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嗑書小劇場

75免費公開

每嗑完一本書都有很多小劇場。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沐謙
「很大程度來說,《黃色臉孔》是個恐怖故事,有關身處一個激烈競爭的產業中,所感受到的孤獨。」這句話確實令人很有感觸,初翻開這本書也覺得對寫作不得志和出版業生態的描述好中肯、好一針見血,但看到後來,覺得真的tooooo much!整本書可能有七八成都在敘述主角出書後得到了那些批評、酸民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這本書可能要讀到接近尾聲才覺得有意思。前面會有點困惑主軸到底是連續凶殺案的犯罪心理調查,還是主角的幻覺疾病?職場鬥爭?或童年創傷?看到超過一半了,後者這些元素還是佔了大半篇幅(尤其是幻覺的情境描述,比重有點太多),於是只好轉變心態,可能重點本來就在這些地方,應該是我期待方向錯誤。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布局複雜且細膩、人物故事豐滿的一本書。 六個多年不見的小學玩伴在大城市中重聚,大家都不提那些讓人刺痛的過往;而經過了這些年,好幾個人都懷著不可告人的祕密。這些祕密,也引發了後續不可收拾的後果。 剛開始閱讀時會需要點耐心,鋪陳頗久且零碎,連細節都一直賣關子。幸好故事很有沉浸感,懸疑性也使人入迷。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故事很棒很好看,但我真的受不了這本書極度混亂和怪異的筆法。場景、對話都非常跳躍和零碎,在人物的對話和動作中,隨時穿插不同時間點的對話,且都不會註明是誰講的。切換場景也非常突兀,有時感覺話講到一半、或情境還沒告一段落就突然斷裂,馬上跳到下一個場景......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這本很好看!故事簡練俐落,設定不複雜,卻很吸引人。文字是不做作的自然派,看得很舒服。 故事設定在2014年的香港,佔中運動如火如荼的動盪時代。主角紀夕潮是虔誠的神學生,因故被介紹到單身貴族敖觀止家幫傭,卻發現敖觀止有一些怪異行為,會突然拿著拍立得對著空氣猛拍。原來敖觀止具有預知兇案的能力,紀夕潮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風格是典型歐美犯罪小說,以格局龐大的跨國金融犯罪為主軸,害我閱讀時一度忘了其實有牽涉到謀殺案的部分。作者的資歷很驚人,哈佛與紐約大學法學院畢業、曾任金融分析師與公司法務律師,因此能將專業且複雜度高的金融犯罪寫得絲絲入扣,犯罪集團透過離岸銀行洗錢、避稅等一連串操作,都能透過淺顯易懂的敘述融入劇情...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這本書很像網路分享文的集結,很日常,重點不多,就是一個年輕女孩罹患憂鬱症的過程。我不會說它沒什麼內容,相對地,書中很多觀點與我的體會相符,頗有共鳴;但也就是因為如此,所以對我來說沒有什麼額外的啟發。 敘事者鍾西西和男友冷小星接吻交往後,就得了治不好的病。兩個人開始相愛相殺,雙方都很自我...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遇人不淑的絮,在工作上認識了思覺失調患者文時,受到他的溫柔體貼吸引。某天絮終於受不了債台高築又不負責任的老公,帶著兒子出逃到亞斯伯格症的弟弟恆的家暫住。   在絮困頓時,幫助她的是經常困守在個人世界中的兩個人,他們三人互相取暖,漫長而光亮的冬眠,也成了最好的時光。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戒毒十八個月的瑪洛莉得到一份保母工作,搬進麥斯威爾夫妻家庭院的小屋中,照顧他們的五歲兒子泰迪。泰迪不和其他孩子交朋友、每天都只穿同一款紫色條紋上衣,還會畫出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畫,畫中會出現長髮飄飄的幻想朋友「安雅」。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這本沒有《如何讓人說實話》那麼通用,比較強調調查員訊問嫌犯和證人的情境,且有很多非語言行為和情境的解讀,其中有些內容也讓人微困惑,採保留態度。相較之下,《如何讓人說實話》提供的各種日常套話技巧更豐富且紮實。