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人殺手》的套路是滿典型的歐美犯罪推理小說,看的時候會一直想到《龍紋身的女孩》和泰絲‧格里森的作品,不過我本人就是喜愛這種懸疑刺激的風格,雖然這本很厚字又超小看得很累,還是孜孜不倦(?)地連續幾天看完了。
栗子人和龍紋身的女孩有很相似的地方,都是透過兇殺案傳遞一些沉重的社會議題,以及透露警界的黑暗面(話說兩者剛好都是北歐小說)。不過栗子人的動機有一點我非常不能理解,後面會再分享。
以下有雷
《龍紋身的女孩》聚焦在性別議題,第一集的兇手同時是個不尊重女性的性侵犯;《栗子人殺手》則是隨著劇情抽絲剝繭,突顯出兒童受虐議題,不同的是兇手是站在「教訓虐兒的大人」立場。此外龍紋身中的女警在警界受到性別歧視;栗子人的女主也是被其他警察同事賤人賤人的罵,看得相當不適。
其實前面就有猜到兇手可能的方向:不是來自警方就是醫院。因為警方才會知道栗子玩偶上有失蹤女孩指紋的事而對媒體洩密;醫院的工作人員才會知道兩個受害者的孩子都曾來這裡就醫。不過當真兇揭露時還是有稍微驚訝一下,因為我懷疑了好幾個警察就是沒懷疑到他身上。雖然前面對兇手的線索交代得不多,但覺得也算合理,因為只有鑑識人員才有辦法在一連串案件中偷天換日。
更吃驚的是一開頭的驚悚案件,屠殺現場留下兩個年幼孩童,直覺都不會想到兇手居然就是這個11歲男孩。
兇手和雙胞胎妹妹幼時受寄養家庭虐待,因此痛恨虐兒的行徑。但我很不能理解兇手都是對受虐兒的母親下手,明明有兩起案件中施虐的都是男人啊!兇手的理念是:母親是孩子主要的照顧者,因此媽媽的角色非常重要,沒有盡到保護孩子的責任就是母親失職。
到底為何母親才是主要照顧者?小孩明明就是精子加卵子的結合,父母的責任應該是一樣重才對吧,更何況只殺母親、卻放過施虐的父親和母親男友,實在令人無法接受。
男女主查案的過程中有些地方頗使人煩躁,一是女主上司為了不希望自己破了大案的豐功偉業被質疑,一直否定男主提出的線索(很討厭這種為了功權名利罔顧人命的行為);二是女主也非常頑固地一路否定男主,明明劇情強調女主是個優秀的警察、並且都已經和男主搭檔了整麼久,卻還是不肯相信事實。
結論:作者透過許多面向探討兒童福利的議題,除了兇手和被害的家庭外,包括女主、社會部長羅莎、以及不滿政府安置政策的那對情侶,都呈現不同的角度和省思。緊張的推理案件能同時表達社會關懷,使得整個故事更加立體。
►Facebook:沐謙
►Instagram:@muchienz_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