊雙週刊 642期


目前對國際金融市場最重大的衝擊,就是來自美國聯準會的QE(量化寬鬆)的退場。綜合聯準會過去的經驗,我發現聯準會在退場操作上有3個不對稱性。

第1,QE的進場與退場有不對稱性。推動貨幣刺激時,要用快速的步調加上堅定的口氣;而在退場時,要用漸進的步調與溫和的口氣,來與市場溝通。

QE是前主席柏南克的政策創新,他觀察19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破掉,當時推動量化寬鬆的經驗,發現一點,就是要降息時不能一碼一碼地慢慢降,而是必須大幅度地降,才會產生效果。

他指出,在金融危機與市場信心動搖時,貨幣政策必須表現得很果決、很即時,目的是要改變市場的預期心理。

此時如果像平常那樣搞漸進,將被市場所忽視。柏南克自己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前後,曾經出現過幾次降息3碼的操作,對市場展現聯準會的決心,確實對穩住市場信心是有效果的。

目前在進行的退場操作,如果政策態度太過強硬,容易對吹起來的泡沫產生不好的效果。為了維持泡沫的穩定,讓泡沫有軟著陸的機會,所以退場的操作要反過來,要用漸進與溫和的方式。

第2,政策談話的不對稱性。與市場的溝通有時要明確,有時卻要模糊,有兩面性。

所謂兩面性,通常表現成這樣,「雖然…,但是…」。例如,雖然通膨的走高很值得關切,但是我們認為這是暫時性的;雖然就業市場有大幅改善,但是我們認為還有成長空間。

這種兩面性把硬的與軟的立場都提到,目的是要讓市場有空間去各自解讀,各取所需。

這樣一來即使對市場不怎麼友善的談話,也有機會被解釋為利空出盡。

第3,政策基礎的不對稱性。因為從政策行動到產生效果會有時差,所以先前貨幣政策是根據對通膨的預期來提前反應,現在卻是要看到通膨的實際數據,而且還要持續達標,才來採取緊縮行動。

