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課堂紀錄|談談教育偏見與完全中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的課程學到了兩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一個是一門通識課的教授淺談的「教育偏見」,另一個則是社團在外擔任實習記者的學長聊的「新聞無法做到完全中立與客觀」這件事。

首先談談「教育偏見」,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頂大迷思。當你面前站著一位台大生或是哈佛生,心中難免感慨道:「這個人不是特別努力就是特別聰明」,也許會不由地升起敬佩心,這種現象到了亞洲更甚。在上個年代的普世價值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影響下,這個世代的學子被周遭長輩帶著期望式的脅迫,無意識地被植入「名牌大學即是你自身最好的名牌」這樣的思想,用盡全力考上好大學,當入學後,也許會因周遭校園風氣與身為頂尖大學學生的自信過剩影響,教育偏見便開始產生了。教授拿了一個大陸的新聞舉例,新聞大意是北京大學的一名保研生在貼吧討論博士班導師的學歷,字裡行間透露著嫌棄引發關注。底下也有不少學生反駁、替這位導師平反,但也出現了一些聲音,例如:「這位導師雖然只是地方大學畢業,但本身也有很強的實力!」「第一學歷不怎麼樣沒關係,這不代表是你人生最後的高光時刻。」......等。有趣的是,這些學生雖然正在為老師發聲,但這些聲音無形中也帶上了學歷、教育偏見。偏見的存在何其容易,根深蒂固地根植在人的腦海中,只需要把人丟進一個那樣的環境,再用一些武斷的價值觀去熄滅他的眼耳口鼻,至此他成了一位雖睜著眼睛,卻什麼也看不見的獨裁者。所以如何從偏見中跳脫出來,用第三視角看待問題也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事。

其次是從事新聞業的學長分享他印象深刻的觀點:「新聞無法做到完全中立與客觀,因為這件事本身即不客觀、中立。」聽起來有點繞口,但再多回味幾次慢慢地就能品出其中的意涵。常聽人把客觀掛在嘴邊,會否這些脆弱、太過片面的客觀無意中成了某人掩蓋其主觀的一層紗幕?又或者其實並沒有所謂的中立、客觀,只是每個人站在其自以為的客觀角度,而為了擁護這些「客觀」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衝突?學長最後也分享了一些話,例如:「新聞無法做到完全中立,我們只能盡其所能做到詳實報導。」確實,身爲媒體從業者的職業道德之一是誠實,但在這個假訊息氾濫的時代大家逐漸忘卻媒體應堅守的本分與其社會責任,亦或是為了兼顧點擊率,不得不對現實妥協。而「詳實報導」在這個大環境中顯得彌足珍貴,有太多現實因素導致真相無法被發現,或是淹沒了挖掘、紀錄真相的勇氣。於此,為那些在迂腐中也能守住自我的人致上敬意。

