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慣性|從陳橋兵變看待視角的轉換

2021/10/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剛升上大學,與高中生活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拿通識課舉例,以往高中只能被強行綁在教室聽自己消化不太來的課,大學的自由選課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大福音。憑著新手的好運氣選到了一門很感興趣、學長姐也很推薦的歷史通識課,誠不欺我,第一堂課就倍受震撼。
剛開始上課教授用了一些歷史小趣事暖場,談談古今中外的歷史人物。像是項羽的重瞳之說、秦始皇與臣子的互動、據傳後宮最多的皇帝是唐玄宗等等.......暖場後,教授慢慢帶入了今天的主題------開啟宋朝的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據傳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接獲邊境傳來的兵報,邊報稱北漢與契丹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打後周,朝廷慌忙讓當時還是一介禁衛軍統領的趙匡胤掛帥出征,行軍途中至陳橋驛紮營,傍晚軍隊有部下鼓譟,喝醉的趙匡胤起身察看,部下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他身上擁立他為天子,與外敵的戰役未完便還京,返京後的趙匡胤成為了宋朝開國君主。
教授敘述完這段歷史事件後便問了我們一個問題:你認為趙匡胤在這一事件中處在被迫或是預謀的位置?有人說趙匡胤是被迫接受部下的黃袍加身,原因是當時的他喝醉酒,頭腦並不清醒,無奈反駁只得接受 ; 也有人質疑黃袍的來源。要知道在古代,黃袍是天子的象徵,平民百姓是接觸不到的,那麼黃袍又是如何取得?在激烈的討論中教授並未發表任何看法,他只說了一段話:「你們的看法都對,也可能全錯,今天討論陳橋兵變這個歷史事件除了激發你們對歷史的討論,更重要的是學會從不同的視角看待事物,以及尊重。」
短短幾句話點出了我們在熱烈討論中下意識會忽略的盲點,像是固執已見、並沒有學習站在對方的視角去思考問題、對他人的想法給予的尊重不足.......等。教授也舉了其他例子,像是中國古代那些被稱作昏庸的君主,他們的「昏庸」真的能果斷地歸因於他們自身嗎?他們有沒有可能也是當時小人當道、自小眾叛親離且背負周遭人的威壓,那樣腐敗大環境下的受害者?我想這大概是教學的最高境界吧,除了給學生帶來學術上的知識以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外,如何把一門生硬且晦澀難懂的知識融合進做人處事的道理中也十分考驗教授的功力。
不能否認的是我們人的思維有一定的慣性,碰見難題往往會照自己的思維模式去解決,對事物也以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當遇見不符合自我價值觀的情況,首先會心生反感,進而批評。但如果你擁有視角轉換的能力,面對問題除了有自己的見地外也能參考、試著站在他人的角度反思,你的『批評』便會轉化成『批判』。請注意,批評與批判是兩種概念,一昧的批評只是不斷地輸出負能量,也極容易傷害他人 ; 但批判除了觀察事物可以被完善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提出『解決之道』。這過程最重要的根基,是尊重與理解。期許人們在今時與他人連結迅速卻不甚緊密的時代,能以尊重、同理的心態去接觸不同的觀點、不同的人群。
Charlotte
Charlotte
傳播系在讀大一生,用文字紀錄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