等於說,聯準會現在寧可落後於通膨曲線,而非原先的企圖領先通膨曲線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嘉隆的沙龍
3.4K會員
943內容數
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培養更全面的投資思維,行情會有波動,只有你的獨立思考能力會不斷累積下去。帶你從零開始,一步步學習「像經濟學者一樣思考」的秘訣。
吳嘉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31
我們看到國外媒體在說,鄧小平的時代結束了,意思是改革開放的時代結束了,這一方面是感傷,另一方面也是警惕!從政治路線來講,鄧小平的五個政治遺產都被習近平推翻了,根源在於習近平沒有信心,也沒有能力,去治理一個發展與繁榮的社會,他沒有辦法領導一個改革開放的社會,擔心人民不再依賴政府,不需要共產黨了。
Thumbnail
2022/10/31
我們看到國外媒體在說,鄧小平的時代結束了,意思是改革開放的時代結束了,這一方面是感傷,另一方面也是警惕!從政治路線來講,鄧小平的五個政治遺產都被習近平推翻了,根源在於習近平沒有信心,也沒有能力,去治理一個發展與繁榮的社會,他沒有辦法領導一個改革開放的社會,擔心人民不再依賴政府,不需要共產黨了。
Thumbnail
2022/08/06
裴洛西這次來,等於是給蔡英文一個測試,看看她有沒有當總統的能力與架勢,也看看她在大國博弈當中能不能信得過。從這張合照來看,蔡英文應該有順利過關,可以加入美國隊了。左邊掌鏡者是美國在台協會的處長。你看,蔡英文懂得讓自己的頭在三個人當中最低,謙卑但不自卑。
Thumbnail
2022/08/06
裴洛西這次來,等於是給蔡英文一個測試,看看她有沒有當總統的能力與架勢,也看看她在大國博弈當中能不能信得過。從這張合照來看,蔡英文應該有順利過關,可以加入美國隊了。左邊掌鏡者是美國在台協會的處長。你看,蔡英文懂得讓自己的頭在三個人當中最低,謙卑但不自卑。
Thumbnail
2022/07/31
為什麼升息會升過頭?:通膨與升息系列 (2) 現在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聯準會如何解讀通膨的中期趨勢?如何敲定升息的速度?
Thumbnail
2022/07/31
為什麼升息會升過頭?:通膨與升息系列 (2) 現在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聯準會如何解讀通膨的中期趨勢?如何敲定升息的速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08/01 - 鮑爾放鴿股債喜 九月或許將降息 季線三次成救星 但見日股崩破底 - 1. 鮑爾偏鴿子的言論 讓市場認為9月降息己經是共識 (FED會議短評請看這裡) 科技股跌深強彈 連動到台股自然大漲 季線22000在兩天開低走高的防守後 今天也以跳空向上方式守穩
Thumbnail
08/01 - 鮑爾放鴿股債喜 九月或許將降息 季線三次成救星 但見日股崩破底 - 1. 鮑爾偏鴿子的言論 讓市場認為9月降息己經是共識 (FED會議短評請看這裡) 科技股跌深強彈 連動到台股自然大漲 季線22000在兩天開低走高的防守後 今天也以跳空向上方式守穩
Thumbnail
FOMC 聲明較為鴿派,但並未具體說明「9 月降息」,但發表會上鮑爾宣布本次會議也討論了降息議題,認為最早可能在9月降息後,貨幣政策聲明包含了華爾街一直期待的幾項變化(鴿派內容),利率大幅下降,股價上漲。 ⑴就業成長依然強勁,失業率仍較低 → 就業成長放緩,失業率有所上升,但仍處於較低水平 ⑵去
Thumbnail
FOMC 聲明較為鴿派,但並未具體說明「9 月降息」,但發表會上鮑爾宣布本次會議也討論了降息議題,認為最早可能在9月降息後,貨幣政策聲明包含了華爾街一直期待的幾項變化(鴿派內容),利率大幅下降,股價上漲。 ⑴就業成長依然強勁,失業率仍較低 → 就業成長放緩,失業率有所上升,但仍處於較低水平 ⑵去
Thumbnail
聯準會主席Powell昨晚公開談話,不只提到近期通膨數據增強聯準會信心,更表示如果等到通膨回落至2%才開始降息可能會太慢。 從上週CPI、PPI等物價數據,包括鮑威爾及其他委員的幾次公開發言,對於貨幣政策鬆綁,也就是降息愈來愈能侃侃而談,態度的轉變直接讓利率期貨出現年底有望降息3碼的想像預期。
Thumbnail
聯準會主席Powell昨晚公開談話,不只提到近期通膨數據增強聯準會信心,更表示如果等到通膨回落至2%才開始降息可能會太慢。 從上週CPI、PPI等物價數據,包括鮑威爾及其他委員的幾次公開發言,對於貨幣政策鬆綁,也就是降息愈來愈能侃侃而談,態度的轉變直接讓利率期貨出現年底有望降息3碼的想像預期。
Thumbnail
Fed鮑爾:高利率太久可能危及經濟成長!降息似乎露出一絲曙光!但話鋒一轉,他仍強調需要更多數據強化通膨降溫信心!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反補貼關稅,中國提出反制!美國眾議院議長則表示將會推動全面抗中法案!中歐美貿易大混戰,勢將不可避免! 謝金河:兩岸關係越差錢越多!台灣錢淹到天花板!台灣會大好30年!
Thumbnail
Fed鮑爾:高利率太久可能危及經濟成長!降息似乎露出一絲曙光!但話鋒一轉,他仍強調需要更多數據強化通膨降溫信心!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反補貼關稅,中國提出反制!美國眾議院議長則表示將會推動全面抗中法案!中歐美貿易大混戰,勢將不可避免! 謝金河:兩岸關係越差錢越多!台灣錢淹到天花板!台灣會大好30年!
Thumbnail
在經濟遭遇挑戰時,央行採取的政策舉措至關重要。我們來探討量化寬鬆(QE)、通膨和升息等重要概念,並深入分析這些政策對投資者的影響。
Thumbnail
在經濟遭遇挑戰時,央行採取的政策舉措至關重要。我們來探討量化寬鬆(QE)、通膨和升息等重要概念,並深入分析這些政策對投資者的影響。
Thumbnail
貨幣政策影響股票市場:量化寬鬆(QE)增加流動性,推高股價;量化緊縮(QT)減少流動性,壓低股價。縮表和擴表分別減少和增加市場流動性,影響投資。基準利率調整影響資金成本,降低利率鼓勵資金流入股票市場。其他工具如直接市場操作和流動性支持等也會影響股市。
Thumbnail
貨幣政策影響股票市場:量化寬鬆(QE)增加流動性,推高股價;量化緊縮(QT)減少流動性,壓低股價。縮表和擴表分別減少和增加市場流動性,影響投資。基準利率調整影響資金成本,降低利率鼓勵資金流入股票市場。其他工具如直接市場操作和流動性支持等也會影響股市。
Thumbnail
不必再花時間猜美國何時降息、降多少了?這才是此次利率決策最具實質意義的一步。 FED 五月份的利率會議((截至2024.5.2/2:00)沒有大意外,利率連六凍。老鮑在記者會的發言也非常”均衡”、有點照本宣科的味道,抒解了市場對降息步驟可能不如預期的緊張氣氛。  唯一令各界意外的是放慢縮表步
Thumbnail
不必再花時間猜美國何時降息、降多少了?這才是此次利率決策最具實質意義的一步。 FED 五月份的利率會議((截至2024.5.2/2:00)沒有大意外,利率連六凍。老鮑在記者會的發言也非常”均衡”、有點照本宣科的味道,抒解了市場對降息步驟可能不如預期的緊張氣氛。  唯一令各界意外的是放慢縮表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