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女二》文字很高級,情緒很有厚度,細膩但不瑣碎。一個等功成名就的機會等了十多年的女演員,在追求夢想的漫長旅途中會有的痛苦、糾結、成長和昇華,都很完整、很真實。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魚眼》布局縝密,支線複雜,由小說家扮演偵探,探查舊案以尋找寫作靈感。幾條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劇情線,起先讓人摸不著頭腦,接著在大量鋪陳和大量細節之後慢慢牽連在一起,最後發現原來作者想講的那個概念,很細心地被放在每一條支線中。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滌」是作者的弟弟,三十多歲了仍是繭居族,每天待在家裡玩股票,賠錢了就認為媽媽理所當然應該拿錢出來幫他解決問題。滌需要很多氧氣,所以從不關房間門;但又對聲音很敏感,也討厭看到人,所以只要有家人待在客廳或廚房,他就會很煩躁,漸漸家人也不太會待在這些空間了。
Thumbnail
我覺得從這樣的角度看這本書很難得! 謝謝你的分享。有時候讀著這樣的作品時,都會不小心從上帝視角去觀望,忘卻身在其中的現實其實是很重要的!
沐謙-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15
YaZ * 愛寫筆記的社畜 謝謝你~沒想到會得到這樣的回饋,還在想是我太不懂得設身處地嗎XD
avatar-avatar
沐謙
總覺得職場上精神病患特別多,看過一些書後明白這應該不是錯覺。 邊緣人格到哪裡都會成為悲劇主角,在職場、人際關係中老是遇到欺負他們的人,總是碰上不公不義的事。我們會對他們抱不平或深表同情,但漸漸會發現,他們在敘述這些悲慘經歷時,往往只是充滿了各種委屈和情緒性字眼,卻很難聽見事件全貌。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使他人還來不及對你說謊,就自然說出真話,而且他還會很喜歡你!」 《如何讓人說實話》作者曾任FBI外勤特工,也是套話專家。還未翻書就知道這本書鐵定超級有趣;看完之後證實,它的確超級有趣。 套話技巧利用了人的各種天性:在和諧的氛圍聊天會更自在、喜歡被人重視、需要受到肯定、忍不住會想糾正錯誤訊息..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沐謙
《病態型自戀》集結了五十篇自戀型人格疾患者的小故事,搭配插圖,呈現各式各樣病態自戀者操控他人的手法。同時分析自戀者的心態和目的、這些手法對受害者的影響、受害者該如何應對,並附上「操控手法放大鏡」欄位,作為註解。
Thumbnail
A nna-avatar-img
2024/08/21
https://vocus.cc/article/65699f3afd89780001788507
avatar-avatar
沐謙
要應付職場上自以為是型的自戀者,你的不成文工作內容通常包括讓他免於難堪。你得經常替他犯的錯負起責任;有時你得忍受羞辱,好讓他保有美化的自我形象。別白費力量跟他講道理,他聽不進基於事實的主張,而且死也不會改。你可能認為他對待你的方式完全不公平,但別忘了,在自以為是型自戀者的世界觀裡,公平一點也不重要。
Thumbnail
琉球人-avatar-img
2023/11/28
以前不了解他們為什麼非要這樣過日子不可,出社會後我明白了,他們之所以這麼想贏,是因為他們想要生存。但是,反過來想,既然他們不在意別人的死活,其實我也不在意他們的死活;因為本質上,生物之間彼此都是在競爭資源,人類亦然。適者生存,是這個星球上唯一的規則。
沐謙-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29
南明遺少 看完了這本書,我想應該是出自內心根深蒂固的不安
avatar-avatar
沐謙
「你太年輕,又沒有小孩,你不能理解現在小孩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正因為我沒有小孩,我才更明白小孩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整本書的對白都沒有引號,也沒有顯著的戲劇轉折,透過吳依光大量的內心戲和自我對話,給人一種洋洋灑灑、一瀉千里,以及對教養有說不完的質疑和困惑的感覺。
Thumbnail