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程度來說,《黃色臉孔》是個恐怖故事,有關身處一個激烈競爭的產業中,所感受到的孤獨。
作者在後記這麼寫。這句話確實令人很有感觸,初翻開這本書也覺得對寫作不得志和出版業生態的描述好中肯、好一針見血,但看到後來,覺得真的tooooo much!整本書可能有七八成都在敘述主角出書後得到了那些批評、酸民又說了什麼、以及主角的無限內心戲,鉅細靡遺,情節的推進反而很少。

主角茱恩是個有寫作夢,但出道作品卻很悲慘的白人女作家。她不算特別親密的華裔朋友雅典娜卻是名利雙收的文壇寵兒。某天茱恩到雅典娜家作客時,竟目睹雅典娜意外噎死;在此同時她看到了雅典娜才華洋溢的新作手稿,於是順手偷走,以此為基底改寫,並在出版後一炮而紅。
茱恩尖酸的嫉妒、不受重視的孤獨感、雅典娜喜歡茱恩的陪伴是因為她無法與自己匹敵、成功之後的作家在討論其他不得志者時的慶幸姿態,諸如此類的情境和心境描寫都很血淋淋,忠實呈現人內心的複雜狀態。對於外在的環境,包括作家和出版社的困境、時下對多元政確的執著,也寫得鞭辟入裡。書中並用大量的篇幅述說:一個白女來寫一戰華工的故事,到底合不合適?排山倒海而來的負面聲浪,到底是是不是種族偏見?這些都寫得很深入、很寫實。不過真的有點太冗。
我也很懂茱恩的心情。對寫作充滿熱情和憧憬的人太多,當你走在這條心之所向的道路上,卻發現自己是如此平凡,如此人微言輕,你擁有的才華和熱血,一點都不特別,因為別人有的更多。這種心情講出來無濟於事,也不會博取什麼同情,因為被你嫉妒的人只會更沾沾自喜;而埋沒你的人也覺得不值一哂,因為這產業生存不易,出版業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誰有空去在乎每一個不得志的邊緣創作者。
只是茱恩實在不討人喜歡。剽竊就是個硬傷,在充斥了整本書的茱恩小劇場中,也不斷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並且一錯再錯。
這本書文筆流暢生動,用詞都很接地氣,一翻開就很容易被吸引。不過髒話有點多,可能我還是比較保守一點,雖然覺得適度的髒話也能呈現真實世界,但過多時就還是會小不舒服。
沐謙
Facebook | Instagram | 小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