這些觀點給我帶來的反思挺多的,很有意思,常常會因為一些人不經意的話語震懾,果然我還是需要多加學習,充實自己,多多與自我對話,也期許能跳出思維慣性,運用第三視角看待問題,並尊重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arlotte的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歧視與偏見? 玩笑與真心話? 霸凌就在無形之中。
Thumbnail
歧視與偏見? 玩笑與真心話? 霸凌就在無形之中。
Thumbnail
最近台灣歧視言論頻傳,從台中一中的「烯環鈉」到台大言論月、經濟系學會候選人的政見,皆有對不同族群的偏見。非單一事件意味著並非特例,開始有人反省高中端出了什麼問題——畢竟,我們不是才實行號稱多元的新課綱嗎?難道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嗎? 不,其實理解他人情境等情意連結,在新課綱前就是令人感到頭痛的一部分。
Thumbnail
最近台灣歧視言論頻傳,從台中一中的「烯環鈉」到台大言論月、經濟系學會候選人的政見,皆有對不同族群的偏見。非單一事件意味著並非特例,開始有人反省高中端出了什麼問題——畢竟,我們不是才實行號稱多元的新課綱嗎?難道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嗎? 不,其實理解他人情境等情意連結,在新課綱前就是令人感到頭痛的一部分。
Thumbnail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面向對本次事件之分析 1.我國大學考選機制的設立與本質 2.從世界史解析本事件之結構性問題 3.言論自由如何變成權利 4.從實務面剖析,依現行法制台大校方能為的處分有何? 5.結語:十年前,那時台大人是怎麼討論議題的。 文章偏長,讀者可全看完是筆者的榮幸,若擇感興趣的部份閱讀亦可。
Thumbnail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面向對本次事件之分析 1.我國大學考選機制的設立與本質 2.從世界史解析本事件之結構性問題 3.言論自由如何變成權利 4.從實務面剖析,依現行法制台大校方能為的處分有何? 5.結語:十年前,那時台大人是怎麼討論議題的。 文章偏長,讀者可全看完是筆者的榮幸,若擇感興趣的部份閱讀亦可。
Thumbnail
最近爆出許多的歧視言論,如台大言論自由月布條隱射歧視原住民加分,以及台大經濟學生會候選人所發出的政見。這讓許多人納悶:為什麼都讀到台大了,還說得出這種話?然而,學歷還真的跟偏見與歧視一點關係都沒有。許多人認知的「為什麼都讀到台大/頂大了」,其實不是知識與「沒有偏見」之間必然的連結,而是一種社會期待
Thumbnail
最近爆出許多的歧視言論,如台大言論自由月布條隱射歧視原住民加分,以及台大經濟學生會候選人所發出的政見。這讓許多人納悶:為什麼都讀到台大了,還說得出這種話?然而,學歷還真的跟偏見與歧視一點關係都沒有。許多人認知的「為什麼都讀到台大/頂大了」,其實不是知識與「沒有偏見」之間必然的連結,而是一種社會期待
Thumbnail
剛好上週日高燒不退,昏昏沈沈的過了幾個日與夜,就和兩週前動手術一樣,靠著那隻手機與外界聯繫卻也沒錯過「台灣人吃海鮮」,這次依然完美的追了一齣「學歷說」的鬧劇!身為台灣人,面對政治人物及媒體人毫無底線的無聊爭吵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每次還是能驚訝於他們將自己逼到死胡同的白痴言論。
Thumbnail
剛好上週日高燒不退,昏昏沈沈的過了幾個日與夜,就和兩週前動手術一樣,靠著那隻手機與外界聯繫卻也沒錯過「台灣人吃海鮮」,這次依然完美的追了一齣「學歷說」的鬧劇!身為台灣人,面對政治人物及媒體人毫無底線的無聊爭吵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每次還是能驚訝於他們將自己逼到死胡同的白痴言論。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Thumbnail
(圖:flickr) 學歷至上真的是世界中最醜陋的一個文化,尤其是在東亞。 評斷一個人的好壞竟然要靠學歷這項標籤,尤其是對學生,近期的沒考上建中,男子被父親逼迫當街發放榜單、放棄台大選擇亞洲貨360萬獎學金的事件,兩者的共通點就是,似乎只有世俗學術排名第一的學校才是學校,只有他們學校的學生才配當人。
Thumbnail
(圖:flickr) 學歷至上真的是世界中最醜陋的一個文化,尤其是在東亞。 評斷一個人的好壞竟然要靠學歷這項標籤,尤其是對學生,近期的沒考上建中,男子被父親逼迫當街發放榜單、放棄台大選擇亞洲貨360萬獎學金的事件,兩者的共通點就是,似乎只有世俗學術排名第一的學校才是學校,只有他們學校的學生才配當人。
Thumbnail
簡單介紹一下自身的背景,我是一名從台中飄到北部讀書的南部小孩(這邊並不是我打錯,只是想呈現不同地區的人看待不同地區的角度),從國中開始一直嚮往到台北讀書,台北之於台中,我想就像紐約之於美國其他地區的感覺。尚未前進前,總是有無限的幻想,實際生活一年後,發現多了些機會,其他不無不同。
Thumbnail
簡單介紹一下自身的背景,我是一名從台中飄到北部讀書的南部小孩(這邊並不是我打錯,只是想呈現不同地區的人看待不同地區的角度),從國中開始一直嚮往到台北讀書,台北之於台中,我想就像紐約之於美國其他地區的感覺。尚未前進前,總是有無限的幻想,實際生活一年後,發現多了些機會,其他不無不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