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可能要讀到接近尾聲才覺得有意思。前面會有點困惑主軸到底是連續凶殺案的犯罪心理調查,還是主角的幻覺疾病?職場鬥爭?或童年創傷?看到超過一半了,後者這些元素還是佔了大半篇幅(尤其是幻覺的情境,比重有點太多,儘管描摹手法相當栩栩如生),於是只好轉變心態,可能重點本來就在這些地方,應該是我期待方向錯誤。
結局讓人驚奇,文筆和構想也都很厲害,並且將數十年前的社會氛圍和兩性不平等的現象描繪得躍然紙上。《腥紅速寫》與《魚眼》同改編自民國74年的陳高蓮葉連續毒殺幼童案。或許因為案件原型與母親的角色有關,因此兩本書都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詮釋「母親」所代表的意涵。兩者皆有呈現出深度和反思,差別在於《腥》較為簡練,《魚》則是將長篇大論的反覆辯證全部用角色的嘴巴講出來。
但看了還是頗疑惑主角的犯罪側寫研究方法真的符合科學嗎?看起來腦補的成分有點多(話說這樣的辦案手法,讓人聯想到劉德華主演的電影《盲探》)。書中後半段一場飯局前的鋪陳,讓人覺得喔喔精彩的要來了,結果飯局很快就結束,而且什麼事都沒發生。主角幻覺的部分開始演變為疑似通靈時,還以為風格要轉向了,結果也沒有特別解釋。以及書中好幾次提出對嫌犯精神鑑定程序的質疑,最後也不了了之。結尾的收束則稍微有點倉卒,但應該是留白之美吧。
不過結論還是個不錯的作品。
沐謙
Facebook | Instagram | 小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